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婴儿过敏怎么办?婴儿过敏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23-05-23 13:1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婴儿过敏性疾病有增加的趋势。婴儿过敏怎么办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婴儿过敏怎么办的资料,仅供参考

婴儿过敏怎么办

家长需要了解宝宝发生过敏症状的应对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1.及时就医

如果怀疑自己的孩子是过敏性体质,那么至少带他去看一次专科门诊。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建议立即就医:

·孩子不断咳嗽,伴有喘息,但没有发热症状;

·孩子连续半月以上咳嗽,打喷嚏,流涕,且使用抗生素无效。婴儿过敏怎么办?婴儿过敏的注意事项

2.观察外在症状

家长通过观察儿童发病的情况来判断过敏原所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过敏现象的发生。

·过敏加重的地点是室内还是室外:如在室外,则花粉过敏的可能性比较大,该类花粉大多来源于风媒植物的花朵。建议患儿不要接近正在开花的树木;春天花粉随着大风四处飞扬,此时患儿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户外活动。如在室内,则大多是尘螨过敏,这就要求日常得做好居室的清洁卫生工作,经常扫地拖地,擦拭家具,勤开窗通风,还要清洗空调的过滤网。

·哪些季节症状会加重:尤其是植物开花的季节,动物换毛的季节等,要注意回避过敏原。

·哪些时间段症状会加重:如果儿童在夜间的病症较为严重,那么有可能是儿童对被褥,枕头中的尘螨过敏,家长需要勤洗勤晒被褥。

·哪种睡姿病症会加重:如果在仰卧的姿势下病症加剧,有可能是鼻腔分泌物倒流所致。婴儿过敏怎么办?婴儿过敏的注意事项家长可以要求儿童侧身睡觉。

·哪些特定情况病症会加重:如吃了特别的食物,运动过量,接触某些物质(如油漆)等。

3.切勿频繁更换医院医生

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医院和医生,熟悉孩子的病情和家族遗传史。只有这样,才能对病情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也有利于长期治疗。

4.饮食禁忌

除明显可以导致过敏的食物外,都无禁忌。讲究营养均衡,尤其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但是,不要迷信所谓的功能性食品。

5.体育锻炼

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非常必要,特别是锻炼自身的耐寒能力。如去游泳,一定要避免去室内游泳馆,因为那里空气中氯气的含量很高。如因为运动而诱发或加重病情,一定要及时就医,在使用药物控制病情后才能接着锻炼。

6.切勿滥用药品或保健品

当下,药品和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滥用药品或保健品,不但无助于治疗,还会给健康还来诸多损害。婴儿过敏怎么办?婴儿过敏的注意事项

婴儿过敏用什么药好

一旦宝宝发生了过敏症状,就有可能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那么怎样用药才是最安全的呢?

1.个体化用药:婴儿过敏所用之药物,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个体化。做到专病专药,专人专药。

2.外用药物化学性质宜足够温和,酸碱强度大的都不可以,以免损害宝宝肌肤。

3.选择不含激素或激素含量低的药物,最好是纯中药制剂。

4.用药3日不愈者,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婴儿过敏

除了对已经产生的过敏病症进行治疗外,预防过敏病症的发生更为重要。父母可以做好以下预防工作,以便最大程度减少过敏症状对婴儿的伤害。

·远离生活中的过敏原

1.如开花植物,宠物,毛绒玩具,油漆或涂料等,都是常见的致敏原,让宝宝,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宝宝,远离这些过敏原。

2.一些含有排异型蛋白质的食物,如海鲜,牛奶等,要不要轻易给过敏体质的宝宝食用。婴儿过敏怎么办?婴儿过敏的注意事项孕妇也不要吃这些容易过敏的食物。

·科学地给予婴儿辅食

1.坚持母乳喂养,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未满1周岁的婴儿最好坚持母乳喂养,如此能减少外界异体蛋白质对肠道产生的刺激,此外还可以培养有益菌,提高人体抗过敏的能力。一般要求,0-4个月的婴儿应当完全食用母乳;如婴儿有家族过敏史,则在出生后的头6个月内要坚持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期可以延续到10-12个月。另外,由于过敏具有遗传性,所以孕期和哺乳期的妈妈,尤其不能食用致敏食物。

2.注意辅食品种的选择和添加顺序

一些糖蛋白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海产品等,都是可能的致敏食物,家长不应当过早地给宝宝这些辅食。除此之外,辅食的顺序也颇为考究,首先给予宝宝的应当是那些易消化吸收又没有致敏性的食物,如米粉。其次是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果蔬,最后才是鱼,肉,蛋。婴儿过敏怎么办?婴儿过敏的注意事项一般认为,那些有严重致敏可能性的食物,如海产品等,最好在宝宝满周岁后再添加。

3.掌握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原则

给宝宝辅食,要遵循逐步增加种类和数量的原则。就是说,每次只能引入一种食物,开始时量宜少,待其接受后再逐步增多。这样就可以判断婴儿对该类新引入的辅食是否耐受,如果新食物引发了某种症状,也可以及时发现,并通过停止给予该类食物来遏制症状。如果给予某种辅食,宝宝始终哭闹拒绝,或在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家长就应该考虑到是否是宝宝对这些食物过敏。

4.有家族过敏史的宝宝,建议使用低敏奶粉

如果在产后的最初几天内,产妇没有奶水,也可以考虑使用低敏奶粉来进行替代喂养。低敏奶粉含有部分水解蛋白,深度水解蛋白,游离氨基酸等,既可以解决缺乏奶水的问题,又避免了普通奶粉中某些蛋白质对宝宝的刺激。但是,该类奶粉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才能使用。婴儿过敏怎么办?婴儿过敏的注意事项另外,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食物中过敏原会产生耐受,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体已经逐步“习惯”了这些外来的致敏物质。这时候,就可以不再依赖低敏奶粉的帮助,回归到正常饮食中来。

·科学锻炼

要选择温暖和湿润的环境进行体育锻炼,干冷环境则不宜运动。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应当以间歇性运动为佳。如有胸闷,气急,或其他不适症状,立即停止运动,注意休息。

看了婴儿过敏怎么办的人还看了:

1.婴儿皮肤过敏怎么办

2.如何给宝宝安排辅食

3.宝宝春季过敏怎么办?

4.婴儿湿疹怎么办

5.婴儿消化不良怎么办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婴儿纸尿裤过敏怎么办 婴儿纸尿裤过敏注意事项
婴儿纸尿裤过敏怎么办 婴儿纸尿裤过敏注意事项
婴儿使用纸尿布过敏,不一定是纸尿布的原因,要看过敏的原因、症状等,了解这些才能对症治疗。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处理儿童尿布过敏,你必须看看健康家庭编辑为你准备的文章。皮疹和肿物原因分析:最可能的原因科是尿布疹。4-15个月的婴儿中,有一半以上会出现尿布疹(开始吃固体食物时出现)。婴儿在...[详细]
发布于 2021-04-23

最新推荐

孩子没主见是什么原因
孩子没主见可能由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交经验和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1、遗传因素:部分孩子天生性格较为内向或依赖性强,这与遗传基因有关。父母或家族成员中若有类似性格特征,孩子也可能表现出缺乏主见。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给予更多耐心和引...[详细]
2025-05-08 17:00
新生儿肠胀气一般多久就好了母乳喂养
新生儿肠胀气一般多久就好了母乳喂养
新生儿肠胀气在母乳喂养期间通常2-4个月自行缓解,与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方式、乳糖不耐受、母亲饮食、肠道菌群失衡等因素相关。1、肠道发育:新生儿肠道蠕动功能未完善,易产生气体堆积。可通过飞机抱、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排气,每天按摩3-5次,每次...[详细]
2025-05-08 16:42
二年级孩子思维能力差怎么办
二年级孩子思维能力差可能与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生理发育、心理因素和兴趣引导不足有关,可通过针对性训练、营养补充、心理支持和习惯培养改善。1、教育方式:传统填鸭式教学可能抑制孩子主动思考能力。建议采用启发式教育,例如通过数学游戏培养逻辑思维,...[详细]
2025-05-08 16:37
新生儿宝宝脸上长了很多小红点怎么办
新生儿宝宝脸上长了很多小红点怎么办
新生儿脸上小红点多为常见皮肤问题,可能由湿疹、痱子、过敏、新生儿痤疮或接触性皮炎引起,需针对性护理。1、湿疹护理:湿疹多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或过敏有关,表现为红斑、丘疹伴瘙痒。母乳喂养母亲需排查饮食中牛奶、鸡蛋等过敏原,局部涂抹低敏保湿霜如...[详细]
2025-05-08 16:19
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
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
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可能由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榜样作用、社会环境影响、孩子心理发展阶段、沟通方式不当等因素引起。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孩子不尊重父母。溺爱会让孩子缺乏界限感,认...[详细]
2025-05-08 16:15
新生儿宝宝脸上有小红痘痘怎么回事啊
新生儿宝宝脸上有小红痘痘怎么回事啊
新生儿脸上出现小红痘痘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痤疮、湿疹或热疹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1、新生儿痤疮:新生儿痤疮多因母体激素影响导致,通常在出生后几周内出现,表现为面部小红痘痘。日常护理中,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详细]
2025-05-08 15:57
小孩被同学排挤做家长的怎么办
小孩被同学排挤做家长的怎么办
孩子遭遇同伴排挤需要家长从情绪疏导、社交训练、家校沟通、兴趣培养、专业支持五方面介入。1、情绪疏导:被排挤会引发自卑焦虑,家长需保持每日15分钟专属对话时间,通过绘本被讨厌的勇气等工具帮助孩子表达感受。避免使用"别在意"等否定性语言,改用"...[详细]
2025-05-08 15:53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