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宝妈知识 > 孕检 > 正文

了解胎盘钙化对胎儿的影响吗

发布时间: 2012-01-04 18:06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胎盘钙化就是胎盘的组织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变性坏死时,才有钙沉积于坏死部位,形成胎盘钙化。那么胎盘钙化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呢?推荐阅读:孕38周谨防胎盘老化的原因

胎盘钙化对胎儿的影响之一:输送养分功能下降

胎盘是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营养中转站,提供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并排出代谢废物,胎盘钙化意味着胎盘输送养分的功能下降。

胎盘钙化对胎儿的影响之二:胎儿死亡

而随着胎儿的日益长大,对养分的需求越来越多,胎盘却越来越不能满足,胎儿便可能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因此胎盘钙化对胎儿具有危害。

胎盘钙化对胎儿的影响之三:提前分娩

如果你已届妊娠晚期,应严密监护、数胎动,发现异常应及时去产科,不必等待自然分娩,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提前分娩,使胎儿脱离险境。

专家提示:

胎盘钙化是否一定要提前分娩还要根据孕周、胎盘钙化的范围及功能、胎儿宫内情况等综合考虑。

如果宝宝还不足月、胎盘钙化较局限、胎盘功能良好、胎儿在宫内无缺氧,则可以适当等待;如果宝宝已经足月、或经过检查胎盘功能已经减退、或宝宝在宫内已经有缺氧表现,则需要及时分娩。

不管是等待或提前分娩,均要严密监护,每日数胎动是最简便的方法,发现胎动减少,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同时要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胎盘钙化是什么意思 胎盘钙化的危害有哪些
胎盘钙化是什么意思 胎盘钙化的危害有哪些
孕妇到了妊娠晚期,应该严密监护、数胎动,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去产科,不必等待自然分娩,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提前分娩,避免胎儿发生危险。那么胎盘钙化是什么意思?胎盘钙化的危害有哪些?胎盘钙化是由于孕妇晚期胎盘发生局灶性梗死所致,梗死灶越多,出现钙化点就越多,B超下表现的较强光斑点就越多。B...[详细]
发布于 2024-11-14

最新推荐

孕妇防辐射用什么好
孕妇防辐射用什么好
孕妇防辐射可以通过使用防辐射服、调整生活习惯、优化家居环境等方式有效减少辐射影响。防辐射服是直接防护手段,同时减少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安全距离、优化家居布局也能降低辐射暴露。1、防辐射服是最常见的孕妇防辐射工具,其原理是通过特殊材料屏蔽电磁波...[详细]
2025-04-02 08:58
胶原蛋白不适宜哺乳期
胶原蛋白不适宜哺乳期
哺乳期不适宜补充胶原蛋白,主要因其可能影响母乳质量和婴儿健康。胶原蛋白补充剂中的成分可能含有添加剂或不明来源的蛋白质,对母婴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哺乳期妈妈应优先通过天然食物获取营养,避免不必要的补充剂。1、胶原蛋白补充剂的风险。胶原蛋白产品通...[详细]
2025-04-02 08:49
怎样防止新生儿吐奶的情况发生
怎样防止新生儿吐奶的情况发生
新生儿吐奶是常见现象,通常由消化系统未完全发育或喂养不当引起,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和频率、拍嗝等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吐奶。吐奶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和喂养方式问题,解决方法涉及喂养技巧和日常护理。1、生理性因素。新生儿的胃容量小,食管与胃之间...[详细]
2025-04-02 08:43
喝红酒有助于卵泡生长吗
喝红酒有助于卵泡生长吗
喝红酒并不能直接促进卵泡生长,反而可能对女性生育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卵泡发育主要受激素调节和营养支持影响,红酒中的酒精成分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卵泡正常发育。1、卵泡生长的生理机制。卵泡发育依赖于体内激素平衡,尤其是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雌激...[详细]
2025-04-02 08:43
怀孕两个多月可以药流吗
怀孕两个多月可以药流吗
怀孕两个多月可以进行药物流产,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流产适用于怀孕49天以内的早期妊娠,超过49天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合。1、药物流产的适用条件药物流产通常适用于怀孕49天以内的女性,此时胚胎较小,药物流产的成功...[详细]
2025-04-02 08:38
孕妇水肿什么时候开始
孕妇水肿什么时候开始
孕妇水肿通常从怀孕中期开始,大约在20周左右,尤其在孕晚期更为明显。水肿的发生与孕妇体内激素变化、血容量增加、子宫压迫等因素有关。轻度水肿是正常现象,但若伴随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1、激素变化:怀孕期间,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孕...[详细]
2025-04-02 08:36
产后一到晚上皮肤瘙痒的原因
产后一到晚上皮肤瘙痒的原因
产后一到晚上皮肤瘙痒可能是由于激素变化、皮肤干燥、过敏反应或胆汁淤积症等因素引起。针对不同原因,可通过保湿护理、避免过敏原、调整饮食或就医治疗来缓解症状。1、激素变化:产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剧烈波动,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下降,可能导致皮肤敏...[详细]
2025-04-02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