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夏季宝宝用什么驱蚊方法好

发布时间: 2012-05-08 14:4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每逢春夏季节,蚊子就会出来施虐,然而孕妇和新生宝宝却更容易惹蚊子的“光顾”。那么,夏季宝宝驱蚊用什么方法安全有效呢?一起看看吧!

婴幼儿驱蚊首选蚊帐

儿童、孕妇、老人及过敏体质者应使用蚊帐,蚊帐既能避蚊又能防风,还可吸附飘落的尘埃,过滤空气,尤其适合儿童。

植物灭蚊更环

植物疗效,可在房间里放置干橘子或者玫瑰等花,可驱逐蚊虫。

产品灭蚊更高效

使用电蚊香片或电蚊香液。科学高效,不过使用时要注意产品的副作用以及效果。一定要注意选购环保型儿童驱蚊产品。

很多人以为灭蚊时刺激性气味越强,消灭蚊子就越有效,其实强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最好为宝宝选择那些无烟、无味、刺激性小的驱蚊用品才比较安全,同时建议在使用的时候还是要半开着窗户。

窗纱是常用的驱蚊方法

也是最有效的。窗纱,纱孔的大小要合适;装纱时,应有一点余量,用来掩盖一些窗缝。装了窗纱,能挡住大部门蚊子。其次就要注意门缝、出水口等蚊子可能钻进来的小孔。

另外,家长应维持居家环境的清洁卫生,建议夜间使用蚊帐避免蚊虫叮咬,外出时可以使用含有DEET(避蚊胺)的驱蚊霜进行预防。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夏季如何给宝宝驱蚊
夏季如何给宝宝驱蚊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温度升高,除了炎热的气温,最令人讨厌的就是那些飞来飞去的“吸血鬼”——蚊子。如何让宝宝避免蚊虫叮咬,成了父母们的重点工作。下面就来进行一场防蚊手段大比拼吧!物理驱蚊法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皮肤吸收能力较强,呼吸道抵抗能力较弱,所以应避免使用化学驱蚊产品。挂...[详细]
发布于 2014-05-06

最新推荐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怎么解决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时,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倾听孩子诉求、与老师协商、寻求学校支持、必要时心理疏导等方式解决。矛盾可能由教学方式差异、沟通误解、孩子行为问题、师生性格冲突、学业压力等因素引起。一、主动沟通家长应第一时间与老师建立联系,避免通过...[详细]
2025-07-26 12:34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对应方法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可通过建立规则、分解任务、正向激励、时间管理训练、减少干扰因素等方法改善。1、建立规则制定清晰的日常作息表与任务清单,明确每项活动的起止时间。将规则可视化张贴在儿童房或学习区,用沙漏或计时器辅助孩子感知时间流逝。规则需包含完...[详细]
2025-07-26 11:18
小孩常偷家里的钱用怎么处理
小孩常偷家里的钱用怎么处理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通常与心理需求或行为习惯有关,可通过沟通引导、明确规则、适度零用钱、正向激励、家庭氛围调整等方式干预。这种行为可能由好奇心驱使、零花钱不足、同伴压力、缺乏物权意识、情感缺失等因素引起。1、沟通引导发现孩子偷钱后需保持冷静,选...[详细]
2025-07-26 10:03
小孩学校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小孩学校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拿别人东西时,家长需立即制止并引导孩子认识错误,通过沟通了解动机,同时与学校合作进行行为矫正。这种行为可能由物权意识模糊、好奇心驱使、社交需求未被满足、模仿他人或缺乏规则教育等因素引起。1、物权意识模糊学龄前儿童常因未建立清晰的物...[详细]
2025-07-26 08:47
高三的学生家长怎样陪伴孩子
高三的学生家长怎样陪伴孩子
高三学生家长可通过情绪支持、时间管理协助、营养保障、适度监督、沟通引导等方式科学陪伴孩子。高三阶段学业压力大,家长需在尊重独立性的前提下提供针对性帮助,避免过度干预或放任不管。1、情绪支持保持稳定的家庭氛围是缓解焦虑的关键。家长应避免将自身...[详细]
2025-07-26 07:31
孩子上初中以后为什么不听话
孩子上初中以后为什么不听话
孩子上初中后不听话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常见现象,主要与独立意识增强、同伴影响加深、学业压力增大、激素水平变化、亲子沟通模式滞后等因素有关。1、独立意识增强初中阶段是孩子心理断乳期的重要节点,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他们会通过质疑权威来确认自我...[详细]
2025-07-26 06:15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应该做什么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应该做什么
孩子爱玩手机时,家长可通过设定使用规则、提供替代活动、加强亲子互动、树立榜样行为、建立奖惩机制等方式引导。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与缺乏户外活动、家庭监管不足、社交需求转移、模仿成人行为、心理依赖等因素有关。1、设定使用规则明确每日使用时长和场景,...[详细]
2025-07-26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