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孩子吃药打针也讲究“个性”

发布时间: 2013-01-08 14:0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全球每年约有750万人死于不合理用药,位居死亡人数排行的第四位。在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可达250万人,因药物原因死亡的约20万人。此外,在我国上百万的聋哑儿童中有50%左右是药物致聋,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3万人的速度增长。

近些年来,安全用药日益被人们所重视。除了医务工作者努力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大众合理用药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的以基因检测为代表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指导将会很快地发挥重要作用。

 药物基因检测

  可预知药物的反应情况

为什么同样一种药,有的人服用后疗效很好,有的人却出现很大的毒副反应?这些,与人体内的药物代谢酶等有关,而控制这一切的,就是我们的基因。>>推荐阅读:5方法让宝宝顺利吃药

基因通常十分稳定,但也存在多态性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变异,这就是虽然我们人类起源于同一祖先但每个人之间都存在差别的原因。每个人体内的药物代谢酶、蛋白转运体和受体的数量与活性是固有的,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基因的检测,准确预知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疗效与毒副反应情况,真正做到因人用药,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药物基因检测在美国已被很多人接受。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更新的药品说明书中,就有多种药物建议根据基因型调整用药方案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涉及患者人群超过30%。这些药物包括25种抗癌药、26种精神病用药、10种心血管用药、8种胃肠道用药、6种神经内科用药、5种抗病毒药、2种抗真菌用药和2种镇痛药。

现在,药物基因多态性检测已纳入北京市医疗保险,人的基因型不会变,一次检测,可以终身受益,治疗上方向更准确。药物基因检测基本上在医院的临床科室均可应用,涉及到用药的科室都可以依此对患者的用药作出指导性意见,包括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糖尿病、感染、肿瘤、过敏、哮喘等。长期用药人群、有过药物不良反应史或家族成员中有过药物不良反应的人、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病人、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人、使用某种药物效果一直不理想、病情控制不稳定的患者等,可以考虑接受药物基因检测。

 调整给药方案

  人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是参考

除了药物基因检测,治疗药物监测也是保障合理用药的关键。

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即通过测定病人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来调整给药方案,使药物治疗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同时将药物毒副作用降到最低。

有些药物,其剂量或浓度作很小的改变,就会导致显著的临床疗效或毒性。同一种药物,有的病人吃时可能有50%被吸收,换另外一个病人吃可能是80%被吸收,再换病人吃可能只有30%被吸收,个体差异很大。这些药通过血液浓度监测,就能确定患者最合适的剂量,也就是说,还是同样一种药,有的人服3毫克就足够,有的需要服9毫克,另外一个人可能仅仅只需服1毫克就够了。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多是治疗窗窄、疗效个体差异大的药物。目前,北京市大多数医院的药剂科,都已开展了治疗药物监测的工作,如天坛医院已开展了卡马西平、地高辛、茶碱、环孢菌素、万古霉素等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现在,全球有百余种药物推荐在临床使用治疗药物监测。

 1/3的药片怎么吃?

“每日3次,每次服用1/3片”,“每次使用软膏0.5克”。不少人拿到这样的药方,会犯愁怎么用才能达到准确的剂量。

患者个体化用药的需要,促使医院进一步加强个体化用药调剂工作,比如根据患者需求稀释液体、磨碎片剂并分包、分装胶囊、制备临时合剂、调制软膏等,有时甚至将患者所需的每一种药品按每次剂量独立包装。像1/3片药、1/4片药这样的特殊需求,就属于个体化用药调剂工作范畴,患者不必再为算不准药量而犯难。药剂科在调剂过程中,会作相关记录,内容包括调配的处方或医嘱内容、使用的原辅料及其数量、生产厂商、批号、效期、计算原理与方法、调剂日期、调剂药师等,有问题可立刻查询。

看不懂药品说明书,也是不少患者的共同感受。药品说明书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造成不少患者在认识药品的过程中会出现遗漏与偏差。近日,天坛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置了我国首台“安全用药提示自助查询机”,这是药剂科多名资深药师开发出来的。通过查询机,患者不仅能看到通俗易懂的“白话”说明书,还能打印“安全用药要点提示”带回家。比如,对常用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提示单上写的服用方式为:餐中或餐后30分钟用水吞服,不可嚼碎。并为很多患者拿不准的吃药时间做了注明:空腹,指饭后2小时或饭前1小时;餐后,指餐后30-60分钟;餐前,指餐前30-60分钟;睡前,指就寝前30-60分钟。患者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按提示单上的电话咨询药师。

药物基因检测中心、治疗药物监测、个体化用药调剂和安全用药信息支持系统等用药的手段,使吃药打针“个体化”成为可能。它将会改变传统被动医疗中的乱用药、无效用药以及盲目保健的局面,减轻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提高治疗疾病的成功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生病感冒打针好还是吃药好?吃药和打针哪个伤害大
生病感冒打针好还是吃药好?吃药和打针哪个伤害大
孩子生病了,家长很着急,很多家长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以便使孩子好得快些。其实,吃药还是打针应根据病情及药物的性质、作用来决定。有些病口服用药效果好,如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药物通过口服进入胃肠道,保持有效浓度,能收到很好效果。还有一些药只能口服,不能注射,所以家长不能只迷信打针...[详细]
发布于 2021-07-26

最新推荐

初中孩子妈妈怎样和孩子沟通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著,家长可通过建立信任关系、保持平等对话、倾听需求、避免说教、关注非语言信号等方式实现有效沟通。1、建立信任关系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性增强,家长需通过尊重隐私、兑现承诺等行为积累信任基础。避免擅自翻看...[详细]
2025-07-01 13:40
17岁的女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17岁女孩的心理状态通常处于青春期向成年过渡的关键阶段,既保留青少年的探索欲望又萌生成年人的独立意识,主要关注自我认同建立、人际关系处理以及未来规划等核心议题。1、自我认同这个阶段的女孩会通过外貌打扮、兴趣爱好等外在表现来探索自我定位,可能...[详细]
2025-07-01 12:20
初中孩子用手机要求注意些啥
初中孩子用手机要求注意些啥
初中孩子使用手机需要注意合理控制时间、筛选健康内容、保护视力、防范网络风险以及培养自律意识。1、合理控制时间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建议不超过两小时,避免影响学习和休息。家长可以设定固定的使用时段,比如完成作业后允许使用半小时。周末可适当延长,但...[详细]
2025-07-01 11:00
初中给孩子买了手机后怎么办
初中给孩子买了手机后怎么办
初中阶段给孩子购买手机后,建议通过合理引导与规则设定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使用习惯。手机管理需关注使用时间、内容监管、社交安全、学习平衡、亲子沟通五个维度。一、使用时间与孩子协商制定每日使用时长限制,避免影响睡眠和学习。可设置非学习时段禁用功能...[详细]
2025-07-01 09:40
怎么样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心
引导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需要家长通过鼓励探索、建立安全感、培养责任感、树立榜样和适度挫折教育等方式实现。关键在于营造支持性环境,让孩子在体验中自然形成乐观坚韧的品质。1、鼓励探索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允许孩子尝试音乐、绘画、运动等不同领域...[详细]
2025-07-01 08:20
小孩经常偷父母的钱怎么办啊
小孩经常偷父母的钱怎么办啊
孩子偷拿父母的钱通常与缺乏正确金钱观或心理需求未满足有关,可通过建立零花钱制度、加强亲子沟通、设定行为后果、培养理财能力、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引导。1、建立零花钱制度定期给予孩子适当额度的零花钱,明确告知使用范围。将零花钱与简单家务挂钩,帮助...[详细]
2025-07-01 07:00
小孩在学校打人家长怎么教育
小孩在学校打人家长怎么教育
小孩在学校打人,家长应及时干预,通过沟通引导、行为矫正、情绪管理训练、家校合作、树立榜样等方式进行教育。1、沟通引导家长需保持冷静,先倾听孩子打人的原因。避免质问或指责,用开放式问题了解事件经过,如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选择动手。帮助孩子识...[详细]
2025-07-01 05: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