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探究“米其林”宝宝的肥胖根源

发布时间: 2013-04-26 14:5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赞“可爱”“萌”“无法抗拒”?有婴儿肥的小孩那“胖嘟嘟”的“粉嫩粉嫩”的脸蛋自然让人想主动靠近,这些小孩更是在同龄人中备受关注。有些父母对此只沉浸在一片赞美声中,而有些父母有长远的眼光,他们会疑问自己的宝宝是否会一直婴儿肥下去,对于宝宝未来的肥胖问题更加关心。他们是庸人自扰吗?

一、婴儿肥是啥?咋办?

很多人口中都会说“婴儿肥”这个词,但是,你真的了解这个词的内涵吗?知道婴儿肥是怎么形成的吗?还是,只有一个大概印象?

婴儿肥是啥:其实这是一种民间的传统说法,是指0-1岁这个阶段的小宝宝给人的一种视觉效果——胖乎乎、肥嘟嘟。之所以会给人这样一种视觉效果,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宝宝四肢长骨的生长速度较慢,而头骨、肋骨等扁骨生长的速度较快。这样一来,身体就容易呈现一种四肢短小,头部比例较大的状态了。在视觉上,我们都会认为这样的身体是胖嘟嘟的、圆滚滚的,后来也就有了“婴儿肥”这一说法了。

有婴儿肥咋办:婴儿肥并不是一种病,随着宝宝长大,长骨生长速度加快,四肢逐渐增长,身体比例逐渐接近成人。“婴儿肥”这样的视觉效果就会慢慢消失的了。正因为这样,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婴儿肥“什么时候消失”是因人、因身体而异的,过于担心也是于事无补的。>>>推荐阅读:出生体重过轻孩子易早熟

二、肥胖是可以遗传的吗?

有一些身体肥胖的父母很是担心自己孩子的肥胖问题——“他会不会遗传了我的基因,长大后跟我一样胖呢?”有些人认为这些问题是多余的,提这类问题的人是在庸人自扰。其实不然,肥胖的确是有遗传因素的。如果父母很胖,他们的子女长大后肥胖的概率是会比其它人大一些的,从父母那遗传下来的肥胖基因对他们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肥胖是多基因遗传所造成的,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位是肥胖者,那么其子女肥胖的几率为40%-50%;如果爸爸妈妈皆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的几率比前面那种情况下的几率更高,是70%-80%。

从娱乐圈的一个典型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二,肥姐女儿欣宜花了多大力气才能保持现在的身材,貌似最近又发福了!走大大街上,你会发现一对肥胖夫妇,通常牵着的都是小胖子或者小胖妞。

三、肥胖是否也“现在决定未来”?

很多肥胖的父母都有着这样的疑虑“现在胖,是不是就代表着以后一定胖?”答案是不一定,不过几率很高。有关研究已经表明,1岁时肥胖或者5-6岁肥胖的小孩,他们在长大成年后肥胖的可能是比一般的宝宝大的。因此,在小时候就开始控制宝宝的体重,不是庸人自扰,而是高瞻远瞩,有先见之明!

“现在决定未来”,如果现在没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未来肥胖的几率就会增加。父母应该细心留意宝宝的饮食习惯,如果宝宝已经胖乎乎了,就不要过度喂养或让孩子摄入较多脂肪、碳水化合物,应该教导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陪孩子做运动。否则,肥胖的状况就可能会长期延续,将来对孩子的健康会造成损害。

另外,肥胖指的是体内脂肪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如果有些孩子肌肉发达或者骨架大,即使体重超重,也是不需要干预的,多些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行了。

四、真胖or假胖,bmi说了算

孩子到底是真胖还是假胖,父母一时真的难以判断,该怎么办呢?

bmi是什么?其实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比单纯的以体重认定更具准确性,既考虑到体重,也考虑到身高,公式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bmi值的正常范围为18.5-23.9,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可要注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的判断标指标和成人的判断指标是不一样的。儿童的过重及过轻指标,并非由一个固定的bmi值决定。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儿童有不同的成长速度,若使用一个固定数值,就容易做成错误判断。

孩子是真胖还是假胖?父母还是快点去算一算bmi吧!算算更健康!只有我们了解自己及孩子的身体状况,我们才能更好地调节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活得更健康和有活力。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肥胖的根源是碳水还是油
肥胖的根源是碳水还是油
肥胖的根源并不仅仅是碳水化合物或油脂,而是整体能量摄入超过消耗。许多人指责碳水化合物或油脂导致肥胖,但究其根源,肥胖实际上是因为摄入的热量超过身体所需,导致多余的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从遗传角度来说,一些人天生代谢缓慢,可能更容易储存脂肪。环境因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久坐的生...[详细]
发布于 2024-12-31

最新推荐

孩子经常要钱父母怎么处理
孩子经常要钱父母怎么处理
孩子经常要钱时,父母可通过设定零花钱规则、引导合理消费、区分需求与欲望、培养劳动意识、建立储蓄习惯等方式处理。过度满足或简单拒绝均不利于孩子财商发展,需结合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1、设定零花钱规则根据孩子年龄制定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发放周期,...[详细]
2025-08-25 13:12
小孩撒谎屡教不改怎么办呢
小孩撒谎屡教不改怎么办呢
小孩撒谎屡教不改可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明确行为后果、正向引导、榜样示范、专业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儿童撒谎行为通常与模仿环境、逃避惩罚、寻求关注、认知发展局限、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1、建立信任关系家长需避免过度反应,以平和态度与孩子沟通。当发现...[详细]
2025-08-25 12:34
小孩偷钱屡教不改该怎么办
小孩偷钱屡教不改该怎么办
小孩偷钱屡教不改需通过行为矫正、沟通教育、家庭规则重建、心理干预和正向激励等方式干预。偷窃行为可能由零花钱不足、攀比心理、缺乏物权意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对立违抗性障碍等因素引起。1、行为矫正立即制止偷窃行为并明确告知其错误性,要求孩子归还...[详细]
2025-08-25 11:56
孩子偷钱屡教不改怎么办呢
孩子偷钱屡教不改需通过沟通引导、明确规则、情感联结、行为矫正和家庭协作等方式干预。偷钱行为可能由零用钱不足、缺乏物权意识、同伴影响、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或行为习惯偏差等原因引起。1.沟通引导家长需以平和态度与孩子单独谈话,避免当众指责。通过开放...[详细]
2025-08-25 11:18
孩子偷东西怎么处理比较好
孩子偷东西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教育和引导措施,常见处理方式有沟通了解动机、明确行为界限、建立物权意识、合理补偿后果、寻求专业帮助。1、沟通了解动机发现孩子偷窃行为后,家长需保持冷静,避免当众责骂。通过平等对话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可能...[详细]
2025-08-25 10:41
孩子在班级被孤立如何处理
孩子被班级孤立时,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培养社交技能、寻求教师协助、创造社交机会、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孩子改善处境。孤立现象可能由性格差异、社交能力不足、误解冲突、家庭环境影响、校园欺凌等因素引起。一、主动沟通家长需每日与孩子平等对话,避免质问...[详细]
2025-08-25 10:03
孩子带钱去学校怎么教育他
孩子带钱去学校时,家长可以通过沟通零花钱用途、培养理财意识、设定消费规则、关注社交需求和强化安全教育等方式进行引导。教育过程中需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过度控制或放任。1、沟通零花钱用途与孩子明确讨论带钱到学校的目的,区分必要开支与非必要开...[详细]
2025-08-25 09:25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