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让宝宝独睡的好处和妙招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15-05-26 18:1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应该成为床的主人。很多父母认为,宝宝还小,总要和妈妈睡在一起,这样才方便照顾,随时知道他的需求,其实,与父母同床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同床的4个坏处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应该成为床的主人。很多父母认为,宝宝还小,总要和妈妈睡在一起,这样才方便照顾,随时知道他的需求,其实,与父母同床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1.容易缺氧

大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而宝宝的大脑发育正需要更多的氧气,和宝宝同床睡眠时,很容易造成宝宝大脑供氧不足,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2.窒息危险

同床睡眠过程中,大人会因为身体翻动而压到宝宝,很容易导致窒息的危险。

3.睡眠不良

两人,甚至三人同床,很容易互相影响,比如打鼾、睡觉“不老实”,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尚在发育的宝宝来说,会导致睡眠不稳、半夜惊醒的状况,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育。

4.疾病传染

日常生活中,大人接触的事物环境较为复杂,即使注意清洁,身上也难免会携带很多细菌,宝宝的抵抗能力还很弱,很容易被细菌感染生病。

独睡的3个好处

宝宝拥有自己的小床也就拥有了独立的睡眠空间。这除了能更好的避免母子同床的缺陷外,还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

1.净化环境。

没有人对着宝宝呼吸,周围的空气都会清新起来,对宝宝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2.有益安全。

证据表明,独睡可以有效地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生,这与宝宝独睡的自由空间密不可分;

3.培养独立。

从小开始独睡,有利于宝宝降低对父母的依赖,对日后入园排除分离焦虑也有很大的帮助。

独睡白皮书权威发布3妙招

宝宝独睡与母子同床的利弊我们都已经知道,但是还是会有父母会为宝宝的独睡而感担忧,一岁不到的宝宝,各方面都需要及时的照顾,如果真的让他单独睡一个房间,怎能放心呢?为此,我们的建议是——

1.一岁以下宝宝同房不同床

为了即时方便地照顾小婴儿,建议父母可与宝宝同房但不同床睡。具体方式为:

方式一大床小床排排放

对于新生儿来说,这是最普通的一种方法,将宝宝的小床放在大床的旁边,这样既可以避免同睡可能发生的危险,同时也方便父母起夜照顾宝宝,一举两得。

方式二拉起帘子分两边

待宝宝稍大一些,可以营造一个既神奇又利于宝宝独睡能力培养的氛围,在宝宝小床和大床之间拉起一块漂亮的帘子,随时可以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不仅让宝宝感到快乐,喜欢这种睡觉方式,同时也不会妨碍你对宝宝的呵护。

方式三一房两置好睡眠

如果房子面积允许,可以在卧室的一角开辟出专属宝宝的天地。一来可放置专属宝宝的小床,二来,小床下面还可收集他的玩具,让宝宝慢慢熟悉自己的小领地,习惯这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独立意识。

2.一岁以上宝宝要有自己的房间

宝宝慢慢地会走会跑、会说话了,经过尿盆训练的小大人,也慢慢减少了“画地图”的次数,是不是该有自己的小房间了呢?

方式一开门通透利安全

刚刚睡自己房间的宝宝,可能还不习惯,会害怕、会惊醒。父母可在睡觉前对他进行必要的安抚,鼓励宝宝要勇敢,告诉他:“妈妈的门开着,会一直看着宝宝,很安全。”这样做也方便随时观察宝宝的睡眠情况。

方式二陪伴入梦乡

为了帮助宝宝调节情绪,快速适应新环境,每天睡觉前父母可养成给他讲故事的好习惯,或哼唱摇篮曲哄他入睡后,再慢慢退出房间。在安全感中入睡,对宝宝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方式三为宝宝找陪睡

营造安全的睡眠环境,对正在适应自己房间的宝宝来说很重要。父母可以让宝宝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玩具,然后对他说:“今天晚上就由毛毛熊陪着宝宝一起睡觉!”和宝宝一起找一块毛巾当作被子盖在毛毛熊的身上,然后对宝宝说:“看小熊都睡了,宝宝也睡吧,有小熊陪着你,没人敢来打搅你!”

方式四尿湿提醒器

为解决父母对宝宝尿床或蹬被子的顾虑,市面上已出现了一种可以提醒父母“宝宝尿湿了”的产品在售。有了这种产品的帮助,父母会随时知晓,宝宝在独睡过程中是否有状况发生。

不仅有尿湿提醒功能,而且还能对睡眠中的翻身安全、踢被子起到提醒作用。

3.过渡期独睡新招

也许你已经错过了培养宝宝独睡习惯的关键期。当你在与宝宝同床而睡了两三年之后,突然觉悟该让宝宝独睡的时候,这会给你带来一定的麻烦。不过,即便如此你也应该赶快行动起来了,因为宝宝越大分床的难度也就越大。针对大宝宝独睡,我们为你提供一个过渡期新招——睡睡上下组合式的童床。

现在家居市场多有售一种组合式的儿童床,有上下铺,而且楼梯处还可以摆放宝宝的各种玩具。在宝宝独睡过渡期的时候,你在下宝宝在上,这不仅可以给宝宝一个安全的心理过渡,你也可以乘机重温高低铺的时光哦!而且这种床非常实用,时效性很长,当你渐渐淡出宝宝的房间时候,那个上铺也能成为宝宝玩具的家呀!

同床的4个坏处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应该成为床的主人。很多父母认为,宝宝还小,总要和妈妈睡在一起,这样才方便照顾,随时知道他的需求,其实,与父母同床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1.容易缺氧

大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而宝宝的大脑发育正需要更多的氧气,和宝宝同床睡眠时,很容易造成宝宝大脑供氧不足,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2.窒息危险

同床睡眠过程中,大人会因为身体翻动而压到宝宝,很容易导致窒息的危险。

3.睡眠不良

两人,甚至三人同床,很容易互相影响,比如打鼾、睡觉“不老实”,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尚在发育的宝宝来说,会导致睡眠不稳、半夜惊醒的状况,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育。

4.疾病传染

日常生活中,大人接触的事物环境较为复杂,即使注意清洁,身上也难免会携带很多细菌,宝宝的抵抗能力还很弱,很容易被细菌感染生病。

独睡的3个好处

宝宝拥有自己的小床也就拥有了独立的睡眠空间。这除了能更好的避免母子同床的缺陷外,还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

1.净化环境。

没有人对着宝宝呼吸,周围的空气都会清新起来,对宝宝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2.有益安全。

证据表明,独睡可以有效地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生,这与宝宝独睡的自由空间密不可分;

3.培养独立。

从小开始独睡,有利于宝宝降低对父母的依赖,对日后入园排除分离焦虑也有很大的帮助。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让孩子独睡有哪些好处?
让孩子独睡有哪些好处?
让孩子自己去睡觉对其成长非常重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睡觉问题,而是发展孩子独立性、锻炼孩子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那让孩子独睡有哪些好处呢?>>>纠正孩子任性选对方法最重要独自睡,孩子就有足够的空间翻身活动,并能够尽可能地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生长发育;让孩子适时与父母分床而独睡一屋,有...[详细]
发布于 2014-03-21

最新推荐

宝宝吃奶就出汗怎么回事
宝宝吃奶时出汗是一种常见现象,通常与生理调节、环境温度或喂养方式有关,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心。主要原因是宝宝在吸吮过程中消耗能量,同时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改善方法包括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室内温度以及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1、生理调节原...[详细]
2025-04-24 22:56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可能与遗传、生理发育、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通常无需过度担心,随着宝宝成长,头发会逐渐增多。若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1、遗传因素:父母头发稀疏或发际线较高,可能遗传给宝宝,导致额头头发较少。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详细]
2025-04-24 22:46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是正常现象,通常与生理发育、环境因素或喂养方式有关。可以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规律喂养和观察宝宝需求来缓解。1、生理发育: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睡眠中可能出现不自主的哼哼声或轻微动作。这是宝宝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表...[详细]
2025-04-24 22:39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老是使劲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老是使劲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时老是使劲,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能与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或肠胃不适有关。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改善睡眠环境、适当按摩等方式缓解。1、生长发育:新生儿在睡眠中使劲,可能是身体在快速生长。宝宝在月子期间体重和身高增长...[详细]
2025-04-24 22:30
新生儿眉毛会越剃越好吗
新生儿眉毛会越剃越好吗
新生儿眉毛剃不剃并不会影响其生长或浓密程度,剃眉毛对眉毛的最终形态和密度没有科学依据支持。眉毛的生长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剃眉毛只是暂时去除了表面的毛发,不会改变毛囊的生长周期或密度。1、遗传因素是决定眉毛形态和密度的关键。父母的眉毛特征会直...[详细]
2025-04-24 22:20
宝宝误食塑料纸会拉出来吗
宝宝误食塑料纸通常可以通过肠道自然排出,但需密切观察其排便情况,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塑料纸较小且光滑,一般不会对肠道造成损伤,但仍有堵塞或划伤的风险。处理方式包括观察排便、调整饮食、就医检查等。1、观察排便:宝宝误食塑料纸后,家长应密切观...[详细]
2025-04-24 21:56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常见原因包括感染、黄疸、颅内出血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因制定。1、感染是新生儿脑脊液发黄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脑膜炎,进而使脑脊液颜色发生变化。常见的感染源...[详细]
2025-04-24 21:53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