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上课老是说话可通过调整座位、建立课堂规则、增加互动参与、正向行为强化、家校协同沟通等方式改善。这种行为通常由注意力分散、表达需求未被满足、同伴影响、课堂内容吸引力不足、家庭教养方式等原因引起。

将爱说话的孩子安排在靠近教师讲台或安静同学附近的位置,减少与同伴交头接耳的机会。避免将多个活泼好动的孩子集中坐在一起,可采用交错座位法。对于视觉型学习的孩子,可适当允许其使用涂鸦笔记帮助集中注意力。
明确举手发言的流程,设置课堂发言积分制度,用可视化图表记录遵守规则的情况。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被干扰的感受,制定师生共同认可的奖惩措施。规则要具体可操作,如发言前先完成思考笔记等。
采用问答接龙、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给孩子合法表达机会。设计需要协作完成的课堂任务,将语言表达转化为学习产出。对于表现欲强的孩子,可分配领读、分享观点等任务,满足其表达需求。

及时表扬安静倾听的瞬间,采用代币奖励制度累积良好行为。避免当众批评,通过私下沟通了解说话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监控意识,如使用定时器自主管理发言频率。
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庭中的表达习惯,排查是否存在过度溺爱或忽视的情况。建议家长通过亲子阅读、倾听练习培养孩子专注力,统一家校行为管理标准。对于持续存在行为问题的孩子,可建议进行专业评估。

日常可培养孩子参加需要专注力的活动如拼图、围棋等,限制电子屏幕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避免过量摄入含糖零食。家长要以身作则示范良好的倾听习惯,通过共情沟通了解孩子课堂说话的真实动机,避免简单粗暴的压制。若伴随多动、冲动等表现持续半年以上,建议到儿童保健科进行专业评估。
2025-03-09
2025-03-09
2025-03-09
2025-03-09
2025-03-09
2025-03-09
2025-03-09
2025-03-09
2025-03-09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