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你有这样教宝宝说话吗

发布时间: 2017-09-12 21:04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当听到宝宝奶声奶气在叫自己“爸爸、妈妈”的时候,别提有多开心了,瞬间就被这种小萌音给溶化了,但是作为父母要知道,宝宝在牙牙学语期间,如何正确的让孩子开口说话其实是门学问,不会你想教孩子说什么就说什么,也许这时候你的方法是不正确的,这样会孩影响孩子以后的语言天赋,那么,在当宝宝开始学说话的时候,爸爸妈妈们该如何正确的教宝宝呢?

爸爸妈妈容易帮哪些倒忙?

1.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表现:宝宝指着水杯,妈妈立即反应:“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宝宝连嘴皮子都不需要动。

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正确做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

2.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表现:“地上脏脏”、“宝宝,吃饭饭啦”、“到时间睡觉觉了”等。

害处: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正确做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3.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表现:宝宝把“哥哥”说成了“蝈蝈”,爸妈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甚至下次再碰到说“哥哥”的情况时,父母也跟着宝宝说“蝈蝈”。

害处: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错误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正确做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让宝宝尽早说话的方法:

1.0-1岁阶段语言训练

(1)说给宝宝听

不会说话的宝宝能通过耳朵接受信息,为他们日后的“说”打基础。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相应的动作传达给宝宝,孩子会对你的话很感兴趣,并试图咿咿呀呀地表达。

(2)制造发声的机会

宝宝会用“咿、呀、哈、呜”等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恰是培养宝宝模仿发音的好时机。当他们表达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湿了时,妈妈趁机替他把这些愿望用简单的词语说给孩子听,然后等待宝宝的反应。如此天天重复,就等于在他的头脑中强化了这些语言,最终使孩子的语言模仿变得容易起来。

2.1-2岁阶段语言训练:

 (1)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

身边物品,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把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给宝宝看,告诉他这些东西的名称、用途、形状等等,随后再问问孩子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用途如何,这不但能帮宝宝学到一些生活常识,还能帮他积累新名词,促进语言的发展。

(2)满足要求晚半拍

宝宝想要某种东西,往往盯着它或用手去抓。这时妈妈不要马上满足他,而是把它拿在手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好,妈妈可以先做示范,由宝宝“学舌”,再把这些东西给孩子。

(3)重复说过的内容

准备一套动物卡片,在宝宝认识了其中的动物之后,请他给妈妈讲每张卡片上有什么;也可借助简单的图画书,妈妈讲页、宝宝重复一遍,然后再往下进行。总之,利用各种机会让宝宝开口。

总结:准确来说,教宝宝说话,不是从孩子要说话的时候才开始教,而是在宝宝出生之后,你每次和孩子接触的时候,都可以来引领宝宝说话,比如:宝宝饿了,你喂孩子喝奶的时候;拿玩具给孩子玩的时候;带宝宝出去玩等等,都要用嘴来给宝宝“解释”,从小要引领孩子动作和语言不可分割,要做勤快的父母,经常和孩子交流,这样对孩子以后的说话、性格等方面都是有益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怎么教宝宝说话
怎么教宝宝说话
教宝宝说话的关键在于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并通过互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的语言兴趣和能力。1、多说多听:宝宝学习说话的第一步是听。因此,家长应该尽可能多地和宝宝说话。无论是描述眼前的事物,还是讲述简单的故事,都能帮助宝宝积累词汇。比如,在带宝宝散步时,可以指着树木、花草等物体,用简单的...[详细]
发布于 2024-09-26

最新推荐

婴儿睾丸一大一小影响生育吗
婴儿睾丸一大一小影响生育吗
婴儿睾丸大小差异通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影响生育功能,可能由鞘膜积液、隐睾或先天性发育差异引起。1、鞘膜积液:鞘膜积液是阴囊内液体异常积聚的常见原因,表现为单侧睾丸肿大。多数情况下会在一岁前自行吸收消退,若两岁后仍未消退可考虑穿刺抽液或鞘膜...[详细]
2025-05-16 16:54
孩子上初中成绩差怎么办
初中生成绩差可能与学习方法不当、基础薄弱、注意力分散、家庭环境影响、心理压力有关,可通过调整学习计划、强化基础训练、改善学习环境、家校协作、心理疏导等方法改善。1、调整方法:低效学习方式导致知识吸收率低。建议采用费曼学习法简化复杂概念,使用...[详细]
2025-05-16 16:51
婴儿睾丸一大一小严重吗
婴儿睾丸一大一小严重吗
婴儿睾丸大小差异多数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能由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是否就医。1、鞘膜积液:新生儿鞘膜积液常见于单侧睾丸,由于鞘状突未闭合导致液体积聚。轻度积液通常1-2岁自行吸收,较大积液需超声检查确认。治疗...[详细]
2025-05-16 16:41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家长采取措施指导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家长采取措施指导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大脑发育阶段、环境干扰、睡眠不足、营养失衡、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改善方法包括规律作息、专注力训练、饮食调整、减少干扰、专业干预。1、大脑发育:学龄前儿童前额叶皮层未完全成熟,自控力较弱是正常现象。可通过拼图、串珠等游戏...[详细]
2025-05-16 16:38
婴儿的睾丸一大一小正常吗三个月
婴儿的睾丸一大一小正常吗三个月
三个月婴儿睾丸大小不对称可能是生理性鞘膜积液或隐睾引起,需观察发育情况并结合超声检查判断。1、生理现象:新生儿睾丸大小差异常见于鞘膜未完全闭合,导致腹腔液体流入阴囊形成鞘膜积液。多数在6-12个月自行吸收,无需特殊治疗。定期测量睾丸体积变化...[详细]
2025-05-16 16:27
高中孩子的成绩在哪里查
高中孩子的成绩可通过学校教务系统、教育平台APP或班主任通知查询。1、教务系统:多数高中设有校内教务管理系统,家长需使用学校分配的学生账号密码登录。部分地区教育局统一开发了区域教育云平台,如北京数字学校、上海微校等,整合了成绩查询功能。登录...[详细]
2025-05-16 16:25
婴幼儿是吃鱼肝油好还是d和ad好呢
婴幼儿是吃鱼肝油好还是d和ad好呢
婴幼儿补充维生素AD或D3需根据喂养方式、日照情况综合判断,母乳喂养建议AD制剂,奶粉喂养可优先D3,混合喂养需评估后选择。1、母乳喂养: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需额外补充。维生素AD制剂同时含维生素A预防夜盲症和D促进钙吸收,适合纯母乳宝...[详细]
2025-05-16 16:1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