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父母要注意宝宝睡觉时发出的奇怪声音

发布时间: 2018-01-25 14:05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孩子晚上睡觉打呼噜,磨牙,说梦话都是不好的。不仅影响别人睡觉,对自己的健康也是很不利的。宝宝睡觉时做这些事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宝宝晚上睡觉时打呼噜、说梦话以及磨牙,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些“另类”声音对宝宝的健康有影响吗?

宝宝出生一个星期以后,睡觉时总是从喉咙发出使足了劲的‘嗯、嗯’的声音,大约几分钟就这样叫一轮,而且声音很大,我们夫妻俩非常担心!“上幼儿园的宝贝儿子几乎每天晚上都打呼噜,还时常说梦话,偶尔还会磨牙,听着他梦话后的呼噜声真是觉得又可爱又很着急。”

  “另类”声音――呼噜

  宝宝呼噜里的健康隐患

正常的宝宝呼吸系统是非常顺畅的,睡觉时是不会打呼噜的,打呼噜的宝宝应该就是呼吸系统受到阻碍,如果每周出现2~3次打呼噜的现象就是一种病态睡眠了。宝宝打呼噜要比成人打呼噜危害程度更大,打呼噜的宝宝白天相应存在困倦、多动或烦躁等表现,轻者可导致孩子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智力发育问题,妨碍宝宝身体和心理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可以造成宝宝在睡眠时呼吸暂停。

  刺探打呼噜的原因

  原因1:睡姿不好

宝宝仰面向上睡时很容易打鼾,因面部朝上而使舌头根部因重力关系而向后倒,舌头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阻塞了咽喉处的呼吸通道,所以有打呼噜的现象。

  焦点解决:改变睡姿

这种情况并不是病态,但妈妈还是应该加以重视,长此以往就会对宝宝健康产生影响,排除问题的关键是试着给宝宝换一个姿势。平时宝宝睡觉时也一定要养成右侧睡觉的习惯。

  原因2:奶块淤积

新生宝宝也会出现“打呼噜”的现象,这多是由于宝宝喝奶时产生吞噎造成的。宝宝本身的呼吸通道,如鼻孔、鼻腔、口咽部就比较狭窄,奶块淤积很容易使呼吸不畅通,导致宝宝睡觉时打呼噜。

  焦点解决:轻拍背部,稀释奶块

这也是一种物理原因,对宝宝的健康危害不大,解决的方法就是,妈妈喂好奶后,不要立即将宝宝放下睡觉,应将他抱起,并轻拍宝宝背部,就可以防止宝宝因奶块淤积而打呼噜。如果宝宝食道中的奶块淤积已经影响到喂奶了,可以往宝宝鼻腔里滴1~2滴生理盐水,稀释一下奶块,这样就可以解决宝宝打呼噜的问题。

  原因3:扁桃体肿大和腺样体肥大

扁桃体长在咽部两侧,如果扁桃体出现炎症发生肿胀,堵塞咽腔,使宝宝的气道空间缩小,造成呼吸不畅,一到睡眠时就会张口呼吸,发出呼噜声。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当小儿患鼻咽炎,鼻腔的分泌物增多,可使腺样体发炎肿胀,而造成鼻堵,张口呼吸,打呼噜等症状。

  焦点解决:调节与治疗

扁桃体是免疫系统器官,当身体各部分反应出现失调,抵抗力降低时,就会使扁桃体发炎肿大。宝宝出现扁桃体炎时应注意休息,室内温度不能过高,不感觉冷就可以了,还要尽量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爸爸不要在室内抽烟;注意宝宝口腔卫生,多喝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水分;不要带宝宝到菜市场等人口密集的场所;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宝宝身体抵抗力。如果宝宝出现体温升高、腹痛,或休克的早期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经抗炎治疗不能缩小,症状不能缓解,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另类”声音――梦话、惊叫

  宝宝梦话健康吗?

说梦话与脑的成熟、心理的健全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宝宝大脑神经的发育还不健全导致的。宝宝偶尔说梦话,并无大碍,但是如果经常说梦话,重者惊叫,妈妈就应该多加注意,查找一下宝宝说梦话的原因了,因为其中就会存在宝宝的一些健康问题,比如神经焦虑症、缺钙等病症。

  梦话惊叫的背后

  原因1:神经紧张

宝宝白天因为看到或听到一些恐怖的电影、语言等,在宝宝心中留下阴影,无法消除,引起神经过度紧张。晚上睡觉时就会梦到,从而出现惊叫。有时还因为宝宝白天和其他小宝宝玩的时候太累了,或晚上吃得太饱,身体循环系统运转加快,诱发脑部神经的紧张,使宝宝出现说梦话的现象。

  焦点解决:安神

如果宝宝经常说梦话,妈妈在宝宝入睡前就不要让他做一些剧烈活动了。可以让宝宝睡前喝些热牛奶,对宝宝进行镇静安神;爸爸妈妈应避免让宝宝看到和听到一些引起宝宝害怕的电影画面和语言,以免触伤宝宝的心灵。

  原因2:钙质流失

缺钙也会引起宝宝夜里惊叫,这种情况同时还伴有夜里不易入睡、早醒,夜里出汗等症状。严重缺钙就会导致佝偻病,神经衰弱加重,产生骨骼柔软无力,免疫力下降的病况。

  焦点解决:补钙

宝宝如果是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出现缺钙的症状。缺钙的宝宝可以吃一些补充维生素D的药品,但应该和鱼肝油一块吃。让宝宝多晒晒太阳是预防缺钙的有效方法。

  “另类”声音――磨牙

  宝宝磨牙容易磨坏牙齿

晚上磨牙会使宝宝的牙釉质受到损坏引起宝宝牙质变坏,当遇到冷、热、酸、甜、辣使宝宝就会牙痛;磨牙时咀嚼肌不停地收缩,久而久之,咀嚼肌变粗,脸下端变大,最终可能影响到宝宝的脸形。

  磨牙是病况

  原因1:寄生虫病

宝宝肠道中如果有寄生虫寄生,它就会扰动使肠道壁不断受到刺激,引起咀嚼的反射性收缩,出现磨牙现象。

  焦点解决:驱虫

可以喂宝宝一些清除肠道寄生虫的药品,及时为宝宝驱虫。预防寄生虫病应注意宝宝的饮食环境,勤为宝宝洗手;不让宝宝喝生水,吃生的或未熟的食品;食品和奶瓶要洗干净;保护好水源;清除蚊子、苍蝇等传播寄生虫病的根源。

  原因2:睡前超食

睡觉前吃太多的食物,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在睡觉时也会磨牙,这不仅会影响睡眠,还容易使宝宝的身体发胖,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焦点解决:避免超食

睡前不宜给宝宝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者过多的零食,可以喂宝宝一些容易消化的汤类和乳类。

宝宝的睡眠质量一般就代表了他的健康状况。宝宝睡觉时有打呼噜,磨牙,说梦话的情况,那就是说明宝宝的身体肯定不舒服,或是缺少某种营养元素。妈妈对于宝宝睡觉时的这些状况,千万不能轻视,要及早找出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让你的宝宝也能有个正常的睡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宝宝睡觉发出嗯嗯嗯的声音
宝宝睡觉发出嗯嗯嗯的声音
宝宝睡觉时发出的嗯嗯嗯的声音,可能让许多新手父母感到困惑。这种声音的出现,通常与以下几种情况有关:这可能是宝宝正常的生理现象。新生儿的喉部及气道相对较为狭窄,且呼吸系统尚在发育中,因此在睡眠时,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可能会出现不规则的呼吸声,表现为“嗯嗯嗯”的声音。这种情况通常...[详细]
发布于 2024-10-06

最新推荐

幼儿不听话怎样教育孩子
幼儿不听话怎样教育孩子
幼儿不听话的教育需要理解行为动机、建立规则、正向引导、情绪管理和榜样示范。1、理解动机:幼儿不听话常因探索需求或表达困难。2-4岁是自主意识萌发期,抗拒指令是正常发展表现。观察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如困倦时易发脾气,可通过调整作息解决。对语言...[详细]
2025-05-14 16:51
孩子回家不写作业怎么办
孩子回家不写作业需要从学习环境、时间管理、沟通方式、兴趣引导和规则建立五个方面综合调整。1、优化环境:杂乱吵闹的环境容易分散注意力。为孩子设立独立学习区,配备合适高度的桌椅和护眼台灯,移除电子设备等干扰源。家长可示范阅读行为,避免在孩子学习...[详细]
2025-05-14 16:49
如何面对不听话的幼儿
如何面对不听话的幼儿
幼儿不听话的行为通常源于发展阶段特性、沟通方式不当、需求未被满足、规则模糊或情绪管理不足,可通过建立规则、积极引导、情绪安抚、榜样示范和适度惩罚进行改善。1、发展阶段:2-4岁幼儿处于自主意识萌芽期,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善导致自控力弱,表现为...[详细]
2025-05-14 16:38
孩子不写作业怎么办
孩子不写作业可能与学习兴趣不足、时间管理不当、环境干扰、课业压力过大、家长引导方式有关。1、兴趣激发:孩子对学科内容缺乏兴趣是常见原因。尝试将作业与生活场景结合,例如用积木演示数学题,通过绘本故事延伸语文作业。选择彩色思维导图工具整理知识点...[详细]
2025-05-14 16:35
不听话的小孩怎么管教幼儿园
不听话的小孩怎么管教幼儿园
幼儿园阶段孩子不听话可通过建立规则、正向激励、情绪引导、榜样示范、家校协同等方法改善。1、建立规则:明确简单易懂的日常规范,如饭前洗手、玩具归位。用可视化图表展示规则,配合沙漏或计时器帮助理解时间概念。违反规则时采取自然结果法,如不收拾玩具...[详细]
2025-05-14 16:25
小孩不好好写作业怎么办
小孩不好好写作业怎么办
孩子写作业困难与注意力分散、学习环境干扰、任务难度不适、缺乏时间规划、亲子沟通方式有关,可通过专注力训练、环境优化、任务拆解、时间管理、正向激励改善。1、注意力训练:儿童大脑前额叶发育未完善导致专注力不足,表现为写作业时频繁分心。每天进行1...[详细]
2025-05-14 16:22
不听话的幼儿如何教育
不听话的幼儿如何教育
幼儿不听话的行为可通过建立规则、正向引导、情绪管理、榜样示范和适度惩罚五个方面进行教育干预。1、建立规则:明确家庭规则是行为管理的基础。制定简单易懂的规则如"饭前洗手""玩具归位",用图片或图表辅助幼儿理解。规则执行需全家统一,避免朝令夕改...[详细]
2025-05-14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