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父母的哪些习惯会影响到孩子

发布时间: 2018-02-28 14:37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记得小学时候有一次考试,其中命题作文的内容是根据如下一段描述来写一篇文章:记者访问了好几个诺贝尔得主,问他们觉得幼年时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结果他们说,都是一些小事,比如饭前洗手、按时睡觉等等。经过这么多年,小学的考试哪里记得住,但是这一条却一直挥之不去,因为我一直很好奇,这里面说的东西,到底是出考题的人设定一个主题自己编出来的故事,还是真有其事?其实我也不是真的很关心这个故事的真假,我真正好奇的是,这些大科学家们所说的幼年小事,其实就是习惯,而习惯,真的能对人有那么大的影响吗?

年龄渐长,慢慢体会到习惯真的很重要,特别是在做了父母之后,养小孩的过程中仿佛自己也回笼重新成长,更加深刻的体悟到,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看似不经意,却十分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声嘶力竭想要孩子做一件事、或者不做一件事,远远抵不上养成那样一个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神经学基础

在神经学、心理学等等领域中,研究者早已关注习惯的养成了。我们知道,习惯有好有坏,想来不少父母身上都有些急于摆脱的坏习惯,比如拖延症啊、不吃早饭啊,这些大约还不算很糟糕,那些一听就触目惊心的词,如酗酒、嗑药,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习惯。当然大家也都有一些好习惯,比如规律运动啊、每天都读书等等。这些好习惯、坏习惯,都是我们心理认知层面上的设定,但如果把它转换成大脑运行的语言来看,其实是没有区别的。比如,你是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水、还是要喝一瓶酒,对于大脑回路来说,都是一样的:你需要一个环境提示(早晨起床了),一个行为模式(喝杯东西),然后得到一种奖励(水/酒精带给你的满意度)。这就是一个习惯的回路,经过你不断的重复而在大脑里固定下来,便成为一种习惯。你看,从这个回路而言,我们所认定的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并没有差别,因为虽然我们理智上知道水和酒精对身体的影响不一样,但是这两样东西在大脑里激发出来的奖励是一样的(甚至酒精会激发出更强烈的奖励体验)。

更可怕的是,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不会消失,想要改变,就只能回避那个回路,或者寻找替代品。回避回路就是不要给它那个环境提示(例如你早晨不起床了),如果这个做不到,那就只能采取替代品来取代回路中的行为模式(比如你起床后不喝东西了,改成做十个伏地挺身)。这也是为什么专业的戒烟方式,是让你嚼口香糖(或者其它更好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人大脑中的习惯回路,只能形成,不能删除。这,会不会让你觉得很可怕?

那么我们作为父母,看一看养小孩的过程,有多少可以养成习惯的地方,又有多少已经养成的习惯! 孩子已经累得胡言乱语了,还是不肯睡觉,其实这是他没有养成按时上床的习惯。与其你使尽浑身解数,还不如帮他把这个习惯养起来。当然不讳言,培养一种习惯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当孩子已经隐隐养成了一个与之相反的习惯之后,但是,因为小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过程中,新习惯的养成比我们大人容易很多,所以还是值得去努力的。要知道,连许多专家学者都认识到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从这个角度讲,帮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不是父母最能影响孩子的地方吗 ?

  什么样的习惯最重要?

当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以下一些习惯,则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也是育儿专家们一直以来都推荐给家长的。

彩色饮食:爸妈都知道让宝宝摄入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但孩子往往难以接受某种东西,那也没关系,总有替代品。各种颜色吃一点,就能保持营养的全面与平衡。

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要刷牙:简单直白,不须解释。

每天都要吃早饭:有些成年人长期不吃早饭,也未觉得对身体有什么影响。但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早饭很重要,特别是对他大脑发育所需要的能量而言。

规律作息:一旦作息规律,你可能发现孩子的许多坏毛病都不见了。

自己的垃圾自己收:玩的时候搞得再混乱都好,要自己收回去。

每天读点书:每天都有那么一个时间段,比如晚饭后,大家都坐在一起读书。这个小习惯,可以伴随孩子走过长长的一生。

餐桌礼仪:用餐具、不用手;吃完之后才能下桌。

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要记得讲。

这些好习惯,涵盖了健康卫生、责任感、爱好、修养,更重要的是在幼儿期就可以、也应该开始培养的习惯。而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陪着孩子一路成长,给他良性的滋养。所以爸妈们,何乐而不为呢 ?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父母8个坏习惯会传给孩子
父母8个坏习惯会传给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近日载文,刊出家长应该避免的8个坏习惯。>>>教孩子从小分担家庭小家务坏习惯1:爱批评抱怨。母亲如果经常抱怨自己的身材,给孩子特别是女儿传达的信息是“自尊来自牛仔裤是否合身或体重有多轻。”...[详细]
发布于 2013-12-10

最新推荐

幼儿情绪不稳定的原因
幼儿情绪不稳定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变化、生理发育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有关。1、遗传因素:部分幼儿天生具有敏感型气质,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对于这类情况,建议通过规律作息稳定生物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详细]
2025-05-19 16:55
高中生男孩恋爱了家长应该怎么办
高中生男孩恋爱了家长应该怎么办
高中生男孩恋爱需要家长理性引导,通过沟通理解、设定界限、情感教育、学业平衡和观察支持五个方面处理。1、沟通理解:主动与孩子建立开放对话,避免直接否定或批评。倾听孩子对恋爱的看法,了解对方基本情况,表达关心而非控制。分享自身青春期经历降低孩子...[详细]
2025-05-19 16:52
调节幼儿情绪的方法
调节幼儿情绪需要理解需求、建立规律、正向引导、情绪示范和游戏互动。1、理解需求:幼儿哭闹常因生理或心理需求未被满足。饥饿、疲倦、尿布潮湿等生理不适会引发烦躁,需及时检查并处理。心理上表现为寻求关注或安全感,可通过拥抱、轻声安抚回应。记录孩子...[详细]
2025-05-19 16:43
孩子不自觉做作业做父母的怎么办
孩子不自觉做作业做父母的怎么办
孩子不自觉做作业需要从习惯培养、环境优化、沟通方式、目标管理和适度激励五个方面入手。1、习惯培养:建立固定作业时间表,每天放学后预留30分钟休息再开始学习。使用番茄钟法分段完成作业,25分钟专注后休息5分钟。准备作业记录本,让孩子自行勾画已...[详细]
2025-05-19 16:40
幼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情绪控制需要家长引导和环境支持,通过认知训练、情绪表达、行为示范、游戏互动和规律生活逐步培养。1、认知训练:幼儿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善导致情绪易冲动。家长可用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帮助孩子识别喜怒哀乐,用"您现在感觉像红色小怪兽吗"等提问强化...[详细]
2025-05-19 16:31
五年级孩子不想写作业怎么办
五年级孩子抗拒写作业可能由学习兴趣不足、时间管理混乱、作业难度过高、家庭环境影响、心理压力导致,可通过兴趣引导、时间规划、任务拆分、环境优化、情绪疏导等方法改善。1、兴趣引导:孩子对学科缺乏兴趣是常见原因。将作业与生活场景结合,如用购物计算...[详细]
2025-05-19 16:28
如何帮助幼儿控制情绪
帮助幼儿控制情绪需要理解发展特点、建立安全感、示范情绪管理、设置合理规则、及时安抚疏导。1、理解特点:幼儿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善,情绪控制能力弱是正常现象。2-4岁幼儿常因需求未被满足或表达受限出现哭闹,家长需避免过度反应。可通过绘本我的情绪...[详细]
2025-05-19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