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父母该如何杜绝孩子出现自私行为

发布时间: 2018-04-08 15:23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现在很多家庭结构都是四个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小孩子理所当然得成为了全家的中心,特别是来自爷爷奶奶的溺爱,常常会让孩子养成一些坏习惯。其中自私就是很常见,危害也很大的一种坏习惯。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爷爷奶奶都习惯于把好东西留给孩子一个人独享,玩具也完全是孩子自己一个人的。

  怎么教育孩子不自私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

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满足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如果孩子独占喜爱的食物,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2、家长要做出好榜样。

家庭教育中的百依百顺、娇宠溺爱,就是步入了误区,并且,由溺爱培养起来的怠惰、自私、骄横、无能的品格,必然影响到孩子的学校和社会生活。

父母自身应以身作则。有一则笑话,一对夫妇对儿子千般呵护,而对父母万般挑剔,某一天,这对夫妇对父母的恶劣态度被儿子看到了,其子大声叫喊,“我记住了。”,其父母问他记住了什么,其子说“我记住了你们怎样对待祖父母,看我长大后怎样收拾你们。”,父母哑然。可见身正影不斜是何等重要的。

  3、培养良好的交往意识。

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此外,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指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4、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

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根由,欲望的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对儿童,家长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独自一个享用,而是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父母干点什么。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

  孩子为什么会自私

一方面是儿童有天生的利己倾向。

“自私”的行为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身上。为了生存或者是更好地生存,他们占有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这是所有生物包括人类为了适应生活环境而与生俱来的本能。

其实对于3岁之前的宝贝来说,他们是没有“德性”的,无所谓“性本善”或者“性本恶”,他们的特点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还不会观察和考虑别人的需要,因此对于三岁以前的宝宝,父母大可不必给孩子扣上“自私”这顶帽子;

另一方面,自私的形成也是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怎么教孩子学会分享

先使用交换原则。发生争抢冲突的时候,应先和那个希望得到他人玩具的宝宝商量,如果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就要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玩,而且要取得对方的同意才可以交换。再使用冷却原则。如果对方不愿意,绝不可以硬抢,否则就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了。

接受。比如尝一小口宝宝递过来的食品,或者,不拿走他的玩具,只是和宝宝一起玩一会儿。

感谢。在感谢宝宝的时候,多表达宝宝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满足,而不是只空泛地表扬宝宝的行为。

适度。不过,像马三立相声中说的那种,一口咬掉孩子多半个苹果的做法,那就太过分了。

妈妈可以通过与孩子共享某些物品来强化他的分享意识,比如和孩子分享一盘切好的水果、戴戴妈妈的太阳镜等。

等宝宝习惯与妈妈玩“分享”游戏之后,就可以邀请一些与宝宝相熟的小朋友,请大家各自带上玩具来一起玩。

小孩子自私,在家里还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就会明显体现出这样的坏处了。自私的孩子,往往不能和别的小朋友好好相处,并且,还会发生和别的小朋友抢东西而发生的打架事件。做父母的平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杜绝孩子出现自私行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孩子自私,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自私,父母该怎么办?
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自私,是独生子女的缘故?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面对这些自私的孩子,家长该采取些什么办法呢? 孩子自私,父母该怎么办?1、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家长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详细]
发布于 2012-12-14

最新推荐

孩子日记里写骂妈妈怎么处理
孩子日记里写骂妈妈需要分情况处理,可能是情绪宣泄的正常表现,也可能反映亲子关系问题。孩子通过日记表达负面情绪是常见的心理宣泄方式,尤其青春期儿童可能因学业压力或沟通不畅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发现后应避免直接质问或惩罚,可先观察孩子近期行为变化,...[详细]
2025-07-09 13:40
孩子非要休学一年家长怎么劝
孩子非要休学一年家长怎么劝
孩子提出休学一年时,家长可通过倾听诉求、分析原因、共同制定计划、寻求专业帮助、保持情感支持等方式理性沟通。青少年休学可能因学业压力、心理困扰、家庭矛盾、健康问题或社交障碍等因素引发,需针对性疏导。一、倾听诉求优先创造安全对话环境,避免直接否...[详细]
2025-07-09 12:20
高三的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高三的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高三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建立信任关系、设定合理目标、提供情感支持、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改善亲子关系。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业压力过大、家庭互动模式偏差、亲子边界模糊、潜在心理问题等因素均可能引发此类行为。1、调整沟通方式避免命令...[详细]
2025-07-09 11:00
小孩子抑郁用刀割自己怎么办
小孩子抑郁用刀割自己怎么办
小孩子抑郁用刀割自己需要立即就医并配合心理治疗。自伤行为可能由心理压力、家庭矛盾、校园欺凌、情绪障碍、抑郁症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家庭干预、行为矫正、社会支持等方式干预。1、心理压力学业负担过重或人际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孩子通过...[详细]
2025-07-09 09:40
放假了小孩在家玩手机怎么办
放假了小孩在家玩手机怎么办
孩子在家沉迷手机可通过制定规则、转移兴趣、亲子互动、环境控制和榜样示范等方式干预。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影响视力发育、睡眠质量和社交能力,家长需及时引导。1、制定规则明确每日使用时长和时段,建议学龄前儿童单次不超过20分钟,学龄儿童控制在40分钟...[详细]
2025-07-09 08:20
高中的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处理
高中的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处理
高中阶段的孩子沉迷手机需要家长采取引导与限制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强制干预引发亲子冲突。手机依赖可能影响学习效率、睡眠质量和社交能力,需从环境调整、兴趣转移、规则制定等多维度介入。1、建立使用规则与孩子共同协商每日手机使用时长和场景,例如作业完...[详细]
2025-07-09 07:00
初中孩子心事重重不说怎么办
初中孩子心事重重不说可通过主动沟通、观察行为变化、建立信任感、寻求专业帮助、调整家庭氛围等方式引导。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业压力、社交困扰、家庭关系紧张、情绪障碍等因素可能引发该现象。1、主动沟通选择孩子情绪稳定的时机,以平等姿态开启对话。避免...[详细]
2025-07-09 05: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