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宝宝每天需要多少维生素D?

发布时间: 2018-04-16 17:00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宝宝出生的那刻起,家长就开始对孩子有操不完的心,宝宝是不是冷了?暖了?饿了?尿了?等等情况,恨不得自己能够替孩子成长才好,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宝宝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了家长的担心,但是带孩子不是看别人家孩子怎么样了自己给就怎样带孩子,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才能更健康的照顾好宝宝,让他健康成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家长要给孩子注意哪些问题。

宝宝多大了饭菜才可以加盐?

人体对盐的需求有限。根据中国营养学会规定,半岁以内每天钠摄入量为200毫克,即食盐量为0.5克;1岁以前每天的食盐量不超过1克。加辅食初期,要鼓励宝宝品尝不同食物的味道,有利于建立对食物的正确感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宝宝从母乳或配方奶粉及自身代谢的储存中,能获得生长所需的钠,加辅食后,很多蔬菜、水果中都含有钠。因此,不用额外添加。

过早加盐会使宝宝对食物本身的味觉感知发生偏差,以后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对调料、添加剂的口味产生依赖,易挑食、偏食。摄盐过多还会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减少唾液分泌,削弱口腔对细菌、病毒的防御功能,从而降低宝宝抗病能力。

高盐饮食还会影响对锌、钙的吸收,易导致缺锌、缺钙,影响智力和体格发育,甚至会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婴儿的肾脏功能发育不健全,不足以代谢过多的钠盐。如果辅食中加盐过多,无法自行排泄的钠盐滞留在体液中,可能引发水肿、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让宝宝吃得香,关键要掌握食物烹饪技巧。选用新鲜、干净的食物,现做现吃,采用蒸、煮、炖、煨等方法,少油少糖,不加盐、醋、味精、咖喱等调味品。同时应注意选用不同颜色食物搭配,做到色、香、味俱全,从感官上激发宝宝的食欲。最好在宝宝一岁之后再加盐,从小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

宝宝每天需要多少维生素D

每个孩子都需要补维生素D吗?1岁以内婴儿每天需要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但是否需要额外补充以及需要补充多少,和宝宝的实际喂养方式有关。

不同喂养类型的宝宝该如何补充维生素D?

1母乳宝宝

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甚微,因此建议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

 2配方奶喂养的宝宝

如果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每天能够接受600-800毫升配方奶,则没有必要特别补充维生素D。

3混合喂养的宝宝

家长应根据配方粉罐上的成分表计算一下孩子每天维生素D的入量,如果每天喝配方奶满足了维生素D的需求,则无需额外补充;如果差量交大,则应补充不足的部分。

此外,晒太阳能促进维生素D的产生,因此可多带宝宝晒太阳,但应注意不要在强光下直晒,以免晒伤宝宝的皮肤。

如果过多补充维生素D,有可能促使钙吸收过多,超过骨骼的利用量,会附着于肾脏等器官,影响宝宝健康,所以维生素D的补充不是多多益善。

这些行为竟会影响宝宝听力

1掏耳朵

有些家长因为担心耳屎会堵塞耳道而影响宝宝的听力,因此喜欢给宝宝掏耳朵。事实上,耳屎积到一定量时,会随着咀嚼等下颌关节的运动而自然脱落排出来,无需特别去掏。相反,如果经常掏耳朵,反而像将耳朵的外部防线给拆除,打开大门,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从而可能引起耳朵发炎,而且在掏耳朵的过程中,如果用力太大,或器具锋利,还可能损伤耳道,甚至伤及鼓膜。

2用力擤鼻

当孩子得了感冒或鼻炎时,鼻腔内会有很多分泌物(即鼻涕),有的家长会拿纸巾帮孩子擤鼻涕,但在擤鼻涕时,他们常常会将宝宝的鼻子捏得过紧,这样不但容易损伤鼻粘膜,还可能损伤耳道,引起中耳炎。

因为人的耳、鼻、咽、喉各器官是通过咽鼓管连通的,咽鼓管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鼻咽部气体进入鼓室。平常咽鼓管都是闭合的,当我们吞咽或打哈欠的时候,它就会张开,以维持鼓膜两侧压力的平衡,从而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当我们过分用力擤鼻涕时,空气会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从而出现耳鸣、耳闷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脓性鼻涕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腔,进而引发中耳炎。

3强行灌药

孩子们对吃药大多都很抗拒,看到孩子不肯喝药,有的家长便捏着孩子的鼻子强灌下去,或者在孩子哭闹很厉害时仍然强行灌药,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安全的。如果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强行灌药,不仅容易使宝宝将药物误吸入气管而造成呛咳,甚至引起窒息,而且还可能使咽部的液体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进而引发中耳炎。

4喂奶姿势不当

有的家长在喂奶时为了图方便,把宝宝平放着喂,或喂奶的时候喂得过多、过急,小宝宝会因为来不及吞咽而呛咳,这样很容易使奶水从咽部逆流入中耳而导致急性中耳炎。

5捂住嘴强忍着打喷嚏

有些家长觉得打喷嚏是个不雅的行为,于是教育孩子在打喷嚏时一定要捂着嘴,以便使喷嚏的声音可以减小一些,但这样也可能使耳朵受伤。打喷嚏本来是鼻子对外界刺激所作的一种本能反射,如果强行捂住,容易使打喷嚏时咽部增高的压力无处释放,这股压力可冲击咽鼓管,甚至伤及鼓膜,引起鼓膜穿孔。

如果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捂着嘴打喷嚏,还可能让病菌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

6滥用药物

有些家长在孩子生病时喜欢凭经验自己给孩子买药吃,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宝宝肝功能发育不全,如果滥用药物(特别是一些抗生素)则很容易在体内蓄积而引发毒性反应,导致药物中毒性耳聋。患者在应用耳毒性药物后,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且听力下降是对称性的,有些药物在停用后可阻止耳聋继续发展,甚至慢慢恢复听力,但也有一些药物少量用药即可导致不可逆的中毒耳聋。

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自己擅自给孩子用药,当孩子生病需要吃药时,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如果因为病情需要,用到了耳毒性抗生素治疗,一定要定期复查听力,同时注意一旦病情许可无需用药了,一定要立即停药。

  总结:带好一个孩子不容易,想要把孩子带的平平安安长大更是难,家长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在此小编给各位带孩子的家长说声辛苦了。既然有了宝宝就要给他们一个科学的喂养方式去照顾,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以前的人没有文化,只知道一昧的地孩子生下来就这么带着就长大了,可是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带孩子就更不能掉以轻心,希望以上的知识可以帮助各位宝妈宝爸。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为什么按常规补充维生素D宝宝仍存在维生素D不足
为什么按常规补充维生素D宝宝仍存在维生素D不足
维生素D不足可能是由于宝宝摄入量不够、吸收不良或日晒不足等原因导致,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改善。1、摄入量不足。常规补充维生素D的量可能不足以满足宝宝的需求。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维生素D的需求不同,尤其是快速生长期的婴幼儿,需求量可能更高。建议根据医生...[详细]
发布于 2025-02-15

最新推荐

退学的孩子还能上别的学校吗
退学的孩子通常可以申请其他学校继续学业,具体需根据学籍状态、退学原因及目标学校政策综合评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法律保障就学权利,非义务教育阶段需满足接收学校的转学或重新入学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因政策保护,学生退学后仍可联系户籍所在地学校或教育...[详细]
2025-07-03 13:40
孩子高中成绩不好能上体校吗
孩子高中成绩不好通常可以上体校,但需满足体校招生对体育专项成绩和身体素质的要求。体校主要考察学生的运动天赋、体能测试成绩及专项技能水平,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体校招生通常以体育测试成绩为核心录取标准,文化课成绩仅作为参考。若孩子在某一体育...[详细]
2025-07-03 12:20
到初二了孩子成绩下降怎么办
孩子初二成绩下降可通过调整学习方法、改善家庭沟通、优化时间管理、加强心理疏导、寻求专业辅导等方式改善。初二阶段成绩波动通常与青春期心理变化、学科难度提升、学习习惯不足、家庭环境影响、师生互动减少等因素有关。1、调整学习方法初二年级学科知识体...[详细]
2025-07-03 11:00
孩子成绩不好如何写家长评价
孩子成绩不好如何写家长评价
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评价应注重鼓励与建设性指导,避免负面批评。评价内容可围绕学习态度、进步空间、具体改进建议展开,同时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与支持。1、肯定努力即使成绩不理想,家长需先认可孩子的付出。例如提及孩子完成作业的认真态度、课堂参与的积极...[详细]
2025-07-03 09:40
孩子不想上学老是哭怎么回事
孩子不想上学老是哭怎么回事
孩子不想上学老是哭可能由分离焦虑、学校适应不良、学习压力过大、社交困扰、家庭环境变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疏导、调整学习方式、改善家庭沟通、寻求专业帮助、建立安全感等方式缓解。一、分离焦虑年幼儿童与主要照顾者分离时易产生焦虑情绪,表现为上学...[详细]
2025-07-03 08:20
孩子的专注度很差是因为什么
孩子专注度差可能与遗传因素、睡眠不足、营养失衡、环境干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因素有关。专注力不足通常表现为坐立不安、容易分心、丢三落四、难以完成任务、学习效率低下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评估,排除病理性因素后,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详细]
2025-07-03 07:00
孩子高二成绩一塌糊涂怎么办
孩子高二成绩下滑可通过调整学习方法、改善时间管理、加强基础巩固、寻求专业辅导、优化家庭支持环境来改善。成绩下滑通常与学习效率不足、知识漏洞积累、心理压力过大、师生互动欠缺、家庭期望过高等因素有关。1、调整学习方法采用错题本系统整理薄弱环节,...[详细]
2025-07-03 05: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