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发布时间: 2018-04-18 14:03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只有一两个孩子,这样孩子无疑会获得更多的关爱。可是父母长辈们的过度关爱,很容易就变成宠爱。被宠爱的孩子,天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短期看来,孩子每天肯定是幸福的。可是当孩子长大后,身边不在有父母长辈的关爱,缺乏独立能力的他在社会上将要遭受很多挫折。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现今时代,发生了太大变化,相比之下现在的小孩和我们自己小时候真是差别太大了,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并且条件也是越来越好,小孩就是大人们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什么事不用操心不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致于孩子严重缺乏独立能力,这也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最担心的,那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1、爱孩子,但不能溺爱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出现问题,其实“病根”在父母身上。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都知道怎么爱孩子。父母以为爱孩子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为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这剥夺了孩子独立生活的权利,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养成。

  2、尊重孩子独立生活的意愿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前提。篮球明星乔丹的妈妈曾深有体会地说:“在对孩子放手的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做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设计的不同的发展道路。”可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就一定要勇敢地对孩子放手。

  3、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

独立的行为是靠独立的思想来支撑的。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将永远是个奴隶。”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独立意识的重要性,避免养成孩子的依赖思想。

  4、增加孩子独立做事的兴趣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至于生活的技能,有没有无所谓。这种错误的想法,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5、教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技能

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独立生活的技能,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会独立生活,也会自觉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独立能力培养的注意事项

1、要有耐心。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所以进行这项工作,家长应有耐心。

2、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3、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4、要求一致,持之以恒。

幼儿园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家长不要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却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5、对孩子晓之以理。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每天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很多事情,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重要性

  1、独立意识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包括品德即对国家、社会、他人等设计是非善恶等问题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幼儿独立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幼儿及早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形成与他人特别是同龄人良好的态度与友好交往的方式,以及对学习、生活、集体、自己的正确态度与行为,使孩子具有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拥有较强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对时代的挑战。

  2、帮助孩子动作技能更协调

吃饭、穿衣,洗脸、整理玩具,实际上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部分。让孩子动手做这些事,能增进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也能提高孩子题解决的能力。

  3、养成孩子负责、独立的态度

2-3岁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伴随而来的是自信与成就感。孩子有了自信,学习愿望就会较强,效果也会更好;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起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4、加强幼儿品德、交往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带给人终身受益的品质——自信心、耐挫折能力和所有能触动美好心灵的爱。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要成才,先成人;要树人,先立德。

父母平时要以身作则,不仅自身要做好对孩子关爱有度,还要劝阻孩子的爷爷奶奶过度宠爱孩子。让孩子能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这样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爱。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哦?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哦?
妈妈不要认为婴儿小就没有艺术表现力。其实,婴儿天生就有艺术表现力。例如,随着节奏感强的音乐摇晃胳膊,或者自己随意涂上自己认为漂亮的图案,这些都是婴儿艺术表现力的表现。在生活中,母亲可以通过父子交流发掘婴儿的艺术潜力。父子交流1:我是小画家的母亲,为婴儿准备水彩色颜料和大画纸,然后...[详细]
发布于 2021-10-14

最新推荐

孩子日记里写骂妈妈怎么处理
孩子日记里写骂妈妈需要分情况处理,可能是情绪宣泄的正常表现,也可能反映亲子关系问题。孩子通过日记表达负面情绪是常见的心理宣泄方式,尤其青春期儿童可能因学业压力或沟通不畅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发现后应避免直接质问或惩罚,可先观察孩子近期行为变化,...[详细]
2025-07-09 13:40
孩子非要休学一年家长怎么劝
孩子非要休学一年家长怎么劝
孩子提出休学一年时,家长可通过倾听诉求、分析原因、共同制定计划、寻求专业帮助、保持情感支持等方式理性沟通。青少年休学可能因学业压力、心理困扰、家庭矛盾、健康问题或社交障碍等因素引发,需针对性疏导。一、倾听诉求优先创造安全对话环境,避免直接否...[详细]
2025-07-09 12:20
高三的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高三的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高三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建立信任关系、设定合理目标、提供情感支持、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改善亲子关系。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业压力过大、家庭互动模式偏差、亲子边界模糊、潜在心理问题等因素均可能引发此类行为。1、调整沟通方式避免命令...[详细]
2025-07-09 11:00
小孩子抑郁用刀割自己怎么办
小孩子抑郁用刀割自己怎么办
小孩子抑郁用刀割自己需要立即就医并配合心理治疗。自伤行为可能由心理压力、家庭矛盾、校园欺凌、情绪障碍、抑郁症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家庭干预、行为矫正、社会支持等方式干预。1、心理压力学业负担过重或人际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孩子通过...[详细]
2025-07-09 09:40
放假了小孩在家玩手机怎么办
放假了小孩在家玩手机怎么办
孩子在家沉迷手机可通过制定规则、转移兴趣、亲子互动、环境控制和榜样示范等方式干预。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影响视力发育、睡眠质量和社交能力,家长需及时引导。1、制定规则明确每日使用时长和时段,建议学龄前儿童单次不超过20分钟,学龄儿童控制在40分钟...[详细]
2025-07-09 08:20
高中的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处理
高中的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处理
高中阶段的孩子沉迷手机需要家长采取引导与限制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强制干预引发亲子冲突。手机依赖可能影响学习效率、睡眠质量和社交能力,需从环境调整、兴趣转移、规则制定等多维度介入。1、建立使用规则与孩子共同协商每日手机使用时长和场景,例如作业完...[详细]
2025-07-09 07:00
初中孩子心事重重不说怎么办
初中孩子心事重重不说可通过主动沟通、观察行为变化、建立信任感、寻求专业帮助、调整家庭氛围等方式引导。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业压力、社交困扰、家庭关系紧张、情绪障碍等因素可能引发该现象。1、主动沟通选择孩子情绪稳定的时机,以平等姿态开启对话。避免...[详细]
2025-07-09 05: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