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两小时吃一次的喂法真的健康吗

发布时间: 2018-05-29 16:17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奶粉怎么给宝宝吃,这是需要大家好好的了解的,奶粉也是每个有宝宝的家庭必备的东西,在母乳喂养之后,宝宝可以正常的吃食物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面奶粉就是宝宝的食物,是宝宝的营养支撑,那么请问两小时吃一次奶粉危害有哪些,宝宝不吃奶粉怎么办,奶粉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下面就来好好的了解一下吧。

  两小时吃一次奶粉危害有哪些

因为宝宝吃食物以及奶粉的特殊性,有不少家庭都会频繁的喂宝宝吃奶粉,许多家庭都是两小时吃一次,有许多人觉得这样会危害到宝宝,其实两个多小时吃一次也正常的,越小的宝间隔的时间越短的,最主要的就是不要一次让宝宝吃多积食了就可以。

  宝贝的奶粉喂养是这样的:

0-2周:一天喂8次,一次2勺兑温开水60毫升;

2-8周:一天喂6次,一次4勺兑温开水120毫升;

2-3月:一天喂6次,一次4勺兑温开水120毫升;

3-4月:一天喂5次,一次6勺兑温开水180毫升;

4-6月:一天喂5次,一次6勺兑温开水6次。

在四个月之后宝宝的食物中除了奶粉还可以加一些辅食,宝宝第一次吃辅食的时候只需要少量的辅食就可以了,例如一勺调得很稀的米粉;1/4或更少的蛋黄,用奶或水调成稀糊状,让宝宝少量试吃。辅食越稀,宝宝越易吸收,最好是一汤匙谷类食物加4-6汤匙奶或水,随着月龄的增长,加水量逐渐减少。

宝宝别看身体长大了,其实宝宝的胃容量特别小,只有几十毫升,在吃奶的中间时间,宝宝胃中只有少量的空间,而对新食物,宝宝的胃也有个接纳的过程。所以,妈妈不要以自己的感觉来衡量孩子:只吃一勺、两勺,太少了。其实,这对baby来说已经够了。待宝宝的肠胃适应了,再逐渐增加量。

  辅食喂养 循序渐进

有的妈妈希望宝宝长得快一点,什么东西都让孩子尝一点,这是喂辅食之初的大忌:指望宝宝一口吃个胖子的直接后果是欲速则不达。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喂辅食初期,一次喂一种食物,连续一个星期或十天后没有不良反应,如无腹泻、呕吐、出疹子、发烧、精神不好等症状,再尝试喂新的食物。一旦发现消化不良,应暂时停止添加辅食,等一切恢复正常后,再由少量加起。

  辅食添加 由细到粗

宝宝的发育程度或月龄大小是调整、丰富辅食内容的参照系。最初可给宝宝喝一两口流质,像鸡汤、鱼汤,慢慢过渡到半流质的糊状、泥状食物,口感细嫩、软滑,如米粉糊、麦粉糊、胡萝卜泥、苹果泥、蛋黄蛋羹、鸡肉泥、猪肝泥、鱼泥……它们富含的营养多多,足以让宝宝身强力壮,还能帮助宝宝学会吞咽。这些食物中含有多种纤维素、果胶等,能促进宝宝的肠胃蠕动,利于排便。当乳牙开始萌出时,可把食物做得稍粗一些、颗粒也相应地大一点,让宝宝学着用牙咬、嚼,利于长牙,也能为以后吃固体食物做好准备。

  透过身高体重看辅食

经常给宝宝称一称,最好半个月一次,然后对照婴幼儿生长发育表,看看宝宝的身高、体重增长了多少,以此考察辅食添加的量够不够:孩子的体重增加很好,身高也增长很好,表明其体内需要的营养得到了满足;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就得有所控制,避免把宝宝“吹”成小胖墩;而一旦宝宝吃不饱,就会有相应的表现——不爱活动、身高、体重的增长不太好,或根本没达标。这时妈妈务必请教专业医生,千万别冒“无知者无畏”的风险。

  对冰箱不能百分百放心

给宝宝做饭,真的有些麻烦:费了很大的力气精工细做,结果他只能吃一点点,到下午又要做新的。有的爸爸妈妈图省事,索性一次多做些,分成几份,放进冰箱。其实,细菌仍能在冷藏的食物里面繁殖,一旦被感染,宝宝的肠胃忍不住就会提抗议。所以,尽量现做现吃。可以把生食(比如猪肝等)切成小块分别用保鲜袋装起来,冻在冰箱里,吃的时候取出一小块给孩子做。现在商场里有很多方便食品,比如蔬菜泥、肉泥、肝泥、鱼泥很不错,标签上注明:一次吃不完,下次可以接着吃;或在48小时内食用。要求是:取出一部分,立刻把剩下的盖好放入冰箱;如果在室温下放几个小时,就有可能不新鲜了,最好不再给宝宝吃。

  宝宝不吃奶粉怎么办

1、选择合适的奶嘴:虽然再好的奶嘴和吃妈妈奶的感觉仍会不一样,但可以选择接近一点的奶嘴。还有一种说法是把奶嘴多煮煮,让它变软,可能宝宝会接受一点。

2、看宝宝是不喜欢奶嘴还是不喜欢奶粉的味道:试着挤出母乳在奶瓶里给宝宝吃,如果他接受了,可能他不喜欢奶粉的味道,可以换一个接近母乳味道的牌子试试。另外可以把奶粉调淡一点或冷一点或热一点试试。

3、及时添加辅食:2个月,就能喝果汁了,到了4个月,就能吃辅食了,米粉、蛋黄、肝粉鱼粉、果泥逐渐到菜肉粥、烂面条等,能吃辅食后,就好多了,至少能从其他方面吸取营养。不过辅食吃得多了会影响奶量,要注意一下。

4、给母乳多点信心:如果太小还没吃辅食,就要多吃母乳。很多妈妈都觉得自己母乳很少,实际上母乳可能比你想象的多。在宝宝不愿吃奶粉的时候,更要发挥母乳的作用。

5、奶嘴口弄得大点:丁当最不喜欢吃奶粉时看到奶瓶或吃到奶粉就大哭,扭过头去。心情好时,会把奶头含在嘴里,但是不吸。我就把奶嘴口开大,结果漏到嘴里她也会吃。虽然比较慢,但比起不吃总是好的,一次能吃90ml左右。有时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突然有兴趣吃一阵子,那就口大能多吃点了。

  奶粉的作用与功效

  奶粉中的5大营养成份的功效

1.蛋白质:供给机体营养。

2.脂肪:供给机体营养及能量,提供牛奶浓香。

3.糖类:牛奶中含有乳糖,乳糖对于幼儿发育非常重要,它能促进人体肠道内有益菌的成长,仰制肠内异常发酵,有利肠道健康。

4.矿物质: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人体构成不可缺少的物质,包含钙、铁、磷、锌、铜、锰、钼等,特别是含钙丰富,且钙磷比例合理,吸收率高。

5.维生素:牛奶中含有已知的所有维生素,其作用:维生素A促进正常生长与繁殖维持上皮组织与视力;维生素B参与体内糖及能量代谢;维生素C抗坏血病;维生素D能调节各代谢骨骼组织中的造骨细胞的钙化能力;维生素E抗氧化衰老。

结语:对奶粉的喂法,各位一定要多注意了,健康的保养好身体,还是非常的必要了。奶粉对宝宝很重要,上文详细的讲诉了两小时吃一次奶粉危害有哪些,宝宝不吃奶粉怎么办以及奶粉的作用与功效,希望大家能够记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两小时吃一次奶粉危害有哪些
两小时吃一次奶粉危害有哪些
两小时吃一次奶粉可能导致婴儿消化不良、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甚至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合理安排喂养间隔,根据婴儿需求调整奶粉量和频率,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1、消化不良频繁喂养奶粉会给婴儿的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尤其是两小时一次的频率。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过短的间隔可能导致奶粉...[详细]
发布于 2025-02-18

最新推荐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怎么解决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时,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倾听孩子诉求、与老师协商、寻求学校支持、必要时心理疏导等方式解决。矛盾可能由教学方式差异、沟通误解、孩子行为问题、师生性格冲突、学业压力等因素引起。一、主动沟通家长应第一时间与老师建立联系,避免通过...[详细]
2025-07-26 12:34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对应方法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可通过建立规则、分解任务、正向激励、时间管理训练、减少干扰因素等方法改善。1、建立规则制定清晰的日常作息表与任务清单,明确每项活动的起止时间。将规则可视化张贴在儿童房或学习区,用沙漏或计时器辅助孩子感知时间流逝。规则需包含完...[详细]
2025-07-26 11:18
小孩常偷家里的钱用怎么处理
小孩常偷家里的钱用怎么处理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通常与心理需求或行为习惯有关,可通过沟通引导、明确规则、适度零用钱、正向激励、家庭氛围调整等方式干预。这种行为可能由好奇心驱使、零花钱不足、同伴压力、缺乏物权意识、情感缺失等因素引起。1、沟通引导发现孩子偷钱后需保持冷静,选...[详细]
2025-07-26 10:03
小孩学校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小孩学校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拿别人东西时,家长需立即制止并引导孩子认识错误,通过沟通了解动机,同时与学校合作进行行为矫正。这种行为可能由物权意识模糊、好奇心驱使、社交需求未被满足、模仿他人或缺乏规则教育等因素引起。1、物权意识模糊学龄前儿童常因未建立清晰的物...[详细]
2025-07-26 08:47
高三的学生家长怎样陪伴孩子
高三的学生家长怎样陪伴孩子
高三学生家长可通过情绪支持、时间管理协助、营养保障、适度监督、沟通引导等方式科学陪伴孩子。高三阶段学业压力大,家长需在尊重独立性的前提下提供针对性帮助,避免过度干预或放任不管。1、情绪支持保持稳定的家庭氛围是缓解焦虑的关键。家长应避免将自身...[详细]
2025-07-26 07:31
孩子上初中以后为什么不听话
孩子上初中以后为什么不听话
孩子上初中后不听话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常见现象,主要与独立意识增强、同伴影响加深、学业压力增大、激素水平变化、亲子沟通模式滞后等因素有关。1、独立意识增强初中阶段是孩子心理断乳期的重要节点,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他们会通过质疑权威来确认自我...[详细]
2025-07-26 06:15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应该做什么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应该做什么
孩子爱玩手机时,家长可通过设定使用规则、提供替代活动、加强亲子互动、树立榜样行为、建立奖惩机制等方式引导。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与缺乏户外活动、家庭监管不足、社交需求转移、模仿成人行为、心理依赖等因素有关。1、设定使用规则明确每日使用时长和场景,...[详细]
2025-07-26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