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宝宝拉肚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发布时间: 2018-06-08 15:56 来源:复禾健康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宝拉肚子了,妈妈们很揪心的,怎么才能预防宝宝拉肚子呢,这可是需要好好的了解一下了。宝宝由于发育不全因此还是需要依靠喂养为主,但是在喂养的过程中有部分的宝宝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形。那么导致宝宝腹泻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宝宝拉肚子的原因,供大家了解。

  腹部受凉

有些宝宝睡觉时,会踢被子,或者白天玩闹时,腹部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使腹部受凉。一旦腹部着凉,就会使肠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缩加强,肠道蠕 动也随之加快,正在进行着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这不仅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还可造成排便次数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烂状,因而出现了腹泻。

  母乳性腹泻

母乳喂养引起腹泻,可能是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较高,该物质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而产生稀便。引起母乳性腹泻也可能是小儿对乳糖不耐受,体内缺乏乳糖酶。出现母乳性腹泻的时候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婴儿机体会逐渐适应母乳中的前列腺素,乳糖酶亦会逐渐发育成熟,酶活性增加,就能分解、消化和吸收乳糖,并随着增加辅食逐渐好转。

  喂养不当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腹泻时暂时停止辅食添加,腹泻好转后再逐渐添加。

  细菌感染

父母还要考虑4个月宝宝拉肚子是否是细菌感染所致,细菌感染性腹泻的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

夏季宝宝拉肚子是常有的事情,因为宝宝的肠胃娇嫩,加上细菌繁殖迅速的夏天,稍微不注意,宝宝就会受其侵害。那么宝宝夏天腹泻怎么办?

  夏季宝宝拉肚子的原因:

夏季是宝宝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婴幼儿的脏腑很娇嫩,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加上炎热的天气易减少胃酸的分泌,减弱了宝宝的消化能力,但是处于这快速增长的宝宝所需要的营养较多,而使胃肠道负担较重。

二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易使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引起食物腐败变质,宝宝吃了变质的食物容易引起腹泻。另外,夏天宝宝出汗多,不及时处理,腹部容易着凉,也可引起腹泻。

  婴儿腹泻是否能喂母奶

用母乳喂养的婴儿,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适当减少喂奶量,即缩短喂奶时间,并延长喂奶间隔。一般正常喂奶时间是每只乳房哺10分钟,现改为5~7分钟,并将剩余奶汁挤去,因为后一部分奶汁内脂肪含量高。此外,腹泻时应停止添加辅食,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恢复喂奶量和各种已食用过的辅助食品。

以上处理是针对腹泻不严重,只需饮食调整即可得到矫治的情况。如果腹泻次数较多,大便性质改变,或婴儿两眼凹陷有脱水现象时,应立即送医院诊治。根据医生安排,合理掌握母乳的喂哺,有时也需要暂禁食而停喂母乳。

  那么宝宝夏季腹泻怎么办?

首先父母应该要分清楚宝宝腹泻的具体原因,分辨出宝宝是属于生理性腹泻还是感染性腹泻,又或者是食饵性腹泻,然后再对症下药。但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吃药,让宝宝更快地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宝宝夏天腹泻: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与母乳中的前列腺素(PGE)含量过高有关。因为PGE有促进宝宝胃肠蠕动及水、电解质代谢,加之宝宝的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而导致腹泻。这多见于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的有过敏体质的婴儿。

生理性腹泻的宝宝外表看起来胖,并且脸部常有湿疹,出生后就出现稀水样大便、伴有奶瓣或少许透明黏液,或有酸味,但无臭味,大便次数多,每天可以达7~8次。但是生理性腹泻不需要治疗,因为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转为正常。

  宝宝夏天腹泻: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则与宝宝的不清洁的进食有关。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使得肠黏膜发生炎症,水肿、渗出,甚至发生溃疡,因此出现腹泻。在治疗上需要针对病原体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口服胃肠黏膜保护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同时腹泻严重的宝宝还有可能引起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因此需要口服补液盐。当腹泻停止后也不能放松,还需要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抗生素,以稳定病情。

  宝宝夏天腹泻:食饵性腹泻

食饵性腹泻大多是由于宝宝饮食不注意引起,比如说生冷加在一起吃,或者是食物过冷。这些食物容易刺激宝宝脆弱的肠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吸收功能受损,所以宝宝出现腹泻。

对于食饵性腹泻,家长只要让宝宝注意饮食即可。禁止宝宝进食生冷食品,以及吃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说糯米。一段时间后,腹泻会逐渐停止,然后再恢复正常饮食。

  小儿腹泻用什么药呢?

目前,治疗小儿腹泻常用的药物,国内外较推崇的有:

1、蒙脱石粉,即思密达,具加强、修复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并能固定、清除各种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适用于各种腹泻。

2、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保护肠道内有益菌群,有利于腹泻的治疗。

3、丁桂儿脐贴(原名:宝宝一贴灵),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外用贴剂,简单方便有效,且无副作用。

此三种药物,可作为家庭小药箱的常备药物。

  小儿腹泻治疗偏方

喂给宝宝蒸熟苹果吃:因为宝宝还小,不适合用药物治疗,所以建议食疗。将苹果去掉皮,切成小块,然后放到锅里蒸熟(不是煮熟呦),然后让宝宝把果汁喝了,然后把果肉吃了,坚持两三天宝宝腹泻就有所缓解。

煮小米水喝:首先将小米在锅里炒一下,注意不要放油,然后将小米炒至变黄后加水开始煮,加上一点番石榴叶。煮好后每天喂给小宝宝喝一次。

喂给宝宝红薯粉粥:先将红薯粉兑上水,然后放上一点糖进行搅匀,然后放到锅里隔水蒸熟,熟后喂给宝宝吃。

给宝宝喂胡萝卜汤:将胡萝卜洗净,切开去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再用纱布过滤去渣,然后加水成汤(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泻好转后停用。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果胶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肠道致病细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泻制菌食物。

 结语:宝宝拉肚子一定得多调理,及时的护理也是妈妈们都要做好的事情了。当婴儿腹泻时,母亲应少食脂肪类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时每次喂奶前,母亲饮一大碗开水,稀释母乳,有利于减轻婴儿腹泻症状。目前有一些家长因婴儿腹泻,母乳全部停喂,换喂米汤,这是不恰当的。单吃米汤是不能满足蛋白质供给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血精究竟是怎么回事
血精究竟是怎么回事
血精是精囊炎的主要特征,即男子精液中混有血液。男科专家徐燕征主任介绍到,它既是病名,又是症状,中西医共用其名。因其属于“隐疾”,不易发现,加之受传统观念“男于血贵”“一滴精、十滴血”的影响,所以一旦见到血精,患者及家属都十分恐惧,“谈血精而色变”。过去认为,血精主要是精囊结核所致...[详细]
发布于 2021-10-26

最新推荐

孩子专注力不行是什么原因
孩子专注力不足可能由睡眠不足、营养失衡、家庭环境干扰、心理压力、注意力缺陷等原因引起。1、睡眠不足儿童每日需要充足睡眠以维持大脑发育和认知功能。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前额叶皮层功能抑制,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家长需确保学龄...[详细]
2025-09-23 13:12
孩子成绩特别差有什么出路
孩子成绩特别差时,家长可通过调整教育方式、发掘兴趣特长、寻求专业帮助、培养学习习惯、改善家庭环境等途径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成绩不理想可能与学习方法、心理状态、基础薄弱、注意力问题、家庭支持不足等因素相关。1、调整教育...[详细]
2025-09-23 11:56
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怎么办
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可通过建立固定学习时间、分解任务目标、减少环境干扰、正向激励引导、家长适度监督等方式改善。拖延行为通常与注意力分散、任务压力过大、缺乏时间规划能力、家庭环境影响、学习兴趣不足等因素有关。1、建立固定学习时间...[详细]
2025-09-23 10:41
小孩子情绪失控是精神病吗
小孩子情绪失控是精神病吗
小孩子情绪失控一般不是精神病,多数是心理或生理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情绪失控可能与压力适应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睡眠不足、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短暂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若伴随持续...[详细]
2025-09-23 09:25
孩子离家出走不回家怎么办
孩子离家出走不回家需通过沟通疏导、家庭关系修复、心理干预、安全保障、社会支持等方式处理。离家出走通常由亲子冲突、心理压力、社交困扰、家庭变故、外界诱惑等原因引起。1、沟通疏导家长需保持冷静,避免指责或质问,用平等态度倾听孩子...[详细]
2025-09-23 08:09
怎么不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
怎么不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
减少孩子看电视和玩手机的时间可以通过设定规则、提供替代活动、家长以身作则等方式实现。关键在于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1、设定规则明确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例如每天不...[详细]
2025-09-23 06:53
小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教育
小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教育
小孩子没有上进心可以通过激发兴趣、设定小目标、给予正向反馈、树立榜样和营造竞争氛围等方式引导。缺乏上进心可能与性格特点、教育方式、环境因素、心理状态和家庭氛围等有关。1、激发兴...[详细]
2025-09-23 05:37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