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早期育儿方式不当容易造成儿童交往障碍

发布时间: 2018-07-06 15:03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由于生活节奏快,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去工作,从而无暇顾及孩子,不能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或者不能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与其他儿童多接触,从而导致孩子胆小、不愿意与人交往的情况,给孩子正常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宝宝的交友方式很特殊,不像大人的友情方式中存在的信任、支持和尊重。宝宝的之间的友谊更多不是“仰慕”,而是“侵犯”。这可能算不上真实上的友情,但对于宝宝的成长很重要。这与父母的关系完全不同,通过友情的交往,宝宝建立平等关系的最初体验。宝宝从中学会等待、礼让、耐心、同情、分享和轮流以及其他社交技能。

宝宝建立社交技能之初,父母对他们起到关键作用,在孩子出生之后,父母是最初和孩子交流的人。如果父母能对宝宝有更多的耐心、敏捷、交流,这样对孩子以后的交友有很大的帮助。

宝宝和小朋友一起互动时,想要表达“我想和你玩”、“我对你友好”这些意愿时,常会用微笑、注视、模仿、观察或抢玩具、咬一口、打一下等方式。

4-5个月的宝宝,身边有相仿的小朋友时,他们往往相互对视、微笑。他喜欢安静地观察对方,并有想上去碰一碰、摸一摸的冲动。一个宝宝哭泣时,另一个会好奇地观察着他。这时大人对哭泣的宝宝说上一句话,会很快转移走他的注意力,马上止哭。

6-12个月的宝宝,每天早上醒来会通过“婴语”向自己的玩具打招呼,就像招呼自己的老友一样,这正是宝宝想要交友的欲望。有时候你会看到宝宝从上到下都表现出异常兴奋的状态,这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小朋友了,宝宝眼睛像发光一样注视着小朋友,手舞足蹈,同时伸出双手,很长时间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宝宝想接近其他小朋友时,父母应多给宝宝正面的鼓励和支持,这是宝宝难得的接触小朋友的机会,他会很满足与人相处的乐趣。

宝宝1岁后活动范围开始加强了,他的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小领地”,开始由家向外扩张。他开始寻觅和自己能和平相处的小朋友,学习模仿对方的一些表现。如果一个12个月大的宝宝,想要和另一个玩玩具汽车的小朋友玩,让他做一个简单的模仿,也同样拿一个玩具小车。宝宝内心好像在说,“你看我也有一个和你一样的玩具,我们有共同的爱好。”但这时的宝宝,还不知道分享为何物,当然也不具有这种能力。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会用模仿来交朋友,有的宝宝会爬到别的宝宝身上,或用手拍打、抓挠别的宝宝。有的是盯着别的宝宝,用手碰碰他,咬别人一口。这是另一种表示对别人感兴趣的表达方式。但父母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宝宝伤到别的小朋友。

让宝宝学会交友,父母需要安排合适的场合,和小朋友约好时间,好玩的玩具提前准备好,并要注意几个事项:

不足3岁的宝宝,最好2个人一起玩玩具,如果再多2个宝宝,他们就变得无法适应了,不知道和谁玩了。让宝宝一块起玩游戏或玩具,最好选择他们喜欢的宝宝,一起玩汽车玩具、图鸦、赛跑等;最好不要唐突地和陌生“约会”,由于不了解或不喜欢,他们会感到不安或胆怯。对于不到2岁宝宝,玩耍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如果你宝宝累了、不适,就早早结束吧。宝宝如果玩的太“hi”,记得中途给宝宝吃点水果或小点心,让他注意休息片刻。

2岁的宝宝已经开始发展“自我”意识了。无论宝宝曾经、现在或想要拥有的,都是“我的”;有时候在和小朋友玩游戏时,抢别人玩具。父母也不用过于担心,在大人眼中这些自私的行为,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争抢玩具是宝宝的一种社交方式。父母不是中间的“调解员”,而是帮助宝宝自行解决问题。父母可以换一种玩具给他玩,或等别的小朋友玩过了,自己再玩,不可从一个宝宝手中拿走玩具,给另一个宝宝玩。

在宝宝玩累或不舒服的时候,你就不要指望宝宝的十分融洽地相处了。有时候宝宝互相不喜欢,是无法在一起玩好的。相仿的年龄不是能快乐相处的前提条件。当宝宝无法很好的相处时,父母不要强人所难。距离产生美,让他们过一段时间再一起玩,或许他们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儿童遇到交往障碍,与早期错误的育儿方式有关儿童害羞的心理是与小朋友交往、相处的一大障碍,当你发现宝宝因害羞不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时,或坐在一边自己玩耍,或看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父母要及时帮宝宝打破圈子,给宝宝创造一个社交的环境,而不是帮助他找朋友和他玩。

宝宝3岁以后,语言和社交方面的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交友的技能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准,他会变得更为“老练”,无论是做游戏、玩玩具,还是轮流坐桩等,这也预示着宝宝社交的开端,值得父母好好看看,并引起重视。

 结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无论我们多么忙,都应该腾出时间多陪陪孩子,要多注意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一起看书,一起学习,也能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去,与其他孩子多接触,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好的育儿方式是能把握尺度
最好的育儿方式是能把握尺度
俗话说,小树儿要砍,小人儿要管。把多余的枝杈砍掉,小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育儿也是同理,采用科学的育儿方式,才能把宝宝养的健康强壮。那么,怎样的方式才是科学正确的育儿方式呢?专家表示,最佳育儿方式的核心在于父母懂得掌握好尺度。清洁有度,有点小细菌更健康保持干净卫生是让宝宝远离病菌必...[详细]
发布于 2018-12-12

最新推荐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怎么解决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时,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倾听孩子诉求、与老师协商、寻求学校支持、必要时心理疏导等方式解决。矛盾可能由教学方式差异、沟通误解、孩子行为问题、师生性格冲突、学业压力等因素引起。一、主动沟通家长应第一时间与老师建立联系,避免通过...[详细]
2025-07-26 12:34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对应方法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可通过建立规则、分解任务、正向激励、时间管理训练、减少干扰因素等方法改善。1、建立规则制定清晰的日常作息表与任务清单,明确每项活动的起止时间。将规则可视化张贴在儿童房或学习区,用沙漏或计时器辅助孩子感知时间流逝。规则需包含完...[详细]
2025-07-26 11:18
小孩常偷家里的钱用怎么处理
小孩常偷家里的钱用怎么处理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通常与心理需求或行为习惯有关,可通过沟通引导、明确规则、适度零用钱、正向激励、家庭氛围调整等方式干预。这种行为可能由好奇心驱使、零花钱不足、同伴压力、缺乏物权意识、情感缺失等因素引起。1、沟通引导发现孩子偷钱后需保持冷静,选...[详细]
2025-07-26 10:03
小孩学校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小孩学校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拿别人东西时,家长需立即制止并引导孩子认识错误,通过沟通了解动机,同时与学校合作进行行为矫正。这种行为可能由物权意识模糊、好奇心驱使、社交需求未被满足、模仿他人或缺乏规则教育等因素引起。1、物权意识模糊学龄前儿童常因未建立清晰的物...[详细]
2025-07-26 08:47
高三的学生家长怎样陪伴孩子
高三的学生家长怎样陪伴孩子
高三学生家长可通过情绪支持、时间管理协助、营养保障、适度监督、沟通引导等方式科学陪伴孩子。高三阶段学业压力大,家长需在尊重独立性的前提下提供针对性帮助,避免过度干预或放任不管。1、情绪支持保持稳定的家庭氛围是缓解焦虑的关键。家长应避免将自身...[详细]
2025-07-26 07:31
孩子上初中以后为什么不听话
孩子上初中以后为什么不听话
孩子上初中后不听话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常见现象,主要与独立意识增强、同伴影响加深、学业压力增大、激素水平变化、亲子沟通模式滞后等因素有关。1、独立意识增强初中阶段是孩子心理断乳期的重要节点,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他们会通过质疑权威来确认自我...[详细]
2025-07-26 06:15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应该做什么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应该做什么
孩子爱玩手机时,家长可通过设定使用规则、提供替代活动、加强亲子互动、树立榜样行为、建立奖惩机制等方式引导。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与缺乏户外活动、家庭监管不足、社交需求转移、模仿成人行为、心理依赖等因素有关。1、设定使用规则明确每日使用时长和场景,...[详细]
2025-07-26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