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佝偻病有何症状呢 如何预防佝偻病

发布时间: 2018-07-27 15:28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了,怎么抚养孩子,这可是父母都重视的了。宝宝佝偻病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很多的家长都非常的担心,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学会预防。那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宝宝佝偻病的症状是什么,怎么治疗宝宝佝偻病?如何预防佝偻病,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佝偻病的症状是什么

  1、初期

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此期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

  2、激期

除初期症状外患儿以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主,用手指按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及顶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8~9个月以上的患儿头颅常呈方形,前囟大及闭合延迟,严重者18个月时前囟尚未闭合。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或下陷成“漏斗胸”,胸廓下缘向外翻起为“肋缘外翻”;脊柱后突、侧突;会站走的小儿两腿会形成向内或向外弯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

患儿的肌肉韧带松弛无力,因腹部肌肉软弱而使腹部膨大,平卧时呈“蛙状腹”,因四肢肌肉无力学会坐站走的年龄都较晚,因两腿无力容易跌跤。出牙较迟,牙齿不整齐,容易发生龋齿。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贫血。

  3、恢复期

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各种临床表现均消失,肌张力恢复,血液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也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重度佝偻病遗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佝偻病的病因

  1.摄入VD量不足

孩子生长发育所摄入的VD(外源性),大多来自于食物。在通常情况下,食物中的VD含量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母亲喂养不当,就更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2.阳光(紫外线)不足

紫外线照射为孩子获得充足VD3(内源性)的重要途径。充足的室外活动,使得孩子的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从而获得足够的VD3。而由于存在城市高楼遮挡、空气环境污染等情况,也使得部分家长不愿意待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导致孩子整日闭门不出。

  3.生长发育速度过快

由于宝宝生长发育过快,其体内的VD含量不足以供给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宝宝患佝偻病几率加大。相对于正常的孩子而言,早产儿、双胞胎、患有疾病的孩子更易患佝偻病。

  4.慢性疾病和药物的影响

如果宝宝患有慢性疾病等症状,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可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从而导致佝偻病。

  5.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

母乳中所含的Ca、P比为2:1,宝宝摄入营养更易吸收;而牛奶中因磷含量过高,反而不易被宝宝吸收。所以,采用牛奶喂养的宝宝其患佝偻病的几率较高。

  佝偻病的治疗

1、活动期佝偻病:应依据临床表现给予积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和防止畸形。

  (1)活动期轻度佝偻病

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1~2次,同时给钙剂,每次0.5-1克,每天2-3次,连服1-2个月。

  (2)活动期中、重度佝偻病

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2~3次,同时给予钙剂,每次0.5-1克,每日2-3次,连续2-3个月。

  2、 恢复期佝偻病

对于佝偻病恢复期的婴幼儿,一般可不用维生素D,多晒太阳,改善营养即可。但在冬春季节为防止复发可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口服或肌注 给上述维生素D治疗量,可维持作用2-3个月,因此不必再给维持剂量口服,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多晒太阳即可。

  如何预防佝偻病

  1.注重孕期保健

佝偻病很多都是由于孕期的一些原因导致的,所以对于母亲来说,为了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孕育出健康的宝宝,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食用富含VD以及蛋白质食物。也可以多晒太阳,或者遵循医嘱服用VD制剂。

  2.母乳喂养

母乳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提高宝宝免疫力的抗体。不仅如此,母乳中含有的Ca、P比例适当,能够很好地为宝宝所吸收,从而减少患佝偻病的可能性。

  3.勤晒太阳

日光浴被认为是补充VD为经济、安全的好方法,可有效防治佝偻病。一般来说,宝宝满月即可开始晒太阳,之后可逐步增长时间。建议每天坚持2小时,便能满足小儿对VD的需求。提醒大家,夏季时应避开中午时段,好才树荫下进行,切勿日光直晒;而冬季好走出家门,不要隔着玻璃沐浴阳光,防治紫外线被其吸收。

  4.补充维生素D

宝宝每天服用400-600单位的VD,被认为是合理的生理需求量,可有效预防佝偻病。一般来说,如果是混合喂养的宝宝,可以在其出生两周之后合理的添加VD。好在咨询医生之后,再确定所需补充的剂量。体质较差,出现营养不良以及生长发育过快等症状的孩子更要注意及时补充VD,避免患上佝偻病。

结语:孩子健康心系父母的健康了,只有孩子都健康了,父母才能更好工作和学习。宝宝在三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对于母亲来说,为了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孕育出健康的宝宝,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食用富含VD以及蛋白质食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什么是佝偻病?佝偻病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什么是佝偻病?佝偻病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在生活中,我们仅仅只是看到他们的双腿合在一起时,呈现一种“O”形腿或“X”形腿,我们就称之为佝偻病。佝偻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那么佝偻病的早期症状表现到底有哪一些呢?骨科专家指出,只有充分了解佝偻病的症状,才能更快更早的进行诊断,以免耽误病情。以下就为您呈现佝偻病早期症状的几种表...[详细]
发布于 2021-08-27

最新推荐

如何刺激宝宝讲话
刺激宝宝讲话需要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积极互动、适度引导,具体方法包括日常对话、游戏互动、绘本阅读、模仿发音、减少电子屏幕时间。1、日常对话:从出生起持续与宝宝进行面对面交流,使用缓慢清晰的语调描述日常活动。换尿布时说"现在抬起小屁股",喂食...[详细]
2025-05-17 16:21
孩子学东西学不会怎么办
孩子学东西学不会可能与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认知发展阶段不符、情绪障碍或潜在学习障碍有关,需针对性调整教育方式、培养专注力、寻求专业评估、创造积极学习环境并加强基础能力训练。1、注意力问题:儿童前额叶发育未完善容易分心,表现为频繁走神、...[详细]
2025-05-17 16:19
婴儿蛋蛋一大一小怎么回事
婴儿蛋蛋一大一小怎么回事
婴儿阴囊不对称可能由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睾丸发育异常、局部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1、鞘膜积液:新生儿鞘膜积液发生率达6%,因鞘状突未闭合导致体液积聚。交通性鞘膜积液在哭闹时体积增大,非交通型体积固定。多数2岁前自愈,积...[详细]
2025-05-17 16:09
高中孩子成绩差不爱学怎么办
高中孩子成绩差不爱学可能与学习动力不足、方法不当、心理压力、家庭环境影响及生理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学习策略、心理疏导、改善环境、培养兴趣及专业干预改善。1、动力激发:缺乏明确目标或兴趣是常见原因。与孩子共同制定短期可实现的目标,如单科进步计...[详细]
2025-05-17 16:07
幼儿专注力培养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幼儿专注力需要科学引导和环境塑造,关键方法包括建立规律作息、游戏化训练、减少干扰因素、正向激励以及分阶段任务设计。1、规律作息:生物钟紊乱会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固定起床、用餐和睡眠时间能增强大脑对专注行为的预期性,建议制定可视化时...[详细]
2025-05-17 15:57
孩子写作业特别慢怎么办呢
孩子写作业慢可能与注意力分散、任务难度不适配、时间管理不足、环境干扰及学习习惯未养成有关,可通过分段计时、调整任务量、优化学习环境、建立奖励机制及专业辅导改善。1、注意力训练:儿童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善导致专注力持续时间短,表现为写作业时频繁...[详细]
2025-05-17 15:55
如何缓解幼儿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缓解幼儿情绪需要理解需求、转移注意力、建立规则、肢体安抚和情绪命名,通过日常互动逐步培养情绪管理能力。1、理解需求:幼儿哭闹常因生理或心理需求未被满足。饥饿、困倦、尿布潮湿等生理不适会直接引发情绪波动,此时需及时检查并解决基础需求。心理层面...[详细]
2025-05-17 15:45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