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孩子怕打针怎么办 不妨试试这样做

发布时间: 2018-12-14 13:26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害怕打针的现象很普遍,大部分都会哭闹耍赖。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生病,当妈的比自己生病了更捉急更难受;

看病打针吃药,每每都哭得“梨花带雨”,更是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周末去医院看病,路过儿科,远远都能听见一波接一波的哭声,走到门口,正好看到一个大概1岁多的小宝贝哭着拒绝打针,趴在妈妈肩膀上哭得是一抽一抽的,手一直指着门口,想让妈妈带他走。妈妈安抚几次都没有用,小小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越来越大的哭喊声让人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

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宝宝带来多么大的折磨。

为什么这么怕?

自我保护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和智能尚未发育成熟,接受治疗时表现出畏惧感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保护反应之一。

陌生环境刺激:随着宝宝的独立意识开始萌发和形成,突然被带到陌生环境的话,的确会惊恐。

医院氛围感染:周围宝宝都在哭,再坚强迟钝的宝宝也会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危险分子。

对强制束缚反抗:在医院就诊时,父母大多采取的办法是强行摁住宝宝,不让他们动弹,这更加剧了宝宝的反抗和恐惧心理,不哭才怪。

父母应该怎么做?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大人不要太紧张

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宝宝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宝宝喜欢观察大人的表情神态,有些家长,宝宝只是感冒发烧,结果大人们表现得一点都不淡定,神色凝重。宝宝看到你的气场变了,也会变得很敏感。

2.告诉宝宝将会发生什么事

用宝宝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宝宝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宝宝不懂就不去说。去看病前告诉宝宝:将看到什么人,比如有穿白大褂的医生、有戴口罩的护士;将会发生什么事,比如详细告诉宝宝抽血化验的步骤;将会有一些疼痛的感觉,但一下下就不疼了,病也会好了。若能确切地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宝宝就不会太焦虑。

3.不要用撒谎的方法安慰宝宝

对于宝宝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比如,有家长在明明需要打针时,却说“我们不打针”,结果是把宝宝按住,强行给宝宝打针。有过这样的经历后,宝宝的依从性就会越来越差,不仅不配合,还会奋力挣扎。

比如,有家长带宝宝打针时,为了消解宝宝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宝宝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不如诚实地告诉宝宝:“是的,扎针的地方会疼,但只疼一会儿,然后就不再疼了,身体也就彻底好了。”宝宝心理有了一个正确的预期,也就容易接受了。

4.激发宝宝的勇气

宝宝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比如,到医院的时候,宝宝没哭,鼓励“宝宝棒棒哒!”父母要表现出开心、自豪,给宝宝一个大拇指。

5.多给宝宝安全感

很多宝宝在治疗时哭闹,是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来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身体的接触、拥抱、轻声细语来安抚宝宝,让宝宝获得安全满足。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运用正确、适当的拥抱体位来帮助宝宝顺利、快速地接受检查,以减轻宝宝的压力,避免不良情绪。

以下这些行为极不提倡:

1.不要妖魔化医生护士。

一般我们会这样安慰宝宝:“阿姨轻轻打,不痛哦。”但也会遇到这样的:“不要哭,医生阿姨坏,把我们弄哭了,打她!”……这样安慰宝宝,是要他从心底就恨医生?怪不得每次看见医生就开始哭了。

2.平时不要拿“医生”“医院”来吓唬宝宝。

父母在阻止宝宝某些不良行为时,尽量不要用“不吃饭,就把你送医院去”“再不听话就让医生来给你打针”等等语句来吓唬宝宝。这是错误的诱导,时间久了,自然会导致宝宝对医生、医院的排斥。

3.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宝宝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温馨提醒】

一些父母,每次都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针扎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好像比别人多痛多少倍似的。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其实,宝宝害怕打针、害怕医生,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因素是由于家长不恰当教育方式的强化,让本来并非不可忍受的感觉变得难以承受了。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怎么克服怕打针
怎么克服怕打针
怕打针这事儿,其实很多人都有过。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面对针头时总会有些紧张和害怕。其实,克服对打针的恐惧并不难,关键在于调整心态和掌握一些小技巧。理解恐惧的来源很重要。很多人怕打针是因为对疼痛的恐惧或者对未知的担忧。尝试了解打针的过程,知道针头只是刺破皮肤的一瞬间,疼痛感其实很轻...[详细]
发布于 2024-12-05

最新推荐

宝宝吃奶就出汗怎么回事
宝宝吃奶时出汗是一种常见现象,通常与生理调节、环境温度或喂养方式有关,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心。主要原因是宝宝在吸吮过程中消耗能量,同时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改善方法包括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室内温度以及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1、生理调节原...[详细]
2025-04-24 22:56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可能与遗传、生理发育、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通常无需过度担心,随着宝宝成长,头发会逐渐增多。若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1、遗传因素:父母头发稀疏或发际线较高,可能遗传给宝宝,导致额头头发较少。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详细]
2025-04-24 22:46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是正常现象,通常与生理发育、环境因素或喂养方式有关。可以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规律喂养和观察宝宝需求来缓解。1、生理发育: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睡眠中可能出现不自主的哼哼声或轻微动作。这是宝宝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表...[详细]
2025-04-24 22:39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老是使劲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老是使劲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时老是使劲,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能与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或肠胃不适有关。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改善睡眠环境、适当按摩等方式缓解。1、生长发育:新生儿在睡眠中使劲,可能是身体在快速生长。宝宝在月子期间体重和身高增长...[详细]
2025-04-24 22:30
新生儿眉毛会越剃越好吗
新生儿眉毛会越剃越好吗
新生儿眉毛剃不剃并不会影响其生长或浓密程度,剃眉毛对眉毛的最终形态和密度没有科学依据支持。眉毛的生长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剃眉毛只是暂时去除了表面的毛发,不会改变毛囊的生长周期或密度。1、遗传因素是决定眉毛形态和密度的关键。父母的眉毛特征会直...[详细]
2025-04-24 22:20
宝宝误食塑料纸会拉出来吗
宝宝误食塑料纸通常可以通过肠道自然排出,但需密切观察其排便情况,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塑料纸较小且光滑,一般不会对肠道造成损伤,但仍有堵塞或划伤的风险。处理方式包括观察排便、调整饮食、就医检查等。1、观察排便:宝宝误食塑料纸后,家长应密切观...[详细]
2025-04-24 21:56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常见原因包括感染、黄疸、颅内出血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因制定。1、感染是新生儿脑脊液发黄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脑膜炎,进而使脑脊液颜色发生变化。常见的感染源...[详细]
2025-04-24 21:53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