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宝宝用的拉拉裤和纸尿裤都有哪些区别?

发布时间: 2019-04-23 16:5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今,小婴儿是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每个家庭对婴儿的用品非常挑剔。有些家庭会选择使用拉拉裤,而另一些家庭会选择纸尿裤拉拉裤跟纸尿裤有什么区别呢?使用拉拉裤纸尿裤的方法是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从尿布到纸尿裤,从纸尿裤到拉拉裤,应该说人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到目前为止,纸尿裤和拉拉裤已经成为育儿必不可少的用品,越来越科学、方便、清洁。当然,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今天,小编就给大金区分一下。

1.拉拉裤和纸尿裤相同点

基本的作用是一样的。

吸收尿液,分离粪便和尿液,保持婴儿皮肤干燥,避免皮肤和尿液长期接触造成的过多水分和皮疹。白天,它帮助宝宝玩耍,晚上,它帮助宝宝整夜睡眠。都是婴儿内衣。

原理是一样的

利用高分子吸水材料来保证尿液的吸收能力和速度。在结构上,它们是三维的,包括无纺布表层、吸收芯层、导流层和底膜。同时,还计划了腰围、排尿、原料等。

相同尺寸的设计

它们都是基于婴儿体重的大小,因为考虑了腰围和弹性,不管婴儿是胖还是瘦,一般的S到XXL码都可以满足。

2.拉拉裤裤子和纸尿裤区别

不同的外观

纸尿裤是像纸一样,所以穿纸尿裤需要大人协才可以,而拉拉裤裤是立体内裤,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穿上。

设计的初衷不同

纸尿裤的初衷是避免尿裤子,以确保它们易于清洁,适合所有婴儿。而拉拉裤的规划则是基于现有的纸尿裤,进一步延伸,从婴儿的成长各阶段的角度出发,规划出适合婴儿爬行、行走的纸尿裤时期。

季节的优势是不同的

冬天,宝宝的衣服会增多,纸尿裤相对拉拉裤,不需要把宝宝的裤子全部脱掉。

夏天,拉拉裤比纸尿裤更轻薄,而且也非常容易换。

晚上,理论上拉拉裤和纸尿裤的吸收量差别不大,但事实上,纸尿裤的吸收量相对较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最新推荐

高中孩子非要买衣服怎么办
高中孩子非要买衣服怎么办
高中孩子要求购买新衣服是青春期常见的消费需求表达,家长可通过沟通需求、设定预算、引导理性消费等方式处理。1、沟通需求主动了解孩子购买动机,询问是否因社交需求、审美变化或同学影响产生购物欲望。通过开放式对话区分必要与非必要需求,例如校服更换属...[详细]
2025-08-20 13:12
孩子在学校总惹祸怎么办呢
孩子在学校总惹祸可通过加强家校沟通、建立行为规范、心理疏导、培养社交技能、适当奖惩等方式改善。孩子行为问题通常由缺乏关注、规则意识薄弱、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模仿他人、家庭环境影响等原因引起。一、加强沟通家长需主动与老师保持定期联系,了解孩子在...[详细]
2025-08-20 12:34
孩子在学校打人了怎么办呢
孩子在学校打人需要家长及时干预,通过沟通了解原因、引导情绪管理、与学校合作、建立行为规范、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处理。打人行为可能与情绪失控、模仿他人、缺乏社交技巧、家庭环境影响、潜在心理问题等因素有关。1、沟通了解原因家长需第一时间与孩子平静...[详细]
2025-08-20 11:56
老师对孩子有偏见需送礼吗
老师对孩子有偏见时无须通过送礼解决,沟通和家校合作是更有效的处理方式。教育公平是教师的职业准则,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观察孩子在校表现、与校方反馈、参与学校活动、寻求教育部门协助等途径改善问题。老师对孩子存在偏见属于教育伦理问题,家长应优先采...[详细]
2025-08-20 11:18
老师对小孩有偏见怎么办呢
老师对小孩有偏见怎么办呢
老师对小孩有偏见时,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观察记录、寻求第三方协助、培养孩子心理韧性、与校方协商等方式处理。偏见可能源于沟通不足、误解或个体差异,需理性应对避免冲突升级。一、主动沟通家长应选择合适时机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避免指责性语言,以了...[详细]
2025-08-20 10:41
孩子在宿舍受排挤怎么办呢
孩子在学校宿舍受排挤时,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培养社交技能、寻求校方支持、建立家庭安全感、鼓励兴趣社交等方式帮助孩子应对。校园社交问题通常由性格差异、沟通障碍、群体压力、家庭环境影响或特殊行为习惯等因素引起。一、主动沟通家长需与孩子建立开放对...[详细]
2025-08-20 10:03
孩子宿舍有人欺负怎么办呢
孩子遭遇宿舍欺凌时,家长应第一时间介入处理,通过沟通安抚情绪、联系学校核实情况、教导自我保护技巧、留存证据协助调查、必要时寻求心理干预等方式解决。1、沟通安抚情绪发现孩子被欺负后,家长需保持冷静,用温和态度引导孩子描述事件细节。避免质问或责...[详细]
2025-08-20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