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新生儿每天大便几次算正常

发布时间: 2021-05-06 13:2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生儿大便次数取决于具体情况,没有固定数字。虽然新生儿大便的性状和频率没有统一的规律,但每个婴儿都有自己的规律。

新生儿每天大便几次算正常

注意:

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孩子不同,每天的大便次数也不同。但是,平时每天只有1~2次大便,突然增加到5~6次大便时,必须考虑是否生病。、、、、、、、、、、、、、、、、、、、、、、、、、、、、、、、、、、、、、、、、、、、、、、、、、、、、、、、、、、、、、、、、、、、、、、、、、、、、、、、、、、、、、、、、、、、、、、、、、、、、、、、、、、、、、、、、、、、、、、、、、、、、、、、、、、、、、、、、、、、、、、、、、、、、、、、、、、、、、、、、、、、、、、、、、、、、、、、、、、、、、、、、、、、、、、、、、、、、、、、、、、、、、、、、、、、、、、、、、、、、、、、、、、、、、、、、、、、、、、、、、、、、、、、、、、、、、、、、、、、、、、、、、、、、、、、、、、、、、、、、、、、、、、、、、、、、、、、、、、、、、、、、、、、、、、、、、、、、、、、、、、、、、、、、、、、、、、、、、、、、、、、、、、、、、、、、、、、、、、、、、、、、、、、、、、、、、、、、、、、、、、、、、、、、、、、、、、、、、、、、、、、、、、、、、、、、、、、、、、、、、、、、、、、、、、、、、、、、、、、、、、、、、、、、、、、、、、、、、、、、、、、、、、、、、、、、、、、、、、、、、、、、、、、、、、、、、、、、、、、、、、、、、、、、、、、、、、、、、、、、、、、、、、、、、、、、、、、、、、、、、、、、、、、、、、、、、、、、、、、、、、、、、、、、、、、、、、、、、、、、、、、、、、、、、、、、、、、、、、、、通常新生儿期大便次数多,一般每天排便2~5次,但也有每天排便7~8次的婴儿。随着孩子月龄的增加,大便次数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每天减少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大便稀少,次数多等,婴儿精神饱满,哺乳状况良好,身高、体重增加正常,家长不必担心。

2、婴儿吃配方牛奶时,大便通常是淡黄色或土黄色,干燥粗糙,如硬膏,有不愉快的粪臭。牛奶中糖量多的话,大便变软,有腐烂的臭味,每次排便量也多。有时候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3、混合饲养的新生儿婴儿,新生儿大便一般为3~4次,量多,最初几天可能达到6次,这是正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应地减少。质地稍柔软,有明显的臭味,一般为暗褐色。你的宝宝可能有点腹泻,妈妈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冷食。不要吃得太油腻,以保证营养为前提,最好清淡,适合婴儿消化。大、小、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母乳喂养应继续母乳喂养,一般无需改变喂养方式,无需减少奶量和次数,自然恢复正常。如果是吃奶粉的婴儿,应该继续喂食,但是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例如,奶粉喂养者在喂奶时可以加入适当的水使牛奶稍微变薄,减少牛奶的人可以适当地喂入含糖的盐水,也可以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养量,增加喂养次数。2~3天大便不正常时,请医生诊治。

新生儿每天大便几次算正常

2、水样便:

多见于秋冬,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大便次数每天超过10次,呈水样,喷射,量多。婴儿失去水分多,嘴唇干燥、眼窝凹陷、眼泪少、眼泪少、小便少、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多,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当发现婴儿是水样的时候,母亲应该尽快带婴儿去看医生,并且应该注意婴儿用具,如橡皮奶头等。

3、绿色稀便:

大便稀薄,呈绿色,多发生在天气变化凉爽或吃难消化的食物后,每天大便次数0次。

4、深棕色泡沫状便:

多见于人工饲养儿童,多由于食物中淀粉类和糖过多引起,多由于未满月龄食用淀粉类食物引起。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往往能恢复正常。

5、粘液或脓血便:

婴儿便便带血或粘液,夏天等天气炎热时,多为细菌感染,应尽快就诊。《大学生》、《大学生》、《大学生》、《大学生》、《大学生》、《小学生》、《小学生》、《小学生》、《小学生》、《小学生》、《小学生》。糖分过度发酵,新生儿肠膨胀,大便多泡沫,酸味重,母亲应限制糖的摄入量,适当控制淀粉的摄入量。

2、母乳中蛋白质过多或蛋白质消化不良时,新生儿大便有硬块,臭味如臭蛋味,此时母亲应注意限制蛋、瘦肉、豆制品、奶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摄入量。

3、母乳喂养不足时,大便绿色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新生儿经常因饥饿而哭泣。这种情况只要给予足够的饲养,大便就会正常。

4、母乳中脂肪含量过多,新生儿大便次数增加,粪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这个时候可以缩短每次哺乳的时间,让孩子吃上一半的奶。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质含量多,容易消化,营养丰富,半部分脂肪含量多,不易消化。必要时,母亲可以在哺乳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喝一大杯淡盐开水,稀释牛奶,然后给孩子喂奶。

新生儿每天大便几次算正常

5、肠道感染时,大便呈瀑布薄或水样粘液便,脓性腥味,需带婴儿去医院就诊。小时候,通过宝贝,通过宝贝,通过宝贝,通过宝贝,通过宝贝,通过宝贝,通过宝贝,通过宝贝,通过宝贝,通过宝贝。其实,婴幼儿便秘有胃肠功能紊乱、结肠冗长等多种原因。先天性巨结肠也能引起便秘,有其发病规律。如果父母不能掌握婴儿的身体状况,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出现排便延迟的现象,患此病的新生儿出现排便延迟的现象,即出生后24小时以上排便。但是,也有没有这种现象的婴儿。这是因为发病的肠管处于痉挛狭窄的状态,胎便无法通过,24-48小时内不能排出便便,或者只有少量,必须用肥皂条、灌肠等方法处理才能排出便便。

疾病再次发展,除便秘外,新生儿出生后2~6天内出现呕吐问题,婴儿呕吐物含有胆汁和粪便样品液体,监护人可以看到婴儿腹胀,甚至腹胀。使用辅助方法通便后,用肥皂棒、开塞露等排出,婴儿的症状缓和了,但几天后便秘、腹胀、呕吐。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新生儿大便几次才算正常?新生儿大便颜色是怎样的?
新生儿大便几次才算正常?新生儿大便颜色是怎样的?
刚刚来到世上的新生儿,消化道功能发育还不是很健全,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都很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通过观察新生宝宝的便便情况,可以了解宝宝的消化状况,也是调整宝宝饮食的重要依据。爸爸妈妈要了解清楚新生儿大便几次才算正常,才可以更好的照顾宝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新生儿大...[详细]
发布于 2023-02-27

最新推荐

15岁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家长怎么办
15岁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家长怎么办
15岁孩子不想上学通常可通过改善沟通方式、调整家庭氛围、寻求心理支持、培养学习兴趣、建立合理目标等方式引导。青春期厌学可能由学业压力过大、亲子关系紧张、同伴影响、自我认同危机、心理健康问题等因素引起。1、改善沟通方式:避免说教式对话,采用非...[详细]
2025-05-21 17:00
不想让孩子看电视怎么能让电视打不开
限制孩子看电视可通过设置家长控制模式、物理遮挡电源、调整路由器设置、转移注意力活动、建立家庭规则等方法实现。1、家长控制:现代智能电视均配备家长控制功能,进入系统设置可设定开机密码或禁用特定时间段开机。部分机型支持绑定手机远程控制,当孩子尝...[详细]
2025-05-21 16:57
怎么解决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的问题
怎么解决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的问题
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可通过建立信任关系、调整沟通方式、创造轻松氛围、尊重孩子隐私、树立共同兴趣等方式改善。亲子沟通障碍通常由家长过度干预、沟通时机不当、家庭氛围紧张、青春期心理变化、缺乏共同话题等原因引起。1、建立信任关系:家长需避免随意否定...[详细]
2025-05-21 16:54
孩子上幼儿园回来说老师打他怎么办
孩子反映被老师打需核实真实性,处理方式包括与园方沟通、安抚孩子情绪、保留证据、寻求第三方介入、必要时转园。1、核实情况:先观察孩子身体是否有伤痕,询问具体时间、地点和细节,避免直接质问老师。与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还原场景,注意语言引导的客观性...[详细]
2025-05-21 16:52
14岁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14岁孩子不想上学可通过改善家庭沟通、调整学习目标、心理疏导、培养兴趣、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干预。青春期厌学通常与学业压力、亲子关系紧张、自我认同困惑等因素相关。1、改善沟通:建立开放平等的对话环境,避免指责性语言。每天留出15分钟专注倾听孩...[详细]
2025-05-21 16:52
孩子迷茫没有目标怎么办
孩子缺乏目标可能源于认知发展阶段限制、兴趣探索不足、家庭引导缺失、教育压力过大或社交环境影响,可通过兴趣培养、职业启蒙、目标拆解、正向激励和家庭支持逐步建立方向感。1、认知特点:学龄前至青春期儿童处于认知发展关键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导致难以...[详细]
2025-05-21 16:50
初中孩子对家长说话态度不好怎么教育
初中孩子对家长说话态度不好怎么教育
初中孩子对家长说话态度不好可通过改善沟通方式、建立平等对话、明确行为边界、正向激励引导、寻求专业支持等方式教育。青春期心理变化、家庭环境影响、社交模仿行为、情绪管理能力不足、亲子关系疏离是常见原因。1、改善沟通方式:避免命令式语言,采用"我...[详细]
2025-05-21 16:49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