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为什么婴儿睡觉总是举着手 姿势像投降

发布时间: 2021-12-08 14:5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生儿睡觉的时候喜欢举着双手,弯曲着双腿,像个小青蛙一样,特别可爱。其实这种“投降”姿势的睡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们不要强行纠正宝宝这种睡姿。

为什么婴儿睡觉总是举着手 姿势像投降

新生儿睡觉为什么总是举着手,像投降的姿势?

宝宝睡觉时双手举起代表阳气充足旺盛,身体很健康,才会有这种把手举高的姿势。老话说的“虎抱头”就是指宝宝睡觉时的这种姿势。这种姿势下,宝宝睡得也会更香哦。

确实,10个宝宝9个睡觉是“缴枪不杀”的萌萌哒投降姿态,这是为啥?这可不是为了卖萌,而是:

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因为子宫空间比较小,是以一种蜷缩的姿态生活的,双手缩在胸前,双腿也是弯的。等到宝宝出生后,这种生活习惯也被带了出来,双手双腿都是弯的,只不过空间变大了,小手小脚被释放了,就变成了我们见到的“青蛙式”。

娘胎里养成的习惯,出生后一时半会还改不过来,就怎么习惯怎么来,而且这样还会给宝宝一种安全感。 同时,由于新生儿的“出厂配置”问题,当他们仰卧状睡觉时,就算想像大人一样把手放进被子里,也做不到,这种姿势还能让宝宝保持一个身体平衡。

当然啦,也有少部分原因是屋子里太热了,或者给宝宝盖太多了,宝宝就以这种方式自我调节体温了。

这是他们作为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就算是刚出生的孩子,他们也是会有这种情况的。

处于4个月前的孩子,他们的神经发育是不够完全的,很容易被吓到,所以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手举起来。

家长不用过于担心或者刻意纠正宝宝的睡姿,因为即使把宝宝的手放下,没过几秒,他又会把手举高,有时候可能因为宝宝正在熟睡中,被打扰到反会惊险甚至大声哭闹。如果担心宝宝着凉,可以给他穿一件连体衣或者让宝宝在睡袋里睡觉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所以,聪明的爸妈看到这里,应该知道这种投降睡姿再正常不过了,静静欣赏就行啦,不要人为去纠正哦。

为什么婴儿睡觉总是举着手 姿势像投降

否则,吃力不讨好不说,还会打扰到宝宝的睡眠,这“夜啼郎”的威力,嗯,谁经历过谁知道,怕了怕了。实在怕宝宝手总是放在被子外面会着凉,可以给他穿一件长袖睡衣。

经常给房间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让空气做到流通,这样不光会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也不会阻碍他们呼吸系统的发育。

更不需要被子在宝宝的脖子或脸的地方塞紧,这样很容易因为盖住了宝宝的嘴巴鼻子造成了窒息。如果父母担心孩子冷的话,可以给宝宝穿个防惊跳睡袋,特别符合他们的体型。

这种宝宝睡眠姿势可以使全身肌肉放松,其实对宝宝的心、肺、胃肠和膀胱等全身各种脏腑器官不会造成很大压迫,所以这样的睡姿很舒适,但美中不足的是可能使在睡梦中放松的舌根后坠,引发呼吸道阻塞的发生。

为什么婴儿睡觉总是举着手 姿势像投降

宝宝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他们放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要让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不然很容易将他们惊醒,影响睡眠。

当他们睡觉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把手放在头的两边,这除了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办法,还可以让他们的身体保持平衡。

宝宝还有很多种奇特的睡姿,新手爸妈不要强制纠正,随着宝宝的长大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这种睡姿会慢慢消失。家长可以绝对放心,不要刻意更正宝宝的睡姿,以免打扰他正在熟睡中的美梦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为什么躺着举着手机手发麻
为什么躺着举着手机手发麻
躺着举着手机手发麻可能与神经压迫、血液循环不畅、肌肉疲劳等因素有关。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可能导致局部神经受压或血流减少,引发麻木感。1、神经压迫手臂长时间举高可能压迫臂丛神经或尺神经,导致手部麻木。神经受压后可能出现刺痛或无力感,改变姿势后症状通常缓解。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适当活动...[详细]
发布于 2025-07-03

最新推荐

小孩子什么都学不会怎么办
小孩子什么都学不会怎么办
小孩子学习困难可通过调整教育方式、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基础训练、寻求专业评估、营造支持环境等方法改善。学习困难可能由发育迟缓、注意力缺陷、教学方法不当、家庭环境影响、潜在学习障碍等原因引起。1、调整教育方式采用游戏化教学将知识融入趣味活动中,...[详细]
2025-08-13 12:34
怎样让孩子开窍和醒悟玄学
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其自然过程,不建议依赖玄学手段干预。儿童认知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科学的教育方法、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龄的成长引导。儿童大脑发育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年龄段有对应的认知发展任务。3岁前以感官探索和动作发展为主,3-6岁是语言和社交能...[详细]
2025-08-13 11:18
孩子转学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孩子转学可能对心理适应、学业衔接、社交关系、生活习惯和家庭互动等方面产生影响。转学带来的变化既有积极意义也可能存在挑战,需结合孩子性格和转学环境综合评估。1、心理适应新环境易引发短期焦虑或孤独感,部分孩子可能出现抗拒情绪或睡眠问题。适应能力...[详细]
2025-08-13 10:03
孩子骄傲自满如何沟通范文
孩子骄傲自满时,家长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引导客观认知、建立成长型思维、创造挫折体验、强化正向反馈等方法帮助孩子改善。骄傲自满可能由过度表扬、能力局限认知不足、同伴比较优势、家庭教养方式、阶段性心理特征等因素引起。一、调整沟通方式避免简单否定...[详细]
2025-08-13 08:47
小孩没主见该怎样培养自信
小孩没主见该怎样培养自信
培养缺乏主见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长通过鼓励自主选择、提供安全表达环境、建立成功体验等方式逐步引导。关键方法包括日常决策权下放、积极反馈强化、兴趣特长培养、社交能力锻炼以及错误包容机制。1、决策权下放从生活小事开始赋予孩子选择权,如挑选衣物款式...[详细]
2025-08-13 07:31
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做人
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做人
父母教育孩子做人需要以身作则、明确规则、培养同理心、鼓励独立思考、给予适当自主权。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品德培养、行为规范、情感沟通、责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1、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行为榜样,日常生活中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勤俭节约...[详细]
2025-08-13 06:15
惩罚孩子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惩罚孩子的有效方法主要有暂时隔离法、自然结果法、逻辑后果法、行为矫正法以及沟通引导法。这些方法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以及具体行为问题灵活运用,避免体罚或语言暴力。1、暂时隔离法适用于冲动性行为或情绪失控场景。将孩子带离当前环境至安静角落,...[详细]
2025-08-13 05:0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