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婴儿喂养注意事项是什么 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发布时间: 2021-12-08 14:5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莉莉(化名)是一位新手妈妈,宝宝从生下来一直是婆婆帮忙带,莉莉只负责喂奶和坐好月子就行了。婆婆育儿思想比较老旧,每次只要宝宝一哭,立马就抱过来让莉莉喂奶。

婴儿喂养注意事项是什么 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虽然有时候莉莉会觉得宝宝是不是吃太多了,毕竟跟同龄宝宝比,自家宝宝的真的是大了两倍。但婆婆一句“宝宝哭了就是饿了,而且婴儿就是胖点才好,证明不缺营养”,听了这话,莉莉也没辙(毕竟没经验),只能硬着头皮喂。

然而昨天在满月体检时因体重“超胖”被告知“宝宝太胖了,要注意喂养方式,不要喂太多了”。回想起这阵子宝宝吃完奶后老是吐奶、睡眠也变差,还以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莉莉后悔不已。

新生儿喂养模式是“按需喂养”,这里的“按需”很多人就会理解为“新生儿哭了,就是需要喝奶了”的意思。这种“误解”不仅会加重宝宝的消化负担,严重的甚至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那么什么是新生儿“按需喂养”?怎样才不造成“过度喂养”,一文解惑。

婴儿喂养注意事项是什么 具体内容分析如下新生儿被“过度”喂养的4大表现

在很多老一辈的育儿观念里,孩子吃得越多越好、长得越胖越好,总是喜欢以自己的想法去喂养孩子,这样的思想就容易导致宝宝被“过度喂养”。什么样的表现就是过度喂养呢?一般来说,被过度喂养的宝宝会有3种情况。

表现一:吐奶频繁

新生儿比较常见的吐奶是比较简单的“溢奶”,这是正常的吐奶,一般是吃完奶后从嘴角溢出来一点点奶。而不正常的吐奶是指宝宝大口大口地吐、可能还呈现喷射状,甚至吐出来的奶是奶渣,有点酸味。

【具体判断标准】:如果你家宝宝经常吐奶,并且吐出来的奶非常多、吐出来的奶味道不对劲、甚至宝宝吐奶时感觉非常痛苦的样子,那么可能就是家长过度喂养了。

表现二:睡眠质量低下

新生儿期的睡眠属于“婴儿般的睡眠”,也就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这个阶段的睡眠质量是婴儿期比较好的阶段,基本就是吃完睡睡完吃的那种,基本不存在睡眠问题。但是如果新生儿“睡得不好”,家长要引起警惕。

【具体判断标准】:新生儿的睡眠时长是成人的两倍多,大约每天有18-22个小时是在睡眠中。如果你家宝宝夜醒频繁、睡不踏实、爱哭闹、睡眠时长低于18个小时,可能是宝宝感觉不舒服,家长可追究原因看是不是过度喂养引起的。

表现三:体重增长太快

对于刚刚出生的新生儿来说,虽然刚出生时他们的体重会有所下降,但是几天过后他们会开启体重迅速增长模式。他们在第一个月体重增加速度是最快的,大约增长速度为1-1.7公斤左右。

【具体判断标准】:外表看上去过度肥胖,感觉五官都被“胖”挤压变形。一般来说,刚满月的宝宝体重相对于出生时增长1-1.7公斤左右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远远大于了这个数值,可能就是过度喂养所引起的。

表现四:大便不正常

新生儿的大便次数和喂养方式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就是吃得多拉得也多,每天1-6次都是正常的。看喂养方式有没有问题,看大便的次数和形状,比如宝宝体重增长正常、大便没有异味、形状也对,那就代表没问题,相反,宝宝大便味道不对劲、拉太多,家长则要住了。

【具体判断标准】:新生儿大便超过了6次且宝宝的大便颜色发绿或是有泡泡、味道酸酸的,更大可能是喂养方式出现了问题。

过度喂养会造成哪些危害?

宝宝有没有被过度喂养,其实很容易分辨,看宝宝的睡眠情况、大便次数以及吃奶情况即可。一旦被过度喂养,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宝宝“状况百出”,还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潜在性危害。

导致宝宝吐奶频繁

被过度喂养的新生儿,他们吐奶不是正常的吐奶(溢奶),而是大口吐,吐出来的奶还带有味道的那种。并且他们吐奶会非常频繁,基本是每天都会吐,哪怕你拍嗝了也没用,一不小心还会导致宝宝呛奶,非常危险。

导致宝宝睡眠不好

新生儿期的宝宝是最好带的阶段,如果你家宝宝从出生就不好带,睡眠质量低下,一放下就醒、要抱着睡、晚上爱哭闹、夜醒频繁,很难进入深度睡眠,则可能是宝宝睡眠出现了问题。导致宝宝睡眠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过度喂养引发的宝宝不适感。

导致宝宝体重超标

被过度喂养的宝宝,他们的身体体重会超标,体重超标会影响宝宝的身高发育、大脑发育以及智商发育。别小看宝宝“太胖”这件事,你以为是营养吸收好,实则会带来很多潜在的隐形伤害。

新生儿按需喂养≠按哭喂养,要不要喂奶,“先读再看后探”才是正解

新生儿按需喂养,这里的按需不是说宝宝一哭就给他喂奶,宝宝“哭”不仅仅是饥饿的信号,可能还有一些生理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信号。所以宝宝哭了要不要喂,家长要着重看状态,不要盲目喂奶。

一、读懂宝宝哭声的含义

婴儿喂养注意事项是什么 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所谓的按需是指宝宝有“饥饿”需求时就给他喂奶,但是宝宝饿,你怎么知道他哭是因为饿、或没有安全感、或要拉粑粑、或身体不舒服呢?家长们也要学会分辨宝宝的“哭泣”信号:

哭声抑扬顿挫,时而大声、时而停止——一般源于心理需求;

一开始哭声小,逐渐变大,开始掉眼泪——饿了;

哭声不大,不掉眼泪——拉了;

哭声大,摇头,四肢舞动——不舒服了;

一阵一阵地哭、脾气不好——太困了;

哭声剧烈、面容惊恐、两手握拳、无法安抚——生病了。

二、看喂奶间隔的时间

一般新生儿每次吃饱后,母乳喂养的胃排空的时间是2-3小时左右;奶粉喂养的胃排空的时间是3-4小时。如果宝宝刚吃完还没半小时就哭了,家长不要着急喂,宝宝可能还没到饥饿时间。看看宝宝是拉了还是缺乏安全感,家长尝试抱一抱能否让宝宝停止哭闹。

三、探一探宝宝的嘴角

宝宝在饿的时候一般会哭,家长可以用手探一探宝宝的口角,看宝宝会不会跟着你的手发生吸吮动作。如果宝宝距离上次喂奶时间有2小时左右,那么家长可以尝试给宝宝喂奶,相反如果用手探一探宝宝的口角时,宝宝毫无反应,家长则没必要着急喂养,先安抚看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婴儿喂养有什么注意事项
婴儿喂养有什么注意事项
第一、在液体食物阶段我们大多数执行了母乳喂养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们对于母亲的营养的重视还不太够,对于母乳不足的儿童的喂养缺乏一些办法,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儿童,基本上是认识上存在着错误,以为一拿配方粉喂养就是和母乳喂养矛盾。还有一些母亲因为有各种疾病情况,也不能喂...[详细]
发布于 2013-03-04

最新推荐

面对孩子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做
面对孩子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做
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情况,父母可通过建立规则、正向引导、共情沟通、适度惩罚和榜样示范等方式处理。儿童行为问题通常与探索需求、情绪表达、注意力分散、规则意识薄弱或家庭环境影响有关。1、建立规则明确且一致的规则能帮助孩子理解行为边界。建议家长与孩子...[详细]
2025-07-27 12:34
孩子马上中考状态不好怎么办
孩子马上中考状态不好怎么办
孩子中考前状态不佳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疏导、营养补充、适度运动、模拟训练等方式改善。中考压力可能由睡眠不足、情绪焦虑、饮食失衡、缺乏锻炼、复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引起。1、调整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规律睡眠,避免熬夜复习。家长可帮助制定作息表,固...[详细]
2025-07-27 11:18
孩子马上中考了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马上中考了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中考前家长应保持情绪稳定,通过调整家庭氛围、协助复习规划、关注饮食睡眠、适度心理疏导、避免过度干预等方式提供支持。中考是阶段性学业测试,家长过度焦虑可能影响孩子发挥。一、调整家庭氛围减少家庭矛盾冲突,避免在孩子面前讨论升学压力话题。维持...[详细]
2025-07-27 10:03
孩子补了很多课成绩还是不好
孩子补课效果不佳可能与学习方法不当、注意力分散、基础薄弱、心理压力过大、缺乏学习兴趣等因素有关。1、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孩子补课时沿用被动填鸭式学习,未建立知识框架或错题本,导致补课内容无法与课堂知识有效衔接。家长可帮助孩子梳理学科逻辑,采用思...[详细]
2025-07-27 08:47
孩子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
孩子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家庭教育方式、社交经验不足、过度溺爱、缺乏同理心培养等。1、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幼儿期至学龄前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物权意识和独占行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出,2-7岁儿...[详细]
2025-07-27 07:31
如果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可通过调整学习环境、分解任务目标、建立激励机制、家长参与引导、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改善。儿童抗拒作业通常与注意力分散、任务压力过大、缺乏兴趣、家庭氛围紧张、潜在学习障碍等因素有关。1、调整学习环境固定安静的学习区域有助于减少干...[详细]
2025-07-27 06:15
孩子该上初三了成绩差怎么办
孩子初三成绩差可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加强基础巩固、优化时间管理、寻求专业辅导、改善家庭学习环境等方式改善。初三成绩下滑可能由学习方法不当、知识漏洞积累、心理压力过大、注意力分散、家庭支持不足等原因引起。1、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建立错题本系统整...[详细]
2025-07-27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