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婴儿这些情况一旦出现 父母别犹豫赶快就医

发布时间: 2021-12-24 17:3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于第一次为人父母的新手爸妈来说,小宝宝如果出现任何一点点不舒服或异常情况爸妈都会特别容易紧张,比如宝宝突然半夜发烧、频繁吐奶、皮肤上出现了疹子……有些问题不用特别担心,但是有些问题可能宝宝身体发出了“危险信号”,需要爸妈立刻去看医生,那么到底都有哪些情况需要爸妈立刻就医呢?下面我们就快来看看吧!

婴儿这些情况一旦出现 父母别犹豫赶快就医

1、发烧

宝宝发烧到多少度需要看医生要看宝宝是什么年龄段,通常来说:

3个月以下的新生宝宝只要体温达到或者高于100.4℉(38℃)就应该立刻看医生。新生儿发烧可能是由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症或血液感染等严重疾病造成的,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3到6个月的宝宝发烧到101℉(38.3℃)以上才需要看医生。

6个月以上的宝宝发烧到103℉(39.4℃)或更高才需要看医生。

当然宝宝发烧是否严重也并不是只有体温决定,爸妈还应该关注的是宝宝的精神状态以及食欲如何。如果宝宝除了发烧之外其他一切都正常,精神状态很好,吃得香睡得饱,即使宝宝体温很高爸妈也不用过于着急担心;相反地,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佳,无精打采,食欲也不好,那么即使宝宝体温没有超过“警戒线”,爸妈最好也尽快看医生。

另外,如果宝宝在发烧的同时还伴有皮肤出疹、持续呕吐、很难唤醒或者是呼吸困难等症状的话,爸妈也需要立刻看医生。

2、感冒

婴儿这些情况一旦出现 父母别犹豫赶快就医

如果宝宝不满3个月感冒的话最好立刻看医生,以防感冒变得更加严重或者是其他严重疾病的前兆。

如果是3个月以上的宝宝,普通感冒的鼻塞、流鼻涕这些症状通常并不严重,但是如果宝宝出现呼吸困难,鼻子被堵住影响了正常吃奶和睡觉,看起来很烦躁,鼻塞症状持续超过10天,咳嗽症状超7天,或有耳朵疼的情况,爸妈就要及时看医生。

3、吐奶

吐奶在新生宝宝中非常常见,在吃完奶的一小时内少量吐奶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宝宝吐奶的量很多并且一天吐奶超过两三次,爸妈最好联系儿医。宝宝经常大量频繁地吐奶很可能是食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病,甚至可能是宝宝胃部幽门狭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4、呕吐物或便便带血

呕吐物或便便带血很可能是严重的肠胃疾病的征兆,需要及时看医生。

另外爸妈要注意,如果宝宝有尿布疹,便便中的血也可能是在尿布疹上蹭到的,因此爸妈要注意观察和分辨是哪种情况,如果是蹭到尿布疹出血的话就不用过于紧张。

5、尿布疹等皮肤出疹

尿布疹在新生宝宝中很常见,超过一半的新生儿都会出现尿布疹。发现宝宝有尿布疹了,爸妈可以先给宝宝抹一层厚厚的尿布疹膏,但如果尿布疹在48到72小时内没有好转,甚至继续恶化出血或者长满脓液的疮,就有可能是酵母菌或细菌感染,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爸妈要立刻带宝宝去看医生。

除了尿布疹之外,其他的皮肤出疹大多也是同样的“套路”,如果长时间没有改善甚至出疹部位开始疼痛或出现紫色瘀伤样,就要去看医生了。

6、便秘

新生宝宝出生第一个月内通常每天至少有一次排便,如果没有的话,宝宝可能是因为没有吃饱,最好咨询问问儿医。宝宝足月之后,配方奶喂养宝宝每天应该至少排便一次,母乳喂养宝宝因为基本所有的营养都被吸收了,可能好几天甚至一个星期不排便也是正常的。

便秘的宝宝排便时往往非常吃力困难,便便很硬,可能会表现出精神不振、没有食欲等等症状。如果宝宝便秘,爸妈可以尝试更换宝宝奶粉、按摩宝宝腹部、给宝宝苹果汁或梨汁,但是如果试过这些常规措施对宝宝没有用,便秘依然还是很严重的话,爸妈就要带宝宝去看医生。

7、腹泻

很多母乳喂养宝宝排便频繁,而且便便经常很软,因此有时候腹泻很难被注意到。如果爸妈发现宝宝排便突然更频繁,比如喂一次要拉几次或便便非常水,很可能就是腹泻了。

如果爸妈发现宝宝已经因为腹泻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状况,比如口干舌燥,大腿内侧皮肤捏起后皮肤褶皱没有迅速变平,一定要马上带去看医生。或者宝宝在家里连续腹泻三天以上都没有好转的迹象,同时出现呕吐、发热、口渴加剧、无法正常进食、大便带血等情况,也要马上带宝宝去看医生。

8、皮肤或眼睛发黄

这可能是黄疸的征兆。大多数医院在宝宝回家之前都会检查他们是否有黄疸,但是黄疸可能出现在宝宝出生后一星期内的任何时间,所以如果宝宝回家后爸妈如果怀疑宝宝有黄疸,可以轻轻按压宝宝的额头,如果皮肤看起来确实发黄,就可能是轻微的黄疸,这样就可以联系医生检查看看。通常情况下,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宝宝多吃多拉慢慢就会变好,但是如果是严重的黄疸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婴儿这些情况一旦出现 父母别犹豫赶快就医

9、排尿不正常

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4天后每天会湿掉6到8个尿布。如果少于这个数量,很可能是宝宝摄入的水分不够,严重的话还可能会脱水,建议也联系儿医咨询一下。有脱水情况的宝宝除了尿布湿的数量少之外,还会表现出眼睛和囟门凹陷,哭的时候没有眼泪等症状。

对于大一点能够自己尿尿的宝宝,如果突然出现了不愿意尿尿,或者宝宝对爸妈说尿尿很疼的情况,就很可能是尿路感染问题,也要立刻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10、肚脐或阴茎发红

宝宝的脐带或阴茎(特别是接受割包皮的男宝宝)发红或开始渗出液体甚至是血,有可能是细菌感染的征兆,需要立即联系医生接受治疗。

11、持续拒绝吃奶或比平时吃得少

长期拒绝吃奶或宝宝吃奶量连续一段时间减少会影响到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最好也尽快带宝宝去看医生。

12、呼吸困难

如果宝宝突然呼吸急促(一分钟呼吸超过60次),并且有暂停呼吸,或皮肤、嘴唇和指甲变蓝的情况,可能是肺部或心脏出现了问题,需要立即带宝宝去看医生,情况严重的话要直接打112。

总之,宝宝的一点点不舒服和异常都会引起爸妈的关心和注意,所以如果爸妈有担心的情况,谨慎一点带宝宝去看医生总归是不会错的。而且医生通常会告诉爸妈处理措施,爸妈自己也可以缓解忧虑,更好地来照顾宝宝。

另外还要提醒爸妈的是,去看医生的时候一定要把宝宝的情况清楚地告诉医生,比如宝宝的症状和体温,宝宝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宝宝服用的任何药物的名称和剂量,宝宝的接种记录等等,医生询问的时候最好能够做到详细描述,这样也有助于医生更加准确的来判断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肝癌都是“拖”出来的,身体一旦出现“3痒2痛”,劝你赶快就医!
肝癌都是“拖”出来的,身体一旦出现“3痒2痛”,劝你赶快就医!
肝脏这个"沉默的器官"就像个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明明已经累到极限,却从不轻易喊疼。等到它实在扛不住发出求.救信号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肝脏警.报,特别是身上出现这些特殊"痒"和"痛"时,真的该放下手机去趟医院了。[详细]
发布于 2025-05-10

最新推荐

退学的孩子还能上别的学校吗
退学的孩子通常可以申请其他学校继续学业,具体需根据学籍状态、退学原因及目标学校政策综合评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法律保障就学权利,非义务教育阶段需满足接收学校的转学或重新入学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因政策保护,学生退学后仍可联系户籍所在地学校或教育...[详细]
2025-07-03 13:40
孩子高中成绩不好能上体校吗
孩子高中成绩不好通常可以上体校,但需满足体校招生对体育专项成绩和身体素质的要求。体校主要考察学生的运动天赋、体能测试成绩及专项技能水平,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体校招生通常以体育测试成绩为核心录取标准,文化课成绩仅作为参考。若孩子在某一体育...[详细]
2025-07-03 12:20
到初二了孩子成绩下降怎么办
孩子初二成绩下降可通过调整学习方法、改善家庭沟通、优化时间管理、加强心理疏导、寻求专业辅导等方式改善。初二阶段成绩波动通常与青春期心理变化、学科难度提升、学习习惯不足、家庭环境影响、师生互动减少等因素有关。1、调整学习方法初二年级学科知识体...[详细]
2025-07-03 11:00
孩子成绩不好如何写家长评价
孩子成绩不好如何写家长评价
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评价应注重鼓励与建设性指导,避免负面批评。评价内容可围绕学习态度、进步空间、具体改进建议展开,同时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与支持。1、肯定努力即使成绩不理想,家长需先认可孩子的付出。例如提及孩子完成作业的认真态度、课堂参与的积极...[详细]
2025-07-03 09:40
孩子不想上学老是哭怎么回事
孩子不想上学老是哭怎么回事
孩子不想上学老是哭可能由分离焦虑、学校适应不良、学习压力过大、社交困扰、家庭环境变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疏导、调整学习方式、改善家庭沟通、寻求专业帮助、建立安全感等方式缓解。一、分离焦虑年幼儿童与主要照顾者分离时易产生焦虑情绪,表现为上学...[详细]
2025-07-03 08:20
孩子的专注度很差是因为什么
孩子专注度差可能与遗传因素、睡眠不足、营养失衡、环境干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因素有关。专注力不足通常表现为坐立不安、容易分心、丢三落四、难以完成任务、学习效率低下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评估,排除病理性因素后,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详细]
2025-07-03 07:00
孩子高二成绩一塌糊涂怎么办
孩子高二成绩下滑可通过调整学习方法、改善时间管理、加强基础巩固、寻求专业辅导、优化家庭支持环境来改善。成绩下滑通常与学习效率不足、知识漏洞积累、心理压力过大、师生互动欠缺、家庭期望过高等因素有关。1、调整学习方法采用错题本系统整理薄弱环节,...[详细]
2025-07-03 05: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