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给婴儿每次哺乳的时间应该为多少

发布时间: 2024-05-18 18:3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给婴儿一次哺母乳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好,如果吃奶时间过短,会使婴儿吃不饱,不到下一顿就要哭闹,日久引起营养不良;有些年轻妈妈唯恐孩子吃不饱,总是给婴儿吃奶时间过长,这样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给婴儿每次哺乳的时间应该为多少首先我们从一次喂奶的成分变化来分析,先吸出的母奶中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随着吸出奶汁的量逐渐增多,母乳中脂肪含量逐渐增高,而蛋白质的量逐渐降低。吃奶时间过长,会使脂肪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小儿腹泻。其次乳房中奶已吸空,再含着奶头在吸,那么吸入的都是空气,小儿胃内空气一多容易造成溢乳。

那么每次喂母奶需要多长时间呢?

一般认为一侧哺奶时间只需10分钟。吸奶最初2分钟,已经可以吃到总奶量的50%,最初4分钟,可吃到总奶量的80%~90%,最后的5分钟几乎吃不到多少奶了。由此可见,吃奶时间越长,并非相应的吃到奶越多。

从营养角度分析,一侧哺奶的时间大约5分钟就可以了,但不能认为后5分钟是多余的,因为后5分钟的喂奶具有生物学上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催乳素的分泌,刺激奶汁再分泌,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母婴感情。对于奶量分泌少的乳母,如果一侧吸空后还不够,则可再哺另一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老年妇女应该为怀孕做什么准备?要准备这些
老年妇女应该为怀孕做什么准备?要准备这些
老年妇女应该做什么准备?女人需要体验成为母亲的感觉。生孩子对女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对于年长的妇女来说,准备怀孕需要做什么呢?怀孕的食物是什么?女性为怀孕做好准备。如果你错过了最好的生育年龄,进入老年妇女的行列,你最好在怀孕前做好充分的...[详细]
发布于 2021-06-15

最新推荐

孩子不听话打人骂人怎么教育
孩子不听话打人骂人怎么教育
孩子出现打人骂人的行为时,家长应以引导和示范为主,避免简单粗暴的惩罚。教育方法主要有建立规则意识、情绪管理训练、正向激励引导、家庭环境优化、专业心理支持等。1、建立规则意识明确告知孩子打人骂人是错误行为,用简单语言解释这种行为会伤害他人。制...[详细]
2025-07-15 13:40
小孩缺乏专注力应该怎么训练
小孩缺乏专注力应该怎么训练
小孩缺乏专注力可通过游戏训练、时间管理、环境优化、任务分解、正向激励等方式改善。1、游戏训练通过拼图、积木等需要持续注意力的游戏,帮助孩子自然延长专注时间。选择与年龄匹配的难度,从5分钟短时游戏开始,逐步增加时长。角色扮演类游戏能激发兴趣,...[详细]
2025-07-15 12:20
怎样改掉孩子乱扔东西的毛病
孩子乱扔东西的行为可以通过正向引导、环境调整、规则建立、情绪管理和榜样示范等方法逐步改善。这种行为多与探索欲望、表达需求或模仿习惯有关,需结合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1、正向引导当孩子主动收拾物品时,用具体语言表扬其行为,如“您把玩具放回盒...[详细]
2025-07-15 11:00
12岁男孩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12岁男孩不愿意上学可通过心理疏导、家校沟通、兴趣引导、作息调整、专业干预等方式改善。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习压力、社交困扰、家庭环境影响、潜在心理问题等均可能导致厌学情绪。1、心理疏导家长需以平等姿态与孩子沟通,避免指责性语言。可通过日常聊天...[详细]
2025-07-15 09:40
孩子爱生气不爱说出来怎么办
孩子爱生气不爱说出来可通过情绪引导、亲子沟通训练、游戏疗法、情绪识别练习、家庭环境调整等方式改善。这种情况通常由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情绪认知发展不完善、家庭沟通模式影响、社交经验缺乏、性格特质等因素引起。1、情绪引导家长可通过绘本故事帮助孩子...[详细]
2025-07-15 08:20
小孩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怎么办
小孩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怎么办
小孩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建立信任关系、设定明确规则、给予正向激励、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改善。这种行为通常由自我意识发展、缺乏共情能力、家庭教养方式、注意力缺陷、对立违抗障碍等原因引起。1、调整沟通方式蹲下与孩子平视交流,避免命...[详细]
2025-07-15 07:00
十七岁的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十七岁的孩子离家出走需立即采取寻找、沟通、心理干预等措施。青少年离家出走通常与家庭矛盾、学业压力、社交困扰、心理问题或外界诱惑等因素有关。1、立即寻找家长应第一时间联系亲友、学校及警方协助寻找,调取监控记录或社交媒体线索。保持手机畅通避免激...[详细]
2025-07-15 05: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