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新生儿黄疸15到18要紧不

发布时间: 2024-09-19 14:3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当黄疸值达到15到18mg/dl时,其严重性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新生儿的日龄、出生胎龄以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出生仅1日龄的新生儿,尤其是3537周出生的早产儿,若伴有高危因素如新生儿溶血、头颅血肿、缺氧窒息、酸中毒或低血糖等,黄疸值达到1518mg/dl则可能属于严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如换血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生大于5日龄的、在38周以后出生的健康新生儿,黄疸值在15~18mg/dl时,虽然相对较安全,但仍应积极干预,如口服益生菌,并进行动态监测。高危因素的存在会显著增加黄疸的严重性和风险。这些高危因素包括新生儿溶血、头颅血肿、缺氧窒息、酸中毒或低血糖等。当新生儿存在这些高危因素时,即使黄疸值在正常范围内,也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15到18要紧不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到3天出现,4到6天达到高峰,在7到10天内消退。如果黄疸值在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内逐渐上升并在正常时间内消退,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病理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持续时间长,不易消退。如果黄疸值在15~18mg/dl且符合病理性黄疸的特征,则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新生儿黄疸值18严重吗
新生儿黄疸值18严重吗
新生儿黄疸值18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黄疸值18意味着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较高,可能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黄疸的原因包括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换血治疗。1、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胆红素代谢较慢...[详细]
发布于 2025-02-13

最新推荐

孩子不听话打人骂人怎么教育
孩子不听话打人骂人怎么教育
孩子出现打人骂人的行为时,家长应以引导和示范为主,避免简单粗暴的惩罚。教育方法主要有建立规则意识、情绪管理训练、正向激励引导、家庭环境优化、专业心理支持等。1、建立规则意识明确告知孩子打人骂人是错误行为,用简单语言解释这种行为会伤害他人。制...[详细]
2025-07-15 13:40
小孩缺乏专注力应该怎么训练
小孩缺乏专注力应该怎么训练
小孩缺乏专注力可通过游戏训练、时间管理、环境优化、任务分解、正向激励等方式改善。1、游戏训练通过拼图、积木等需要持续注意力的游戏,帮助孩子自然延长专注时间。选择与年龄匹配的难度,从5分钟短时游戏开始,逐步增加时长。角色扮演类游戏能激发兴趣,...[详细]
2025-07-15 12:20
怎样改掉孩子乱扔东西的毛病
孩子乱扔东西的行为可以通过正向引导、环境调整、规则建立、情绪管理和榜样示范等方法逐步改善。这种行为多与探索欲望、表达需求或模仿习惯有关,需结合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1、正向引导当孩子主动收拾物品时,用具体语言表扬其行为,如“您把玩具放回盒...[详细]
2025-07-15 11:00
12岁男孩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12岁男孩不愿意上学可通过心理疏导、家校沟通、兴趣引导、作息调整、专业干预等方式改善。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习压力、社交困扰、家庭环境影响、潜在心理问题等均可能导致厌学情绪。1、心理疏导家长需以平等姿态与孩子沟通,避免指责性语言。可通过日常聊天...[详细]
2025-07-15 09:40
孩子爱生气不爱说出来怎么办
孩子爱生气不爱说出来可通过情绪引导、亲子沟通训练、游戏疗法、情绪识别练习、家庭环境调整等方式改善。这种情况通常由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情绪认知发展不完善、家庭沟通模式影响、社交经验缺乏、性格特质等因素引起。1、情绪引导家长可通过绘本故事帮助孩子...[详细]
2025-07-15 08:20
小孩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怎么办
小孩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怎么办
小孩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建立信任关系、设定明确规则、给予正向激励、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改善。这种行为通常由自我意识发展、缺乏共情能力、家庭教养方式、注意力缺陷、对立违抗障碍等原因引起。1、调整沟通方式蹲下与孩子平视交流,避免命...[详细]
2025-07-15 07:00
十七岁的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十七岁的孩子离家出走需立即采取寻找、沟通、心理干预等措施。青少年离家出走通常与家庭矛盾、学业压力、社交困扰、心理问题或外界诱惑等因素有关。1、立即寻找家长应第一时间联系亲友、学校及警方协助寻找,调取监控记录或社交媒体线索。保持手机畅通避免激...[详细]
2025-07-15 05: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