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正文

月经不调b超检查是腹部还是阴超

发布时间: 2024-09-29 01:5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腹部通常是指腹部超声检查,阴超是指阴道超声检查。月经不调B超检查可以做腹部超声检查,也可以做阴道超声检查。具体介绍如下:

1、腹部超声检查:月经不调也叫月经失调,考虑与精神、药物、疾病等因素相关,主要表现为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部分患者会伴腹痛、头晕等症状。怀疑是妇科方面的疾病所致,可以在憋尿的状态下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是否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可以选择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腹部超声可观察附件疾病,如多囊卵巢、卵巢肿物、输卵管积水,还能观察是否有子宫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畸形等。

月经不调b超检查是腹部还是阴超

2、阴道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在阴道超声探头上套上避孕套,将探头伸入阴道进行检查。阴道超声检查一般适用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检查时不需要憋尿,也不受体型肥胖或肠腔气体的影响。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检测排卵、宫外孕、子宫占位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粘连等,但是,月经期不建议进行阴道超声检查。

建议月经不调的患者到医院妇科进行诊断,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包括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病原体检查、病理检查等,先明确原因,然后配合医生针对病因给予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月经不调照b超多少钱
月经不调照b超多少钱
女性朋友应该对月经不调不陌生,我们的身边甚至是我们自己都会因为一些原因引发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带给女性的伤害是男性朋友无法理解的,如果已经发生了就要好好治疗。那么,月经不调的治疗费用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来看看医院的专家是怎么介绍的吧。第一,治疗的费用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月经不...[详细]
发布于 2016-08-12

最新推荐

孩子总是记不住字词怎么办
孩子记不住字词可通过重复记忆、联想记忆、游戏化学习、分段学习、多感官刺激等方式改善。记忆困难可能与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兴趣、睡眠不足、营养不均衡等因素有关。1、重复记忆通过多次重复强化对字词的印象,可采用抄写、听写、朗读等形式。每...[详细]
2025-08-21 10:03
老师太严厉怎么安慰孩子呢
孩子面对严厉老师时,家长可通过情感支持、积极引导、家校沟通、情绪调节训练、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适应。严厉教育可能由教师风格差异、班级管理需求、孩子敏感性格等因素引起,需针对性疏导。1、情感支持当孩子表达对老师的畏惧时,家长应保持开放倾...[详细]
2025-08-21 09:25
内心缺爱的孩子会怎么样呢
内心缺爱的孩子可能出现情感淡漠、社交障碍、自卑敏感等心理行为问题,长期缺爱可能影响人格发育和认知能力。缺爱状态的形成主要与家庭情感忽视、养育方式不当、亲子互动缺失、成长环境压抑、早期心理创伤等因素有关。1、情感淡漠缺爱儿童常表现出情感反应迟...[详细]
2025-08-21 08:47
孩子总是不在状态什么原因
孩子总是不在状态什么原因
孩子总是不在状态可能与睡眠不足、营养不良、心理压力、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有关。建议家长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必要时就医检查。1、睡眠不足儿童每日需要充足睡眠以支持身体和大脑发育。长期晚睡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详细]
2025-08-21 08:09
孩子一直玩手机游戏怎么办
孩子一直玩手机游戏怎么办
孩子一直玩手机游戏可通过设定规则、转移兴趣、家长陪伴、建立奖惩机制、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干预。过度沉迷可能影响视力发育、社交能力和学习效率,需及时引导。1、设定规则明确每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上限,建议学龄前儿童单次不超过20分钟,学龄儿童控制...[详细]
2025-08-21 07:31
孩子总玩手机游戏怎么办呢
孩子总玩手机游戏怎么办呢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可通过设定规则、转移兴趣、亲子互动、榜样示范、专业干预等方式改善。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影响视力、睡眠及社交能力,需家长及时引导。1、设定规则明确每日使用时长和时段,建议学龄前儿童单次不超过20分钟,学龄儿童控制在30分钟内。制定...[详细]
2025-08-21 06:53
孩子老偷家里钱怎么处理好
孩子偷拿家里钱的行为需要家长及时干预,可通过沟通引导、明确规则、建立信任、替代奖励、专业帮助等方式处理。这种行为可能与零花钱不足、攀比心理、缺乏物权意识、情绪宣泄、行为习惯偏差等因素有关。1、沟通引导家长发现孩子偷钱后应保持冷静,选择私密环...[详细]
2025-08-21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