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孩子发热的居家护理方法

发布时间: 2024-10-15 13:1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五、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孩子会因为气候的变化无常引起发热,这个季节儿童发热是非常常见。但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气候惹的祸,而且各种发热的处理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父母一定要了解发热的知识,在遇到情况时作出正确的处理。

孩子发热的居家护理方法

何为发热

人体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随年龄、性别、运动与否、早晚、饮食等而有所变化,但大都变化不超过1度。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腋下36—37度,体温37—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热,超过39—41度为高热,超过41度为超高热。

发热原因

很多疾病可引起发热,它是伴随疾病的一种症状。那都有哪些疾病可引起发热呢?

1.感染性发热

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最为常见。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有细菌性的,如扁桃体炎、败血症等;也有病毒性的,如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等;还有寄生虫病,如疟疾等。

2.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也很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药物热、疫苗反应等;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大量组织坏死或破坏,如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血管栓塞、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何杰金氏病、恶性淋巴瘤及其它恶性肿瘤等。另外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全、暑热症、脑出血等。

发热后紧急处理法

由于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初起症状,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先不要急于为幼儿退热。

研究证明,发热时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功能都优于体温正常时,包括新陈代谢增快、抗体合成增加和吞噬细胞活性增强。这些免疫功能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病人恢复。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真菌等。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发热的热度、热程、热型各有不同,可反映病情变化,用来作为诊断疾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所以,用药物强行降温,不但存在退热药本身的副作用,而且挫伤了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支持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使病程延长,并且可能因退热而掩盖了症状,造成原发病的诊断困难,延误治疗。

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带孩子到医院,做血液的化验检查,根据化验结果,医生会告诉您可能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发热。知道是怎么回事,家长就不用担心了。

发热居家护理法

知道孩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病,父母心里就踏实了。在护理上,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1.退热

因为高热可使小儿头痛、身痛、乏力、食欲不好等等,为了减轻不适症状,可给孩子进行退热。退热方法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法。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方法降温速度较慢,但对孩子的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一种较安全的降温方法。

方法一:用温水(手放在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其温度大概在38—41度)蘸湿毛巾,拧得稍干后,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多擦几下,以微红为适度。这样,水的蒸发可带走大量的热,起到降温的作用。

方法二:将冰袋或冷毛巾放在孩子脑门上,可降低脑部的耗氧量,可起到降低体温,保护大脑的作用。

药物退热

用于退热的药物很多,临床上一般是孩子体温在38.5度才给予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泰诺、百服咛等。退热药物无论起的是什么名字,但大都离不开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丁等来合成。因此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比如刺激胃黏膜、破坏食欲、引发贫血、损害肝脏和肾脏,有的还可引起过敏反应,起皮疹。所以使用退热药物要慎重,如果连续用了一天体温仍上升,要迅速就医;一次性也不可用量过大,应严格按孩子的体重或年龄服用。

2.休息

小儿发热需卧床休息,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18—25度)、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如果出汗多,要及时为孩子更换干净衣服,并用温水擦洗,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

3.喝水

发热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过排尿有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发汗。也可选用盐开水。

4.饮食

孩子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的消耗大大增加,体内水分的消耗也明显增加。同时,在发热的时候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明显减弱。小儿发热时的饮食安排必须合理。

小儿发热的饮食应以供给充足的水分,补充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供给适量的热量和蛋白质为原则。饮食应以流质和半流质饮食为主。患儿的饮食可参考:

米汤:将大米煮烂,加入少许白糖。米汤的水分充足,易于消化吸收。

绿豆汤:将绿豆煮烂,取其绿豆汤,加入适量冰糖。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祛暑的作用,服之既能补充营养,又利于毒素排泄,从而可以协助退热。

鸡蛋羹:取1—2个鸡蛋打匀,再加100—200毫升温水,放入少量盐、葱花打匀,蒸10分钟后即可。鸡蛋羹可以补充蛋白质,并且较容易消化吸收。

4.观察病情

如果孩子虽然高热,但面色红润精神好,病情没再加重,家长就不用着急,也不必一天往医院跑好几次,只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服药就行。

如果孩子变得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或出现频繁呕吐、腹泻或头痛,可能暗示有更严重的疾病,要及时到医院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避免走入的误区

误区一:乱用抗生素

对诊断不明的发热,如果滥用抗生素,非但无益,而且会带来一些毒副反应,还可能招致"二重感染",即寄生在人体内,原处于相互制约状态的细菌或霉菌,若被抗生素杀灭或抑制了这一方,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的另一方,就会乘机大量繁殖,使病情更加复杂,更加严重。少数人对某些抗生素呈现一种特别的反应──药物热,即应用抗生素后会引起发热。这样不但"压"不了热,反而使病情加剧了。

误区二:盖厚被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热,要多捂一捂,因此给孩子盖厚被。但实际上,这样反而不利于病儿的机体散热,温度会越来越高,如果温度过高,可能引起高热惊厥。

误区三: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在临床上是一种降温方法,但由于是用75%稀释一倍后进行擦浴,酒精经皮肤吸收,可致孩子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所以近年来不赞成给儿童使用。

链接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适用于腋温高于38.5℃的幼儿。推荐扑热息痛作为小儿发热的首选退热药。药物退热治疗只起暂时退热作用,注射给药除能暂时降低体温外,也无其他优点,还易引起过敏、虚脱等多种不良反应。所以,凡能口服给药者均应口服给药或使用栓剂。物理降温是一种安全、简便而可靠的退热方法,如保持家居空气流通、减少衣着被子或头置冰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肺炎的居家护理方法是什么
肺炎的居家护理方法是什么
肺炎患者要多多掌握有关肺炎的知识,特别是护理肺炎的常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肺炎。那么我们生活中应该怎样护理肺炎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肺炎的居家护理方法:1、肺炎的居家护理方法:多翻身拍背,帮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宝宝咳嗽多时,睡觉时会很难受,爸妈记得多给宝宝翻身拍背,帮...[详细]
发布于 2011-07-05

最新推荐

如何刺激宝宝讲话
刺激宝宝讲话需要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积极互动、适度引导,具体方法包括日常对话、游戏互动、绘本阅读、模仿发音、减少电子屏幕时间。1、日常对话:从出生起持续与宝宝进行面对面交流,使用缓慢清晰的语调描述日常活动。换尿布时说"现在抬起小屁股",喂食...[详细]
2025-05-17 16:21
孩子学东西学不会怎么办
孩子学东西学不会可能与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认知发展阶段不符、情绪障碍或潜在学习障碍有关,需针对性调整教育方式、培养专注力、寻求专业评估、创造积极学习环境并加强基础能力训练。1、注意力问题:儿童前额叶发育未完善容易分心,表现为频繁走神、...[详细]
2025-05-17 16:19
婴儿蛋蛋一大一小怎么回事
婴儿蛋蛋一大一小怎么回事
婴儿阴囊不对称可能由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睾丸发育异常、局部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1、鞘膜积液:新生儿鞘膜积液发生率达6%,因鞘状突未闭合导致体液积聚。交通性鞘膜积液在哭闹时体积增大,非交通型体积固定。多数2岁前自愈,积...[详细]
2025-05-17 16:09
高中孩子成绩差不爱学怎么办
高中孩子成绩差不爱学可能与学习动力不足、方法不当、心理压力、家庭环境影响及生理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学习策略、心理疏导、改善环境、培养兴趣及专业干预改善。1、动力激发:缺乏明确目标或兴趣是常见原因。与孩子共同制定短期可实现的目标,如单科进步计...[详细]
2025-05-17 16:07
幼儿专注力培养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幼儿专注力需要科学引导和环境塑造,关键方法包括建立规律作息、游戏化训练、减少干扰因素、正向激励以及分阶段任务设计。1、规律作息:生物钟紊乱会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固定起床、用餐和睡眠时间能增强大脑对专注行为的预期性,建议制定可视化时...[详细]
2025-05-17 15:57
孩子写作业特别慢怎么办呢
孩子写作业慢可能与注意力分散、任务难度不适配、时间管理不足、环境干扰及学习习惯未养成有关,可通过分段计时、调整任务量、优化学习环境、建立奖励机制及专业辅导改善。1、注意力训练:儿童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善导致专注力持续时间短,表现为写作业时频繁...[详细]
2025-05-17 15:55
如何缓解幼儿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缓解幼儿情绪需要理解需求、转移注意力、建立规则、肢体安抚和情绪命名,通过日常互动逐步培养情绪管理能力。1、理解需求:幼儿哭闹常因生理或心理需求未被满足。饥饿、困倦、尿布潮湿等生理不适会直接引发情绪波动,此时需及时检查并解决基础需求。心理层面...[详细]
2025-05-17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