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引起婴幼儿哭吵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发布时间: 2024-10-17 12:1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哭吵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表现。是小儿情绪和身体各种感觉的表现,如饿了、渴了、不舒适或者疼痛等等。小儿由于还不会说话,不可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细心的父母应学会仔细观察,理解小儿哭吵所表达的要求,对不明原因的哭吵或过分哭吵应引起重视。

引起婴幼儿哭吵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识别

引发小儿哭吵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非疾病性和疾病性两种。

(1)非疾病性哭吵。未满月的新生婴儿,哭是一种本能。这时期的哭是生理性的,常不表示肌体有什么异常情况。相反,新生儿重病时,反而表现精神萎靡,不吃不哭,此时父母应特别重视。正常婴儿的生理性哭吵常出现在肚子饿了,尿布湿了、衣着过热或过冷时发生。家长还需注意有没有情绪波动、撒娇爱抱等情况。有时婴儿在解大便前会哭吵,可能是较剧烈的肠蠕动引起腹痛。有些家长诉说婴儿仅在夜间哭吵而白天很好,如其他生活表现都很好,应检查一下是否白天睡眠太多,晚上睡前过分嬉戏,情绪比较兴奋;是否睡时穿衣盖被过厚;或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要抱着入睡,或吮奶入睡),当达不到目的时就会哭吵,而给以相应的措施后,哭吵就会停止。

(2)疾病性哭吵。任何疾病导致婴儿感觉不舒适及疼痛,都会引起婴儿哭吵。有时疾病的主要症状尚未出现之前婴儿也会哭吵。通过较仔细的观察后,会逐渐发现与疾病有关的症状。

各种急性肠道感染或消化不良时,会因肠蠕动增加及肠痉挛而引起腹痛,导致婴儿哭吵。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蛋白过敏或乳酪不耐受引起肠胀气及痉挛而哭吵,一般都伴有腹泻。哭吵时可听到或感觉到婴儿肚子咕咕声,待解出稀便后,哭吵即停止。较为严重的疾病是急性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婴儿,常常突然啼哭不止,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有时可有呕吐,并排出果酱色的血便。如果在上腹部摸到香蕉状肿块,压痛明显,可明确诊断。

患早期活动性佝偻病的婴儿时常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易惊、好哭、多汗,尤其夜间好哭,故为"夜啼"的常见原因。营养不良的小儿常无精打采,好哭烦躁,但哭声无力。人工喂养的婴儿,若没有补充足够的绿色蔬菜或水果,会引起维生素C缺乏,致使腿脚疼痛而哭吵。当过多服用鱼肝油,发生维生素A或D中毒时,早期也表现为哭吵、烦躁。

脑炎、脑膜炎或颅内出血等颅内疾病,常会出现音调高亢的阵发性哭吵。尤其是新生儿出现阵发性高调尖叫,应考虑颅内出血。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的一种表现,应提高警惕。

其他引起小儿哭吵的常见病如发热时,有的精神萎靡.有的哭吵烦躁。上呼吸道感染时,发热、鼻塞、呼吸不畅,甚至影响吃奶,也要哭吵。此时应注意检查有无中耳炎、口腔溃疡、咽峡疱疹引起的局部疼痛。患中耳炎的小儿,将其患侧的耳朵向上、向后提起会引起疼痛而哭吵。而口腔内有溃疡及疱疹时,常表现流口水及拒食。婴儿有尿布皮炎、腋下及其他皮肤皱褶部位的糜烂、虫咬或皮肤感染都会引起不适、疼痛而哭吵。

蛲虫感染常为幼儿夜间哭吵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在小儿睡后1小时左右观察肛门口是否有白色棉纱线样条虫,以作诊断。触抱小儿引起哭吵时,应注意检查有无东西刺入。如外伤后肢体触痛,应考虑骨折或脱臼。如哭吵伴呕吐,在下腹部及阴囊处有不可回复的肿块伴有压痛时,应考虑嵌顿疝。

处理

(1)观察。若小儿哭吵后精神状态良好,逗引时表现出高兴情绪,则多为非疾病原因引起。反之,若精神不振,对平时爱吃、玩的东西不感兴趣,应考虑疾病因素。

婴儿饿了会哭,哭声多急躁、响亮有力,有时伴四肢舞动,给喂奶即停止,且开始吸吮表现急迫有力。父母应掌握哺乳的定时与量,避免一哭就哺乳,否则会因哺乳量过多导致消化不良。

3~4个月婴儿夜间睡眠不宁,哭吵,应注意有无早期佝偻病。一般这些婴儿因缺乏户外活动,又未及时补充钙剂及鱼肝油,常伴多汗、枕秃,检查时表现为"乒乓头"。但也有因白天睡眠太多,夜间精神好,要大人陪伴玩耍的。过冷与过热,也常引起睡眠不宁,爱哭吵。幼儿如在睡后1~2小时哭吵,应检查肛门有无蛲虫感染。

小儿发热时可有哭吵,多伴有哭吵后精神萎靡多睡,触摸额头、身体发烫。可测量体温,如发热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有时小儿哭吵不已,哄骗不住,常为疼痛所致,应检查是否有嵌顿疝,此时可在腹股沟摸到肿块。如哭吵呈阵发性,伴面色苍白、呕吐、摸腹部有包块物,最有可能是肠套叠,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2)治疗。对不明原因、可能为疾病引起的哭吵,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对非疾病引起的哭吵,家长应从喂养或生活习惯上尽快找出原因,及时给予纠正。

婴儿应养成3~4小时哺乳一次的定时进食习惯。母乳喂养的未满月的新生婴儿,为了促进母亲乳汁分泌,喂哺满月后则应培养3~4小时一次的定时哺乳习惯。人工喂养婴儿应3~4小时喂乳一次,并掌握喂乳量。在两次喂奶间小儿哭吵,可用奶瓶喂开水。

小儿白天可按不同年龄安排短时间睡眠。晚上以8—9点钟上床较为适宜。避免睡前过分嬉戏而兴奋。穿衣、盖被应注意冷热适宜,避免过度保暖。

引起婴幼儿哭吵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如发现小儿发热,应测量体温,体温在38.5℃以上的可酌情用退热药,并送医院治疗。对撒娇、情绪激动而哭吵的小儿,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如10%水合氯醛,每岁每次1毫升,最多不超过10毫升。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宝宝吵瞌睡哭闹什么原因
宝宝吵瞌睡哭闹什么原因
宝宝吵、瞌睡、哭闹,通常是由于生理性哭闹、环境不舒适、缺乏安全感、消化不良、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等因素导致。建议家长多仔细观察宝宝状态,如果发现宝宝吵瞌睡哭闹的同时并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咳嗽、腹泻等,建议及时带宝宝就医。详情如下:1、生理性哭闹:宝宝在困倦时,无法表达自己的...[详细]
发布于 2024-09-28

最新推荐

宝宝吃奶就出汗怎么回事
宝宝吃奶时出汗是一种常见现象,通常与生理调节、环境温度或喂养方式有关,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心。主要原因是宝宝在吸吮过程中消耗能量,同时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改善方法包括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室内温度以及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1、生理调节原...[详细]
2025-04-24 22:56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可能与遗传、生理发育、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通常无需过度担心,随着宝宝成长,头发会逐渐增多。若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1、遗传因素:父母头发稀疏或发际线较高,可能遗传给宝宝,导致额头头发较少。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详细]
2025-04-24 22:46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是正常现象,通常与生理发育、环境因素或喂养方式有关。可以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规律喂养和观察宝宝需求来缓解。1、生理发育: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睡眠中可能出现不自主的哼哼声或轻微动作。这是宝宝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表...[详细]
2025-04-24 22:39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老是使劲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老是使劲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时老是使劲,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能与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或肠胃不适有关。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改善睡眠环境、适当按摩等方式缓解。1、生长发育:新生儿在睡眠中使劲,可能是身体在快速生长。宝宝在月子期间体重和身高增长...[详细]
2025-04-24 22:30
新生儿眉毛会越剃越好吗
新生儿眉毛会越剃越好吗
新生儿眉毛剃不剃并不会影响其生长或浓密程度,剃眉毛对眉毛的最终形态和密度没有科学依据支持。眉毛的生长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剃眉毛只是暂时去除了表面的毛发,不会改变毛囊的生长周期或密度。1、遗传因素是决定眉毛形态和密度的关键。父母的眉毛特征会直...[详细]
2025-04-24 22:20
宝宝误食塑料纸会拉出来吗
宝宝误食塑料纸通常可以通过肠道自然排出,但需密切观察其排便情况,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塑料纸较小且光滑,一般不会对肠道造成损伤,但仍有堵塞或划伤的风险。处理方式包括观察排便、调整饮食、就医检查等。1、观察排便:宝宝误食塑料纸后,家长应密切观...[详细]
2025-04-24 21:56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常见原因包括感染、黄疸、颅内出血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因制定。1、感染是新生儿脑脊液发黄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脑膜炎,进而使脑脊液颜色发生变化。常见的感染源...[详细]
2025-04-24 21:53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