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孩子晚上不自觉尿床是病吗?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 2024-10-31 13:0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晚上不自觉尿床是病吗?如何治疗?

儿童夜间无意识尿床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膀胱炎、遗尿症等疾病,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使用、手术等方法改善。

1、生理现象:

孩子晚上不自觉尿床是病吗?如何治疗?

5岁以下儿童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无意识尿床是正常现象,如无其他症状不需要特殊治疗。

2、膀胱炎:

由于炎症刺激膀胱壁,膀胱受压,可能出现上述症状,并伴有疼痛、尿急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洛颗粒、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治疗,如局部疼痛,也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止痛。

3、遗尿症:

是指孩子睡觉时不自主排尿,白天晚上可能出现,睡眠过程难以醒来,有些患者会伴有尿失禁、排尿困难等症状,通常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症状更严重可通过膀胱造口引流、盆底功能重建等方法治疗。

除上述原因外,儿童夜间不自主尿床也可能是由隐性脊柱裂等原因引起的。当儿童身体异常时,家长要注意,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相关检查完善后,由专业医生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孩子脖子总是不自觉扭动正常吗
孩子脖子总是不自觉扭动正常吗
孩子不自觉扭动脖子多数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能与习惯性动作、心理因素、环境刺激、生长发育或轻微抽动症有关。若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就医评估。1、习惯性动作:儿童阶段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形成重复性动作习惯。扭脖子可能是无意识的自我安抚行为,常见于无聊、紧张或专注时。家长可通过转移...[详细]
发布于 2025-06-11

最新推荐

初中孩子妈妈怎样和孩子沟通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著,家长可通过建立信任关系、保持平等对话、倾听需求、避免说教、关注非语言信号等方式实现有效沟通。1、建立信任关系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性增强,家长需通过尊重隐私、兑现承诺等行为积累信任基础。避免擅自翻看...[详细]
2025-07-01 13:40
17岁的女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17岁女孩的心理状态通常处于青春期向成年过渡的关键阶段,既保留青少年的探索欲望又萌生成年人的独立意识,主要关注自我认同建立、人际关系处理以及未来规划等核心议题。1、自我认同这个阶段的女孩会通过外貌打扮、兴趣爱好等外在表现来探索自我定位,可能...[详细]
2025-07-01 12:20
初中孩子用手机要求注意些啥
初中孩子用手机要求注意些啥
初中孩子使用手机需要注意合理控制时间、筛选健康内容、保护视力、防范网络风险以及培养自律意识。1、合理控制时间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建议不超过两小时,避免影响学习和休息。家长可以设定固定的使用时段,比如完成作业后允许使用半小时。周末可适当延长,但...[详细]
2025-07-01 11:00
初中给孩子买了手机后怎么办
初中给孩子买了手机后怎么办
初中阶段给孩子购买手机后,建议通过合理引导与规则设定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使用习惯。手机管理需关注使用时间、内容监管、社交安全、学习平衡、亲子沟通五个维度。一、使用时间与孩子协商制定每日使用时长限制,避免影响睡眠和学习。可设置非学习时段禁用功能...[详细]
2025-07-01 09:40
怎么样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心
引导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需要家长通过鼓励探索、建立安全感、培养责任感、树立榜样和适度挫折教育等方式实现。关键在于营造支持性环境,让孩子在体验中自然形成乐观坚韧的品质。1、鼓励探索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允许孩子尝试音乐、绘画、运动等不同领域...[详细]
2025-07-01 08:20
小孩经常偷父母的钱怎么办啊
小孩经常偷父母的钱怎么办啊
孩子偷拿父母的钱通常与缺乏正确金钱观或心理需求未满足有关,可通过建立零花钱制度、加强亲子沟通、设定行为后果、培养理财能力、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引导。1、建立零花钱制度定期给予孩子适当额度的零花钱,明确告知使用范围。将零花钱与简单家务挂钩,帮助...[详细]
2025-07-01 07:00
小孩在学校打人家长怎么教育
小孩在学校打人家长怎么教育
小孩在学校打人,家长应及时干预,通过沟通引导、行为矫正、情绪管理训练、家校合作、树立榜样等方式进行教育。1、沟通引导家长需保持冷静,先倾听孩子打人的原因。避免质问或指责,用开放式问题了解事件经过,如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选择动手。帮助孩子识...[详细]
2025-07-01 05: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