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怀孕39周羊水过多怎么办 对孩子有影响吗

发布时间: 2024-11-01 15:59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怀孕时,婴儿生活在羊水中。羊水过多或过少对儿童有影响。孕妇应定期检查羊水。那么,怀孕39周羊水过多怎么办?它对孩子有影响吗?

正常怀孕期间的羊水量随着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最后2~4周开始逐渐减少。大多数羊水过多的孕妇羊水增加缓慢,长期形成,称为慢性羊水过多;几天内羊水急剧增加,称为急性羊水过多。

怀孕39周羊水过多怎么办 对孩子有影响吗

羊水过多的发生率一般为0.5%~1%,羊水过多的原因常见于胎儿畸形、双胞胎、胎儿和孕妇的各种疾病、胎盘脐带病变,以及羊水过多的未知原因。当羊水过多时,子宫张力增加,孕妇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早产和产后出血。脐带脱垂和胎儿窘迫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如果胎儿检查正常,建议孕妇注意休息,低盐饮食。注意预防胎盘早剥、产后出血。遵医嘱定期做产检。

如果羊水过多,血糖正常,应排除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做羊水穿刺引流减压手术,看胎儿是否有生理心理健康生长,或者可以先做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胎儿健康。

羊水过多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对孕妇影响很大。一旦发现羊水过多,应尽快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39周起羊水过多怎么办
39周起羊水过多怎么办
如果有羊水过多,那么就很容易造成胎儿畸形,因此孕妇需终止妊娠。一般情况下,孕妇都是采取人工破膜术引产。那39周起羊水过多怎么办呢?当孕妇羊水过多的情况下,应该要怎么做呢?如果您被诊断出羊水过多,医生会让您做高清晰B超检查,看胎儿是否存在畸形。医生也可能会让您做羊水穿刺,看胎儿是否...[详细]
发布于 2024-11-06

最新推荐

孩子日记里写骂妈妈怎么处理
孩子日记里写骂妈妈需要分情况处理,可能是情绪宣泄的正常表现,也可能反映亲子关系问题。孩子通过日记表达负面情绪是常见的心理宣泄方式,尤其青春期儿童可能因学业压力或沟通不畅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发现后应避免直接质问或惩罚,可先观察孩子近期行为变化,...[详细]
2025-07-09 13:40
孩子非要休学一年家长怎么劝
孩子非要休学一年家长怎么劝
孩子提出休学一年时,家长可通过倾听诉求、分析原因、共同制定计划、寻求专业帮助、保持情感支持等方式理性沟通。青少年休学可能因学业压力、心理困扰、家庭矛盾、健康问题或社交障碍等因素引发,需针对性疏导。一、倾听诉求优先创造安全对话环境,避免直接否...[详细]
2025-07-09 12:20
高三的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高三的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高三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建立信任关系、设定合理目标、提供情感支持、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改善亲子关系。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业压力过大、家庭互动模式偏差、亲子边界模糊、潜在心理问题等因素均可能引发此类行为。1、调整沟通方式避免命令...[详细]
2025-07-09 11:00
小孩子抑郁用刀割自己怎么办
小孩子抑郁用刀割自己怎么办
小孩子抑郁用刀割自己需要立即就医并配合心理治疗。自伤行为可能由心理压力、家庭矛盾、校园欺凌、情绪障碍、抑郁症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家庭干预、行为矫正、社会支持等方式干预。1、心理压力学业负担过重或人际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孩子通过...[详细]
2025-07-09 09:40
放假了小孩在家玩手机怎么办
放假了小孩在家玩手机怎么办
孩子在家沉迷手机可通过制定规则、转移兴趣、亲子互动、环境控制和榜样示范等方式干预。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影响视力发育、睡眠质量和社交能力,家长需及时引导。1、制定规则明确每日使用时长和时段,建议学龄前儿童单次不超过20分钟,学龄儿童控制在40分钟...[详细]
2025-07-09 08:20
高中的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处理
高中的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处理
高中阶段的孩子沉迷手机需要家长采取引导与限制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强制干预引发亲子冲突。手机依赖可能影响学习效率、睡眠质量和社交能力,需从环境调整、兴趣转移、规则制定等多维度介入。1、建立使用规则与孩子共同协商每日手机使用时长和场景,例如作业完...[详细]
2025-07-09 07:00
初中孩子心事重重不说怎么办
初中孩子心事重重不说可通过主动沟通、观察行为变化、建立信任感、寻求专业帮助、调整家庭氛围等方式引导。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业压力、社交困扰、家庭关系紧张、情绪障碍等因素可能引发该现象。1、主动沟通选择孩子情绪稳定的时机,以平等姿态开启对话。避免...[详细]
2025-07-09 05: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