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儿童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4-11-02 11:0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儿童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怎么办?

严重腹胀的儿童肠鸣音消失,可能是急性肠炎、急性腹膜炎、机械性肠梗阻等。

1、急性肠炎:

如果儿童因饮食不当引起急性肠炎,会导致肠功能障碍,肠鸣声消失,不仅腹胀,还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您可以听从医生的建议,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乳酸菌素颗粒和其他药物来缓解。

儿童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怎么办

2、急性腹膜炎:

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或粘膜屏障完整性损伤引起的疾病。患者会出现腹肌紧张、反弹疼痛、腹部压痛等症状,晚期会因肠麻痹引起便秘。患者可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头孢克萜颗粒、阿莫西林颗粒、头孢拉定干混悬剂等。必要时,通过手术去除病变、脓液和充分排水。

3、机械性肠梗阻:

儿童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怎么办

由于各种原因,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物,肠道无法正常蠕动,会引起严重腹胀,排便或排气消失。胃肠道减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消除梗阻。必要时进行肠切除术、肠造口术、梗阻近端与远端肠环短路吻合术等手术治疗。

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是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肠道肿瘤等,建议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影响正常生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如何处理儿童腹胀
如何处理儿童腹胀
如何处理儿童腹胀?儿童腹胀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情况,主要是由腹部寒冷、消化不良、长期便秘或腹泻引起的电解质丢失引起的。当儿童腹胀时,腹部会有明显的肿胀、硬症状,如果腹胀严重,也会伴有腹痛等情况,非常影响儿童的健康。1、儿童腹胀后,如果胀气非常明显,儿童有哭闹、易怒等现象,可按照...[详细]
发布于 2024-11-10

最新推荐

15岁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家长怎么办
15岁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家长怎么办
15岁孩子不想上学通常可通过改善沟通方式、调整家庭氛围、寻求心理支持、培养学习兴趣、建立合理目标等方式引导。青春期厌学可能由学业压力过大、亲子关系紧张、同伴影响、自我认同危机、心理健康问题等因素引起。1、改善沟通方式:避免说教式对话,采用非...[详细]
2025-05-21 17:00
不想让孩子看电视怎么能让电视打不开
限制孩子看电视可通过设置家长控制模式、物理遮挡电源、调整路由器设置、转移注意力活动、建立家庭规则等方法实现。1、家长控制:现代智能电视均配备家长控制功能,进入系统设置可设定开机密码或禁用特定时间段开机。部分机型支持绑定手机远程控制,当孩子尝...[详细]
2025-05-21 16:57
怎么解决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的问题
怎么解决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的问题
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可通过建立信任关系、调整沟通方式、创造轻松氛围、尊重孩子隐私、树立共同兴趣等方式改善。亲子沟通障碍通常由家长过度干预、沟通时机不当、家庭氛围紧张、青春期心理变化、缺乏共同话题等原因引起。1、建立信任关系:家长需避免随意否定...[详细]
2025-05-21 16:54
孩子上幼儿园回来说老师打他怎么办
孩子反映被老师打需核实真实性,处理方式包括与园方沟通、安抚孩子情绪、保留证据、寻求第三方介入、必要时转园。1、核实情况:先观察孩子身体是否有伤痕,询问具体时间、地点和细节,避免直接质问老师。与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还原场景,注意语言引导的客观性...[详细]
2025-05-21 16:52
14岁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14岁孩子不想上学可通过改善家庭沟通、调整学习目标、心理疏导、培养兴趣、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干预。青春期厌学通常与学业压力、亲子关系紧张、自我认同困惑等因素相关。1、改善沟通:建立开放平等的对话环境,避免指责性语言。每天留出15分钟专注倾听孩...[详细]
2025-05-21 16:52
孩子迷茫没有目标怎么办
孩子缺乏目标可能源于认知发展阶段限制、兴趣探索不足、家庭引导缺失、教育压力过大或社交环境影响,可通过兴趣培养、职业启蒙、目标拆解、正向激励和家庭支持逐步建立方向感。1、认知特点:学龄前至青春期儿童处于认知发展关键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导致难以...[详细]
2025-05-21 16:50
初中孩子对家长说话态度不好怎么教育
初中孩子对家长说话态度不好怎么教育
初中孩子对家长说话态度不好可通过改善沟通方式、建立平等对话、明确行为边界、正向激励引导、寻求专业支持等方式教育。青春期心理变化、家庭环境影响、社交模仿行为、情绪管理能力不足、亲子关系疏离是常见原因。1、改善沟通方式:避免命令式语言,采用"我...[详细]
2025-05-21 16:49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