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流产可能由染色体异常、子宫结构异常、内分泌失调、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引起。
胚胎染色体异常占早期流产的50%-60%,常见于夫妻一方存在平衡易位或罗氏易位。建议夫妻双方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后可选择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T筛选正常胚胎移植。临床常用方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高通量测序NGS。
子宫纵隔、宫腔粘连、子宫肌瘤等结构问题会干扰胚胎着床。通过三维超声、宫腔镜检查确诊后,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粘连分离术、肌瘤剔除术可改善妊娠结局。术后需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球囊支架防止复粘,配合雌激素治疗促进内膜修复。
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甲减/甲亢、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导致流产风险增加3-5倍。确诊需检测孕酮、TSH、游离T4、睾酮等指标。治疗包括黄体酮阴道给药200-400mg/天、左甲状腺素钠25-50μg/天、二甲双胍500-1500mg/天等药物调控。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NK细胞活性过高等免疫因素会攻击胚胎组织。实验室需检测抗心磷脂抗体、β2糖蛋白抗体、封闭抗体等指标。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40mg/天联合阿司匹林50-100mg/天,严重者需用免疫球蛋白0.4g/kg/月或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支原体、衣原体、TORCH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绒毛膜羊膜炎。通过宫颈分泌物培养、血清IgM抗体检测确诊后,多西环素100mgbid、阿奇霉素1g单次顿服等抗生素治疗需夫妻同治。反复生殖道感染者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阴道乳酸杆菌制剂调理微环境。
日常需保持叶酸0.4-0.8mg/天和维生素D800-1000IU/天的足量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每周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孕妇瑜伽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居住环境应远离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孕前3个月开始监测基础体温和排卵周期。反复流产2次以上需进行系统性病因筛查,妊娠后密切监测HCG翻倍情况和胚胎发育进度。
2025-03-18
2025-03-18
2025-03-18
2025-03-18
2025-03-18
2025-03-18
2025-03-18
2025-03-18
2025-03-18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