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累积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与GAA、G6PC等基因突变导致糖原代谢异常有关,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包括酶替代疗法、饮食管理和对症支持。
糖原累积症由GAA、G6PC、PYGL等基因突变引发,这些基因编码糖原分解或合成关键酶。例如Ⅰ型因G6PC基因缺陷导致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糖原无法分解为葡萄糖。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性,父母均为携带者时子女患病概率25%。
已发现12种亚型,Ⅰ型最常见,表现为低血糖、肝肿大;Ⅱ型影响肌肉和心脏;Ⅲ型累及肝脏和肌肉。症状多在婴儿期出现,如喂养困难、发育迟缓,部分类型成年后发病伴肌无力。
基因检测是金标准,可明确突变位点。酶活性测定如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辅助诊断。肝活检在部分类型中显示糖原沉积,血糖、乳酸、尿酸等血液指标异常也有提示意义。
酶替代疗法对Ⅱ型有效,阿葡糖苷酶α可改善心肌功能。Ⅰ型需生玉米淀粉每4-6小时喂养维持血糖。Ⅲ型建议高蛋白饮食促进糖异生,严重肝损需肝移植,心肌病变者需心功能监测。
有家族史者建议孕前做携带者筛查,绒毛取样或羊水穿刺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已生育患儿的家庭可通过PGD技术筛选正常胚胎。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Ⅰ型,避免低血糖脑损伤。
糖原累积症患者需严格遵循少量多餐原则,Ⅰ型每日6-8餐,以玉米淀粉为主食;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横纹肌溶解。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心脏超声及生长发育曲线,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感染。携带者咨询和遗传阻断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患者家庭应加入罕见病支持组织获取最新治疗信息。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