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分娩处理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常见应对方案包括调整分娩体位、药物干预、器械助产、紧急剖宫产以及多学科协作。
胎位异常或产程停滞时,改变产妇体位可促进胎儿旋转下降。膝胸卧位适用于臀位矫正,侧卧位能缓解脐带受压,站立位利用重力加速宫口扩张。助产士需持续监测胎心变化,体位调整无效时需结合其他干预手段。
宫缩乏力时静脉滴注缩宫素增强宫缩强度,剂量需根据宫缩频率精确调整。硬膜外麻醉可缓解产痛导致的继发性宫缩乏力,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能紧急处理肩难产。用药期间需配备胎心监护和急救设备。
胎头吸引术适用于第二产程延长,负压控制在0.7-0.8kg/cm²。产钳助产需宫口开全且胎头达+2以下,选择Simpson或Kielland产钳。操作前需排除头盆不称,术后检查产道损伤。
出现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紧急情况时,5分钟内完成剖宫产决策。子宫下段横切口减少出血,古典式剖宫产适用于横位或前置胎盘。术后需预防血栓形成和感染。
建立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快速响应机制。产后出血抢救时采用子宫按摩、B-Lynch缝合、动脉栓塞三级流程。早产儿分娩前通知NICU团队预热抢救台。
异常分娩后需加强营养支持,每日增加500kcal热量和25g蛋白质摄入,推荐鲫鱼汤、红肉及铁剂补充。产后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凯格尔训练改善盆底功能。监测恶露性状及子宫复旧情况,母乳喂养时注意母婴皮肤接触促进催产素分泌。出现发热、大出血等异常症状需立即返院复查。
2024-10-08
2024-10-08
2024-10-08
2024-10-08
2024-10-08
2024-10-08
2024-10-08
2024-10-08
2024-10-08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