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6月龄后可尝试蛋黄,蛋清需延迟至1岁后,主要考虑过敏风险与消化能力差异。
蛋清中卵白蛋白易引发婴儿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呕吐或腹泻。蛋黄过敏率较低,但首次添加仍需观察3天。出现过敏需停喂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水解蛋白奶粉或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滴剂。
婴儿肠道发育不完善,蛋清中黏性蛋白难以分解。蛋黄含铁锌等营养素更易吸收,初期应从1/8个蛋黄泥开始。消化不良时可服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胰酶制剂,或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
蛋黄富含胆碱促进脑发育,卵磷脂帮助视力发展。蛋清虽含优质蛋白但利用率低。建议优先添加蛋黄,搭配米粉或蔬菜泥。营养补充可考虑铁剂如右旋糖酐铁、维生素D滴剂。
蛋黄在6-7月龄作为辅食引入,蛋清建议12月龄后。早产儿或过敏体质婴儿需延迟至18个月。添加顺序遵循单一食材→混合辅食原则,首次食用后观察48小时反应。
蛋黄需全熟避免沙门氏菌感染,初期用蒸蛋羹或水煮蛋碾碎。1岁后尝试蛋清应从少量蒸蛋开始,避免煎炸做法。替代方案可选择鸡肉泥、豆腐等优质蛋白来源。
辅食期每日蛋黄不超过1个,1岁半后可尝试全蛋。烹饪时彻底煮熟避免溏心蛋,搭配维生素C食物促进铁吸收。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出现持续拒食或体重增长缓慢需营养科评估。引入新食物期间保持饮食记录,便于追溯过敏源。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