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食物需立即丢弃避免误食,幼儿园老师应掌握识别霉变、安全处置、教育引导、环境清洁、应急处理等方法。
食物霉变表现为颜色异常绿、黑、白斑点、质地变软或出现绒毛状菌丝。幼儿园老师需每日检查食材,重点观察面包、水果、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发现霉斑即使局部也应整份废弃,霉菌毒素可能已扩散至整个食物内部。
处理霉变食物需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霉菌孢子。用密封袋包裹后丢弃至带盖垃圾桶,防止儿童翻捡。处理完毕后用肥皂水彻底洗手,被污染的操作台面需用1:10稀释的84消毒液擦拭。
通过绘本发霉的草莓、霉菌观察实验等直观方式,向幼儿解释"长毛的食物会让人肚子痛"。建立"看到霉点要报告老师"的规则,培养3岁以上儿童初步辨别能力,但禁止让其自行处理。
每周彻底清洁冰箱密封条、储物柜角落等易滋生霉菌处。使用小苏打溶液去除顽固霉斑,保持环境湿度低于60%。食物储存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熟食冷藏不超过3天,切块水果当日食用完毕。
误食霉变食物后立即漱口,观察是否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保留问题食物样本供医疗鉴定,轻微症状可口服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持续不适需送医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
日常管理中建议采用透明保鲜盒分装食物便于检查,香蕉、柑橘等带皮水果更安全。每周开展"食品安全小卫士"活动强化记忆,厨房配置温湿度计实时监控。保育员需每季度参加食品安全培训,掌握黄曲霉素、赭曲霉素等常见霉菌毒素的预防知识,建立班级食品检查台账记录每日排查情况。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