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腔畸形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结构异常,主要涉及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异常、炎症刺激、外伤及肿瘤压迫。
部分病例与家族遗传相关,基因突变导致十二指肠球部发育异常。治疗需结合内镜评估,轻度畸形可观察随访,中重度需手术矫正,如球腔成形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或腹腔镜微创修复。
妊娠期胎儿肠道旋转不良或分隔障碍可能引发畸形。新生儿期出现呕吐、腹胀需超声确诊,早期干预包括球囊扩张术、肠管复位术,严重者需分期手术重建消化道连续性。
慢性十二指肠炎、溃疡反复发作导致瘢痕挛缩变形。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联合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
腹部撞击或医源性损伤可能造成球腔结构破坏。急性期需禁食胃肠减压,后期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内镜下支架置入或开腹修补术,合并穿孔时需紧急手术。
十二指肠周围肿瘤如胰头癌压迫导致继发性畸形。需CT/MRI明确肿瘤性质,恶性病变需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良性肿瘤可行局部切除解除压迫。
日常护理需少量多餐,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促进肠蠕动,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内镜。母乳喂养婴儿应监测体重增长,配方奶喂养可选用水解蛋白奶粉减轻消化负担。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或体重下降需立即就医。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