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气时可通过转移注意力、共情沟通、给予选择权、肢体安抚、建立规则等方式缓解情绪。
幼儿前额叶发育不完善,情绪易被新刺激转移。准备三个替代方案:指认窗外小鸟、播放儿歌动画、提供新玩具。避免使用糖果或电子设备作为转移物,可能形成依赖。对2岁以下婴幼儿效果最佳。
蹲下与孩子平视,用简单语句复述感受:"积木倒了很失望对吗?"等待孩子点头或语言回应后再提供解决方案。3岁以上儿童可引导用语言表达情绪,如"您希望妈妈怎么做?"避免在情绪爆发期讲道理。
提供两个可接受的选项恢复掌控感:"现在想听绘本还是玩橡皮泥?"选项需具体且立即可执行。对执拗期2-4岁儿童特别有效,避免开放性问题引发新矛盾。选择后及时肯定:"您选得真好"。
对哭泣颤抖的幼儿可采用后背环抱法:从后方轻抱并规律拍抚,哼唱舒缓歌谣。抗拒接触的孩子可尝试握手或肩部轻压。注意观察孩子反应,肌肉放松、呼吸减缓说明安抚起效。避免强行拥抱加剧反抗。
平静后明确界限:"生气可以跺脚,不能打人。"用玩偶演示正确表达方式,每次情绪事件后简短复盘。4岁以上可制定"情绪温度计"图表,贴笑脸贴纸奖励积极行为。规则需全家统一执行。
日常可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香蕉、燕麦缓解易怒体质,每天保证1小时大运动量游戏释放能量。建立固定的睡前安抚程序,使用薰衣草精油香薰或轻柔按摩降低基础焦虑水平。记录情绪触发事件寻找规律,持续两周以上的频繁愤怒需排查听力障碍、过敏等生理因素。教养过程中保持态度温和而坚定,避免因孩子哭闹妥协原则。
2018-10-11
2018-10-11
2018-10-11
2018-10-11
2018-10-10
2018-10-10
2018-10-10
2018-10-10
2018-10-10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