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吐奶多因生理性胃部发育未成熟引起,常见于喂养姿势不当、过度进食、胃食管反流、过敏反应或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贲门肌肉松弛,平躺喂奶易导致奶液回流。正确做法是保持45度斜抱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母乳喂养时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选择防胀气奶嘴,控制流速避免呛奶。
婴儿胃容量小,过度喂养会引发吐奶。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但单次不超过20分钟,配方奶喂养参考月龄标准量。观察婴儿停止吮吸、扭头等饱腹信号,避免强迫进食。少量多餐可减轻胃部负担。
6个月内婴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较弱,属于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喂奶后保持上半身抬高30度体位,使用斜坡垫辅助。严重吐奶可遵医嘱使用藻酸盐类胃酸抑制剂如盖胃平,或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
牛奶蛋白过敏会刺激消化道,表现为频繁吐奶伴湿疹、腹泻。母乳妈妈需忌口乳制品,配方奶喂养可换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常见过敏源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IgE检测,确诊后需严格回避过敏原6个月以上。
呕吐物带血丝、黄绿色胆汁或伴随发热需立即就医,排查幽门狭窄、肠梗阻等外科急症。细菌性肠胃炎需补液盐防脱水,轮状病毒感染需接种疫苗预防。先天性代谢疾病需通过新生儿筛查早发现。
日常护理可尝试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消化,选择前开扣衣物减少腹部压迫。哺乳期母亲避免进食辛辣、豆类等产气食物,配方奶冲泡注意水温40℃左右。6个月后添加米粉等糊状辅食能改善吐奶,若体重增长正常无需过度干预,多数情况随月龄增长自然缓解。出现喷射性呕吐、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或吐奶伴随精神萎靡需急诊处理。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