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消化不好可选择易消化食物,调整喂养方式、补充益生菌、腹部按摩、必要时就医,常见原因包括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或过敏。
母乳或低敏配方奶是基础,添加辅食后优先选择米糊、南瓜泥、苹果泥等低纤维食物。避免高淀粉或高蛋白食物如土豆、鸡蛋黄,减少肠道负担。蒸煮方式比煎炸更利于营养吸收。
少量多次喂养,单次奶量减少20%-30%,间隔时间缩短至2-2.5小时。喂奶时保持45度角倾斜,喂后竖抱拍嗝10分钟。使用防胀气奶瓶,奶嘴孔大小需匹配月龄流速。
选择婴幼儿专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BB-12、鼠李糖乳杆菌LGG等菌株。每日剂量需遵医嘱,可混合在37℃以下温水或奶液中服用。持续补充2-4周观察效果。
餐后1小时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五指并拢以肚脐为中心画圈,力度以皮肤微微凹陷为宜。配合屈腿运动:握住脚踝做蹬自行车动作,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促进肠蠕动。
持续呕吐、血便、体重不增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开具乳糖酶补充剂、深度水解奶粉,或通过粪便还原糖试验、过敏原检测明确病因。严重腹胀时需排除肠套叠等急症。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腹部保暖,使用40℃以下暖水袋热敷。哺乳期母亲应减少摄入奶制品、豆类等易致敏食物。可尝试小儿推拿穴位如板门穴、大肠经,配合被动操每天10分钟。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饮食反应,就医时提供详细喂养日志有助于诊断。脱水风险高时可口服补液盐,每公斤体重50ml分次补充。
2024-09-19
2024-09-19
2024-09-19
2024-09-19
2024-09-19
2024-09-19
2024-09-19
2024-09-19
2024-09-19
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