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两种不同机制的呼吸系统疾病,前者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后者多由严重感染、创伤等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两者在发病群体、病因及治疗重点上存在显著差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特指出生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的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5周的婴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包括儿童和成人,常见于严重肺炎、脓毒症或外伤后患者。
NRDS主要由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导致肺泡塌陷,与胎儿肺发育不成熟直接相关。ARDS则因全身炎症反应引发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导致肺水肿和氧合障碍,常见诱因包括重症感染、误吸、多发性创伤等。
NRDS患儿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急促、呻吟样呼吸和吸气性三凹征,多在出生后6小时内显现。ARDS患者除呼吸频率增快外,常伴随顽固性低氧血症,胸部影像学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症状多在原发疾病发生后12-72小时出现。
NRDS治疗以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为主,强调预防体温丢失和维持血糖稳定。ARDS需积极控制原发病,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必要时实施俯卧位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
NRDS预后与胎龄密切相关,极早产儿可能遗留支气管肺发育不良。ARDS预后取决于原发病控制情况,重症患者可能遗留肺纤维化或需长期氧疗,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
对于NRDS高危孕妇,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胎儿肺成熟;产后需维持适宜环境温度并避免液体过量。ARDS患者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保证蛋白质摄入以促进肺泡上皮修复,定期随访肺功能。两种疾病均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警惕继发感染,NRDS患儿出院后需定期评估神经发育状况。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