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过强的孩子通常表现出过度敏感、争强好胜、拒绝批评、贬低他人和回避挑战等行为特征。
这类孩子对他人评价异常在意,轻微负面反馈可能引发强烈情绪反应。例如同伴无心的一句话会让孩子长时间闷闷不乐,甚至出现摔东西、哭闹等过激行为。部分孩子会反复追问家长"我是不是做得不好",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倾向。
在任何竞争中都要争第一,无法接受失败结果。游戏输掉时会指责规则不公平,考试排名下降可能撕毁试卷。有些孩子会通过夸大自身成绩来维持优越感,比如谎称"全班只有我得了满分"。
面对指正时立即辩解或转移话题,常用"不是我错""都怪别人"等推卸责任。教师指出作业错误时,孩子可能声称"我是故意写错的"。严重者会出现攻击性言行,如推搡指出问题的同学。
通过贬低同伴来抬高自我价值,常说"您画得真难看""我比您聪明多了"等言语。集体活动中会刻意凸显自己,打断他人发言来展示优越性。部分孩子会编造他人缺点来获得心理平衡。
对可能失败的任务选择逃避,如突然"肚子疼"回避钢琴考级。遇到难题时迅速放弃并声称"这个太简单了,我不想做"。有些孩子会转向更简单的任务来维持成功假象,比如只愿意与年龄小的孩子比赛。
家长可通过以下方式引导:日常沟通中多描述具体行为而非笼统评价,如"今天积木搭得很整齐"比"您真棒"更有效;设计需要合作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团队成功的喜悦;当孩子承认错误时给予积极反馈;选择适龄适能的挑战任务,完成后再逐步提升难度。避免当众批评,建议采用"三明治沟通法"——先肯定优点,再温和指出改进空间,最后表达信任。若伴随持续情绪问题或社交障碍,建议寻求专业心理评估。
2024-10-03
2024-10-03
2024-10-03
2024-10-03
2024-10-03
2024-10-03
2024-10-03
2024-10-03
2024-10-03
20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