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属于危急重症,需立即住院治疗。败血症危险程度主要与感染病原体类型、治疗时机、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关,严重时可引发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细菌性败血症中,B族链球菌感染进展迅猛,24小时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大肠杆菌感染易诱发化脓性脑膜炎。早发型感染出生72小时内多为母婴垂直传播,晚发型感染多与医疗环境暴露相关。
黄金救治时间为出现症状后6小时内,延迟治疗会导致死亡率上升3-5倍。临床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常见选用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严重时需升级为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
约30%患儿会并发感染性休克,表现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秒、四肢厥冷;25%出现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需高频振荡通气支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致死性并发症。
早产儿因免疫缺陷更易重症化,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达20%。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母体产时发热、绒毛膜羊膜炎等围产期因素会显著增加风险。
及时治疗者存活率超90%,但早产儿可能遗留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后遗症。存活患儿需随访听力筛查、神经发育评估,部分需康复干预。
母乳喂养可提供免疫球蛋白增强新生儿抵抗力,哺乳期母亲需注意乳头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避免探视人员直接亲吻婴儿面部。出现喂养困难、体温异常、皮肤花纹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进行血培养检查。出院后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接种疫苗需按校正月龄安排。
2024-07-21
2024-07-21
2024-07-21
2024-07-21
2024-07-21
2024-07-21
2024-07-21
2024-07-21
2024-07-21
202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