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改善吸收、治疗基础疾病、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主要因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慢性失血、早产等因素引起。
6月龄后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米粉、红肉泥、动物肝脏等。母乳喂养婴儿需保证母亲饮食含铁丰富,配方奶喂养选择铁强化奶粉。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可搭配柑橘类水果或蔬菜泥。
医生可能开具蛋白琥珀酸铁、葡萄糖酸亚铁等口服液。铁剂宜在两餐间服用,避免与牛奶、钙剂同服影响吸收。用药期间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过量可能引发中毒。
排查是否存在慢性腹泻、乳糜泻等影响铁吸收的疾病。避免过早引入普通牛奶,其高钙磷比例会抑制铁吸收。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提升铁的生物利用率。
反复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会加重贫血,需积极控制原发病。早产儿、低体重儿体内铁储备不足,需更早开始预防性补铁。长期隐性失血需排查消化道畸形或过敏性疾病。
补铁治疗2周后需复查网织红细胞,4周后复查血红蛋白。贫血纠正后仍需继续补铁2-3个月replenish铁储备。每3-6个月检测血常规,早产儿、双胎儿应增加随访频率。
预防缺铁性贫血应从孕期开始,孕妇需保证每日60mg铁摄入。婴儿4-6个月时储存铁耗尽,需及时添加辅食。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但需避免与浓茶、咖啡同食。轻度贫血可通过食补改善,中重度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铁剂治疗。长期贫血可能影响神经发育,表现为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需尽早干预。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