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发布时间: 2011-07-07 15:4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期的行为偏异。狭义上等同于行为问题,广义上则泛指所有的心理社会问题,也就足那些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问上都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下面就让我们的专家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常见心理行为有哪些!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

(一)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期的行为偏异。狭义上等同于行为问题,广义上则泛指所有的心理社会问题,也就足那些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问上都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

儿童期有以下较多见的心理一行为问题:

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儿童。其中有些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观念、过分任性或冲动、退缩、恐惧等。此类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须排除精神性疾患。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破坏公物、攻击行为、各种破坏性行为等,男孩显著多于女孩。

4.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

判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时,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现,由此表现出的占主导地位的、典型、本质的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和要求。只有将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对其是否存在心理一行为问题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第二,不能把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行为表现都视为心理一行为问题。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性、直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行为,才作为行为问题来对待。多数儿童在发育的某阶段都会经历各种心理、行为方面的暂时性适应不良,称“心理社会发展失调”,经适当的行为指导可痊愈;若久拖不治,问题常变得复杂而严重,导致心理障碍发生。

(二)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治

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有多种多样表现。在基层幼儿园、学校中应着重针对以下四类(尤其第一类)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治:

1.学业相关问题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患病率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3%~5%,男孩多于女孩。通常起病于7岁前,主要表现为:①认知方面。注意广度狭窄、抗干扰性差、不能预见行为后果。②情绪方面,易兴奋,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③行为方面,以多动并伴攻击性行为为主。④人际交往方面,与家长、教师和同伴关系不良。病因复杂,常为遗传、脑损伤、铅中毒、心理社会因素和不良家庭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防治关键是提高家长、教师对该病的认识。虽然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但对该症的发展和结局有影响的结论是肯定的。家庭不和睦、单亲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早期母子情感剥夺、寄养等,都可能增加ADHD的发生几率,进而影响儿童行为、情绪的发展。因此,ADHD的干预需要家庭、学校、专业机构三方面的公共努力,开展心理治疗、教育和行为训练结合的综合性矫治,重点是提供行为指导。行为治疗多通过正强化法,帮助其建立一些适应良好的行为。也可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等方法。治疗同时,应取得父母、教师的的充分理解、参与和配合。例如,可故意忽视其一些问题行为的表现;相反,一看到良好的行为表现即给予鼓励,引导其逐步强化这些行为。

(2)学习障碍,是一组以阅读、书写、拼字、表达、推理、计算能力等特殊性学习技能获得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包括阅读障碍、数学/运算障碍、书写障碍、非特定性学习障碍等。患儿不存在智力低下和视听觉障碍,亦无环境和教育剥夺及原发性情绪障碍。学龄儿童检出率约为3%~8%,男多于女,小学低年级相对高发。典型表现为:①一门或多门功课成绩低下;②阅读、计算,拼写困难。手眼不协调;③多动,注意力不集中;④自我意识低下,继发一系列情绪问题。学习障碍的防治重点是早期预防和干预,包括: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可能造成的脑损伤;正确开展早期教育;及早对家长开展心理咨询与指导。教师、家长对儿童表现出的学习困难容易发生误解,使儿童受到不当对待或责罚,对其人格成长与心理健康影响很大。许多患儿得不到适当教导,学业受挫折,造成中途辍学,甚至因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对学习障碍患者应持接纳、鼓励态度,接纳其缺陷,重视他/她在其他方面表现出的优势能力;改善患儿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机;根据其障碍性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性治疗。应尽可能取得家长、教师的配合,避免因要求过严而导致自暴自弃。采用教育性治疗、心理辅导、游戏性行为治疗和社会技能训练等综合矫治手段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3)拒绝上学,也称“学校逃避”或“不登校”,其意均指因不同的身体主诉而不能规律地坚持上学,属较严重的情感障碍。患儿约占学龄儿童的l%~5%,年龄偏大(如出现在初中阶段)。拒绝上学实质上意味着该生的就学失败;其社会功能、情感发展也必然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拒绝上学与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适应性障碍、节律性睡眠障碍、抑郁等情绪-行为障碍有关,但相当多的患儿可伴有以下症状:①不明原因的疲劳、积极性低,②注意力和记忆功能低下。③头痛、眩晕、情绪不良等神经症状;与儿童慢性疲劳症候群相类似。

以上就是专家为您简单介绍的常见心理行为,您是不是已经知道了,如果您还有什么关于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幼儿:http://www.fh21.com.cn/yuer/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儿童期的眼球发育特点
儿童期的眼球发育特点
儿童期的眼球发育特点主要表现为眼球结构的快速变化和视觉功能的逐步完善。儿童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为0-6岁,此阶段眼球长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等均会发生显著变化,直接影响视力发育。儿童眼球发育的特点包括眼球前后径增长、角膜曲率逐渐变平、晶状体厚度减少等。出生时,婴儿的眼球前后径约为...[详细]
发布于 2025-01-12

最新推荐

怎么样才能控制孩子手机网络
怎么样才能控制孩子手机网络
控制孩子手机网络需要家长采取综合管理策略,主要通过设定规则、技术干预和亲子沟通实现。1、设定使用规则与孩子共同协商每日手机使用时长和时段,明确学习、睡眠、用餐等无手机时间。建议将规则书面化并张贴在家庭公共区域,周末可适当放宽但须保持基本框架...[详细]
2025-07-04 13:00
高中生家长怎么跟老师聊孩子
高中生家长怎么跟老师聊孩子
高中生家长与老师沟通时,建议以具体问题为导向,采用尊重、开放的态度,围绕学业表现、行为习惯、心理状态三个核心维度展开对话。主要有明确沟通目标、选择合适时机、准备具体问题、倾听老师反馈、共同制定方案等方式。1、明确沟通目标家长需提前梳理孩子在...[详细]
2025-07-04 11:40
纠正孩子粗心大意马虎的方法
纠正孩子粗心大意马虎可通过培养专注力、建立检查习惯、分解任务目标、减少干扰因素、正向激励反馈等方法实现。粗心问题多与年龄发展阶段相关,需结合具体场景针对性引导。1、培养专注力通过舒尔特方格、听读复述等游戏训练持续注意力,每次练习时间根据年龄...[详细]
2025-07-04 10:20
怎么纠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纠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可通过培养专注力、建立检查习惯、分解任务目标、减少干扰因素、正向激励反馈等方法实现。粗心行为多与注意力分散、任务压力过大、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具体表现针对性干预。1、培养专注力通过定时定量完成任务训练专注...[详细]
2025-07-04 09:00
孩子初中政治历史很差怎么办
孩子初中政治历史成绩差可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培养兴趣、加强基础记忆、建立知识框架、寻求专业辅导等方式改善。政治历史学科需要理解与记忆并重,家长需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并提供针对性支持。1、调整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容易导致知识点混淆,建议采用联想记忆法...[详细]
2025-07-04 07:40
初中生男孩早恋怎么和他沟通
初中生男孩早恋时,家长应以平等尊重的态度进行沟通,避免简单否定或粗暴干涉。早恋是青春期正常心理现象,主要与荷尔蒙变化、同伴影响、情感需求、家庭关系、自我认同等因素相关。建议通过建立信任、倾听需求、引导责任意识、设定边界、共同学习性教育知识等...[详细]
2025-07-04 06:20
孩子成绩差老师怎么和家长说
孩子成绩差老师怎么和家长说
孩子成绩差时,老师与家长沟通应注重客观描述、分析原因并提出合作方案。沟通方式主要有明确问题、共情倾听、聚焦解决方案、提供、保持持续跟进。1、明确问题老师需用具体数据或事例说明孩子哪些学科或知识点存在不足,避免笼统评价。例如列出数学计算错误率...[详细]
2025-07-04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