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周期 > 幼儿 > 正文

别给孩子传递“牙医恐惧”

发布时间: 2013-04-27 15:0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乳牙健康关系到宝宝的营养摄入、外貌和恒牙的生长。许多新手爸妈都知道,别等宝宝牙疼才去看牙医,但很多人还是不清楚究竟该什么时候带宝宝见牙医。医生建议,最迟一岁要带孩子做人生第一次口腔检查,并且就宝宝口腔护理咨询医生。有许多宝宝畏惧口腔检查,其实,这种“牙医恐惧”的来源很可能是父母。

病例:

出生一年未刷过牙

宝宝患严重牙龈炎

“现在一两岁宝宝乳牙变黄、烂牙,甚至患牙龈炎的情况并不罕见。”牙医说,有个一岁左右的宝宝患严重牙龈炎,牙龈红肿,一问才知,自他出生以来,父母从没有给他刷过牙。更常见的情况是乳牙变黄,有些宝宝一长牙就出现龋齿。

在一些家长的观念中,“宝宝长牙了才需要刷牙”。“我们主张,宝宝的口腔护理要从出生后开始,不能等到长牙才开始讲究口腔卫生。”赵玮说,小于六个月的宝宝靠喝奶来摄取营养,六个月后的宝宝则会进食辅食以及果汁、酸奶等,这些食物以流质居多,易附着于口腔周围的软组织黏膜上,如果不注意清洁,就会变成细菌滋生的温床。

牙医指出,如今医学界主张婴儿口腔护理要提前到孕期,妈妈在怀孕时就要注意口腔卫生,给宝宝打下好的基础。>>>推荐阅读:姜片煮水泡脚可治孩子鼻塞

护牙:

一岁最好戒掉“临睡奶”

宝宝第一次口腔检查的内容包括评估口腔发育情况,对家长进行口腔护理指导。不过,宝宝出牙前,最好爸妈先来看牙医,提前了解口腔护理知识。

“从宝宝的长牙进度和配合度方面考虑,第一次口腔检查要在一岁前进行。”牙医表示,太小的宝宝不能理解口腔医生的指令,配合得不好。如果晚于一岁,一些潜在的口腔问题可能无法及时被发现。相当多的宝宝6个月左右乳牙萌出,到1岁时已经长出6到8颗乳牙。如果到一岁时还没有长出第一颗牙,可能和先天缺牙、缺乏咀嚼刺激等因素有关,需要医生详细检查评估。

很多已经长牙的宝宝仍喜欢临睡前喝奶,或者半夜醒来喝一顿“夜奶”,这样做会否有龋齿风险?牙医指出,喝奶粉的宝宝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对于大于一岁的奶粉宝宝来说,坚持临睡前喝奶和喝“夜奶”,常常出于心理依赖,最好戒掉“夜奶”,喝“睡前奶”后一定要清洁牙齿。

对于小于一岁的宝宝,晚上喝奶尤其是喝完夜奶后应该刷牙,或者用纱布蘸水清洁口腔。如果宝宝抗拒上述清洁举措,至少要喝点水冲淡口腔黏膜上的残留物,再去睡觉。否则,日积月累就有发生龋齿的风险。

不过,不要以为只有奶粉宝宝才有龋齿风险,母乳宝宝就可高枕无忧。牙医指出,和奶粉相比,母乳致龋的风险要低得多,但妈妈也要注意每天给宝宝清洁口腔。

看牙:

见牙医前别说这些“鼓励话”

小朋友常有“牙医恐惧”,刚坐到检查椅上就哭闹挣扎,有的宝宝甚至会在检查时剧烈呕吐,导致检查进行不下去。为了让宝宝消除恐惧,父母想尽办法,比如检查前鼓励孩子“要勇敢”,许诺检查完就可获得奖励等,其实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发现,少数人害怕口腔检查是因为曾有不愉快的经验,更多孩子的恐惧常常来自父母言语行为间的暗示。”赵玮说,有个小朋友第一次做口腔检查很害怕,妈妈鼓励她“如果觉得不舒服就说出来”,结果话音刚落,她马上说“不舒服”。鼓励孩子“看牙时要勇敢”,反而会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看牙肯定很可怕,才需要勇敢”。

她建议,来做口腔检查前,父母不要特意说一些鼓励的话,诸如“要勇敢”、“一点都不疼”、“检查时不哭的话,就带你去玩”等。相反,父母应该表现得和平时一样,不特意提及口腔检查。如果一定要做心理铺垫,不妨说“待会儿带宝宝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医生有很多新奇的玩具”,暗示孩子口腔检查并不特殊。

贴心指引:

宝宝牙齿日常如何护理?

长牙前清洁方案:每晚喝点凉开水,对口腔有冲洗作用。也可将干净的纱布缠在手指上,蘸少许凉开水,轻轻擦拭宝宝上下牙床、牙龈和舌头,早晚各一次。

长牙后护理方案:喝各类奶制品以及鲜榨果汁、吃水果后应漱口。使用指套牙刷、纱布、乳胶牙刷等,早晚各清洁口腔一次。鼓励大龄宝宝自行刷牙,或啃咬乳胶牙刷、牙胶,啃咬也能起到一定的清洁效果。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怎样陪孩子看牙医?
怎样陪孩子看牙医?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普知识的普及,家长对孩子们的口腔疾病越来越重视,就诊率越来越高。但几乎每一位带孩子看牙的家长都会感到头痛:一些稍大的孩子抱定了"宁死"不去医院的态度;一些较小的孩子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才肯到儿童牙科门诊。亦峰牙科告诉家长们怎样陪孩子看牙医。看牙前做...[详细]
发布于 2024-10-16

最新推荐

新生儿足底采血是检查什么
新生儿足底采血是检查什么
新生儿足底采血主要用于筛查先天性代谢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确保早期发现和干预。通过采集足跟血,可以检测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疾病,帮助预防严重并发症。1、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病,由于体内缺乏...[详细]
2025-04-24 10:57
新生儿肚脐进风的症状
新生儿肚脐进风的症状
新生儿肚脐进风可能表现为肚脐周围红肿、渗液、异味或局部疼痛,严重时可能引发感染。处理方式包括保持肚脐干燥清洁、避免摩擦、及时就医。1、肚脐进风的原因新生儿肚脐进风通常是由于脐带脱落前后护理不当导致。脐带脱落前,如果未保持干燥,容易滋生细菌;...[详细]
2025-04-24 10:54
胭脂花可以去新生儿黄疸吗
胭脂花可以去新生儿黄疸吗
胭脂花不能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和巩膜黄染的常见现象,通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胭脂花作为传统草药,缺乏科学依据支持其治疗黄疸的效果,盲目使用可能带来...[详细]
2025-04-24 10:50
产后脾胃虚弱的表现和症状
产后脾胃虚弱的表现和症状
产后脾胃虚弱的主要表现包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疲倦乏力等,需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和适当运动进行改善。脾胃虚弱与产后气血亏虚、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密切相关。1、食欲不振。产后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表现为食欲减退,进食后易...[详细]
2025-04-24 10:44
宝宝三个月后就好带了
宝宝三个月后逐渐变得好带,主要原因是生理发育趋于稳定,作息规律逐渐形成,父母适应了育儿节奏。通过建立规律作息、掌握喂养技巧、提升安抚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育儿挑战。1、生理发育趋于稳定。三个月大的宝宝,消化系统逐渐成熟,肠胃功能更加完善,减少...[详细]
2025-04-24 10:37
小孩吞了鱼刺要观察几天
小孩吞了鱼刺要观察几天
小孩吞了鱼刺后需要观察2-3天,若出现吞咽困难、疼痛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观察期间可通过饮食调整、喝水等方式帮助鱼刺排出,严重时需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1、鱼刺卡喉的原因及危害鱼刺卡喉多因小孩在进食时未充分咀嚼或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鱼刺卡在...[详细]
2025-04-24 09:40
新生儿脐带有点出血怎么护理
新生儿脐带有点出血怎么护理
新生儿脐带轻微出血是常见现象,通常是由于脐带脱落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但需注意护理以避免感染。护理方法包括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和避免摩擦。1、保持脐部干燥。新生儿的脐带在脱落前需要保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每次更换尿布时,检查脐部是否被尿液或粪便污...[详细]
2025-04-24 09:17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