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宝宝佝偻病的这些症状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 2018-03-29 14:32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宝佝偻病,作为家长,大家也都不陌生,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很多的家长都非常的担心,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学会预防。那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宝宝佝偻病的症状是什么?怎么治疗宝宝佝偻病?如何预防佝偻病?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佝偻病的症状是什么

1、初期

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此期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

2、激期

除初期症状外患儿以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主,用手指按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及顶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8~9个月以上的患儿头颅常呈方形,前囟大及闭合延迟,严重者18个月时前囟尚未闭合。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或下陷成“漏斗胸”,胸廓下缘向外翻起为“肋缘外翻”;脊柱后突、侧突;会站走的小儿两腿会形成向内或向外弯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

患儿的肌肉韧带松弛无力,因腹部肌肉软弱而使腹部膨大,平卧时呈“蛙状腹”,因四肢肌肉无力学会坐站走的年龄都较晚,因两腿无力容易跌跤。出牙较迟,牙齿不整齐,容易发生龋齿。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贫血。

3、恢复期

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各种临床表现均消失,肌张力恢复,血液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也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重度佝偻病遗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佝偻病的病因

1.摄入VD量不足

孩子生长发育所摄入的VD(外源性),大多来自于食物。在通常情况下,食物中的VD含量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母亲喂养不当,就更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2.阳光(紫外线)不足

紫外线照射为孩子获得充足VD3(内源性)的重要途径。充足的室外活动,使得孩子的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从而获得足够的VD3。而由于存在城市高楼遮挡、空气环境污染等情况,也使得部分家长不愿意待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导致孩子整日闭门不出。

3.生长发育速度过快

由于宝宝生长发育过快,其体内的VD含量不足以供给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宝宝患佝偻病几率加大。相对于正常的孩子而言,早产儿、双胞胎、患有疾病的孩子更易患佝偻病。

4.慢性疾病和药物的影响

如果宝宝患有慢性疾病等症状,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可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从而导致佝偻病。

5.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

母乳中所含的Ca、P比为2:1,宝宝摄入营养更易吸收;而牛奶中因磷含量过高,反而不易被宝宝吸收。所以,采用牛奶喂养的宝宝其患佝偻病的几率较高。

佝偻病的治疗

1、活动期佝偻病:应依据临床表现给予积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和防止畸形。

(1)活动期轻度佝偻病

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1~2次,同时给钙剂,每次0.5-1克,每天2-3次,连服1-2个月。

(2)活动期中、重度佝偻病

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2~3次,同时给予钙剂,每次0.5-1克,每日2-3次,连续2-3个月。

2、恢复期佝偻病

对于佝偻病恢复期的婴幼儿,一般可不用维生素D,多晒太阳,改善营养即可。但在冬春季节为防止复发可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口服或肌注给上述维生素D治疗量,可维持作用2-3个月,因此不必再给维持剂量口服,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多晒太阳即可。

如何预防佝偻病

1.注重孕期保健

佝偻病很多都是由于孕期的一些原因导致的,所以对于母亲来说,为了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孕育出健康的宝宝,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食用富含VD以及蛋白质食物。也可以多晒太阳,或者遵循医嘱服用VD制剂。

2.母乳喂养

母乳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提高宝宝免疫力的抗体。不仅如此,母乳中含有的Ca、P比例适当,能够很好地为宝宝所吸收,从而减少患佝偻病的可能性。

3.勤晒太阳

日光浴被认为是补充VD最为经济、安全的好方法,可有效防治佝偻病。一般来说,宝宝满月即可开始晒太阳,之后可逐步增长时间。建议每天坚持2小时,便能满足小儿对VD的需求。提醒大家,夏季时应避开中午时段,最好才树荫下进行,切勿日光直晒;而冬季最好走出家门,不要隔着玻璃沐浴阳光,防治紫外线被其吸收。

4.补充维生素D

宝宝每天服用400-600单位的VD,被认为是合理的生理需求量,可有效预防佝偻病。一般来说,如果是混合喂养的宝宝,可以在其出生两周之后合理的添加VD。最好在咨询医生之后,再确定所需补充的剂量。体质较差,出现营养不良以及生长发育过快等症状的孩子更要注意及时补充VD,避免患上佝偻病。

宝宝在三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对于母亲来说,为了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孕育出健康的宝宝,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食用富含VD以及蛋白质食物,在育儿过程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注意,家长朋友们要多留心。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关于晚发性佝偻病的症状你知道吗?
关于晚发性佝偻病的症状你知道吗?
晚发性佝偻病的症状是什么?哪些是晚发性佝偻病的症状?下面我们接给大家介绍一下晚发性佝偻病的症状。晚发性佝偻病的症状发生是因为体内钙量不足而导致的。临床上常见3-14岁儿童以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疼痛,夜间明显,且反复发作。晚发性佝偻病的症状是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晚发性佝偻...[详细]
发布于 2011-07-25

最新推荐

新生儿足底采血是检查什么
新生儿足底采血是检查什么
新生儿足底采血主要用于筛查先天性代谢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确保早期发现和干预。通过采集足跟血,可以检测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疾病,帮助预防严重并发症。1、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病,由于体内缺乏...[详细]
2025-04-24 10:57
新生儿肚脐进风的症状
新生儿肚脐进风的症状
新生儿肚脐进风可能表现为肚脐周围红肿、渗液、异味或局部疼痛,严重时可能引发感染。处理方式包括保持肚脐干燥清洁、避免摩擦、及时就医。1、肚脐进风的原因新生儿肚脐进风通常是由于脐带脱落前后护理不当导致。脐带脱落前,如果未保持干燥,容易滋生细菌;...[详细]
2025-04-24 10:54
胭脂花可以去新生儿黄疸吗
胭脂花可以去新生儿黄疸吗
胭脂花不能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和巩膜黄染的常见现象,通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胭脂花作为传统草药,缺乏科学依据支持其治疗黄疸的效果,盲目使用可能带来...[详细]
2025-04-24 10:50
产后脾胃虚弱的表现和症状
产后脾胃虚弱的表现和症状
产后脾胃虚弱的主要表现包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疲倦乏力等,需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和适当运动进行改善。脾胃虚弱与产后气血亏虚、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密切相关。1、食欲不振。产后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表现为食欲减退,进食后易...[详细]
2025-04-24 10:44
宝宝三个月后就好带了
宝宝三个月后逐渐变得好带,主要原因是生理发育趋于稳定,作息规律逐渐形成,父母适应了育儿节奏。通过建立规律作息、掌握喂养技巧、提升安抚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育儿挑战。1、生理发育趋于稳定。三个月大的宝宝,消化系统逐渐成熟,肠胃功能更加完善,减少...[详细]
2025-04-24 10:37
小孩吞了鱼刺要观察几天
小孩吞了鱼刺要观察几天
小孩吞了鱼刺后需要观察2-3天,若出现吞咽困难、疼痛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观察期间可通过饮食调整、喝水等方式帮助鱼刺排出,严重时需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1、鱼刺卡喉的原因及危害鱼刺卡喉多因小孩在进食时未充分咀嚼或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鱼刺卡在...[详细]
2025-04-24 09:40
新生儿脐带有点出血怎么护理
新生儿脐带有点出血怎么护理
新生儿脐带轻微出血是常见现象,通常是由于脐带脱落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但需注意护理以避免感染。护理方法包括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和避免摩擦。1、保持脐部干燥。新生儿的脐带在脱落前需要保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每次更换尿布时,检查脐部是否被尿液或粪便污...[详细]
2025-04-24 09:17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