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宝妈知识 > 孕期 > 正文

胎动频繁正常吗

发布时间: 2019-04-04 13:4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胎动是胎儿与准妈妈及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每一位准妈妈都期待着自己孩子的胎动的到来。一般来说,怀孕18周左右,准妈妈或多或少能察觉到胎动的存在,随着妊娠的不断推进,胎动的情况也越来越频繁。

一般来说,妊娠7个月内频繁的胎动是正常的,但如果胎动突然消失后有一段胎动频繁的时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然而,我们必须尽量避免播放一些刺激或重金属音乐,因为这可能会使胎儿感到恐惧和紧张的气氛,从而导致严重的胎儿异常运动。妊娠中期虽然常见的病理性胎动是正常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孕妇仍需要频繁的病理性胎动,特别是胎儿宫内缺氧时,可能会出现坐立不安的问题,必须及时注意。

因此,如果准妈妈觉得宝宝突然剧烈移动,但几个小时后宝宝没有“动作”,那么不要愚蠢地停止处理它。但如果准妈妈感觉到一些异常,必须立即去医院检查,以避免胎儿子宫缺氧窒息的可能性。我们常说,孩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也是国家繁荣的基石,所以从怀孕之初,准妈妈就要确保孩子健康、顺利地来到世界。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个繁荣的国家,我们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胎动频繁正常吗
胎动频繁正常吗
胎动是胎儿与准妈妈及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每一位准妈妈都期待着自己孩子的胎动的到来。一般来说,怀孕18周左右,准妈妈或多或少能察觉到胎动的存在,随着妊娠的不断推进,胎动的情况也越来越频繁。一般来说,妊娠7个月内频繁的胎动是正常的,但如果胎动突然消失后有一段胎动频繁的时期,应及时到医...[详细]
发布于 2019-04-04

最新推荐

宫角妊娠怎么处理
宫角妊娠怎么处理
宫角妊娠通常建议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终止妊娠。宫角妊娠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介入治疗、期待疗法等。1、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宫角妊娠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可抑制滋养细胞增殖,促使妊娠组织自然...[详细]
2025-08-16 17:00
子宫动脉血管彩超
子宫动脉血管彩超
子宫动脉血管彩超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检查子宫动脉血流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妊娠期子宫血流状态、辅助诊断妊娠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受限等问题。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进行的特点,是产科常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一、检查原理采用高频超声...[详细]
2025-08-16 15:44
孕期宫颈息肉肥大
孕期宫颈息肉肥大
孕期宫颈息肉肥大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宫颈息肉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慢性炎症刺激、局部血管增生、宫颈管黏膜过度生长、既往宫颈损伤等因素有关。1、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宫颈黏膜增生,形成息肉样改变。这种情况多为生理性...[详细]
2025-08-16 14:28
卵巢妊娠多久破裂
卵巢妊娠多久破裂
卵巢妊娠通常在受孕后5-8周发生破裂,具体时间与孕囊着床位置、生长速度及个体差异有关。卵巢妊娠破裂风险较高,可能由黄体功能不足、输卵管异常、内分泌失调、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等因素引起。卵巢妊娠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孕囊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详细]
2025-08-16 13:50
右侧卵巢妊娠破裂
右侧卵巢妊娠破裂
右侧卵巢妊娠破裂属于宫外孕的严重急症,需立即就医处理。卵巢妊娠破裂可能由输卵管异常、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辅助生殖技术应用、避孕失败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现为突发下腹剧痛伴阴道出血,严重者可出现休克。1、输卵管异常输卵管结构或功能异常是卵巢妊...[详细]
2025-08-16 12:34
孕后期尿道口出血
孕后期尿道口出血
孕后期尿道口出血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或先兆临产的表现,需结合出血量、伴随症状综合判断。常见原因有尿道炎、膀胱炎、胎盘前置、宫颈扩张等,建议立即就医排查。1、泌尿系统感染妊娠期激素变化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易受细菌感染引发尿道炎或膀胱炎。典型症状为...[详细]
2025-08-16 11:56
孕期化脓性中耳炎
孕期化脓性中耳炎
孕期化脓性中耳炎通常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影响母婴健康。化脓性中耳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感冒继发感染、耳道损伤、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症状。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药物,避免自行处理。1、细菌感染...[详细]
2025-08-16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