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导致流产的药物主要有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甲氨蝶呤、前列腺素类药物、缩宫素等。这些药物通常用于医疗干预性流产或治疗特定疾病,但必须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擅自服用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通过阻断孕酮受体使子宫内膜脱落。该药常与米索前列醇联用于药物流产,适用于早期妊娠终止。使用后可能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反应,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禁忌人群包括宫外孕、肾上腺疾病患者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
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E1类似物,能促进子宫收缩和宫颈软化。临床多与米非司酮配合使用,用药后可能出现寒战、发热、腹泻等副作用。哮喘患者、青光眼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使用,用药后需密切监测出血量。
甲氨蝶呤作为叶酸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异位妊娠。其通过抑制滋养细胞分裂终止妊娠,需配合血HCG监测使用。常见副作用包括口腔溃疡、肝功能异常,用药期间需禁止饮酒并补充叶酸。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前列腺素类药物如卡前列素能强烈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除用于流产外,也用于产后出血治疗。可能引发血压升高、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用药需严格控制剂量,过量可能导致子宫破裂。
缩宫素通过模拟自然分娩的宫缩发挥作用,多用于引产或流产不全的清宫辅助。使用前需评估胎位和骨盆条件,不当使用可能引发子宫强直性收缩。过敏体质者需进行皮试,用药过程需持续胎心监护。
妊娠期间应避免自行服用任何可能影响妊娠的药物,包括部分中药制剂如红花、麝香等。出现意外用药情况时,应立即携带药品包装就医评估。备孕及孕期用药需咨询产科或药学专业人员,严格区分治疗用药与禁忌药物。保持规律产检可及时发现药物暴露风险,必要时进行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
2022-01-23
2022-01-23
2022-01-23
2022-01-23
2022-01-23
2022-01-22
2022-01-22
2022-01-22
2022-01-22
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