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胎儿出世断脐到满28天的时间段,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脱离母体后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和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健康发展。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这段时间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儿童期最高的。因此,新妈妈们必须要对新生儿保健有所了解,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紧张与担心哦~~
1
新生儿到来前的准备
新生儿的卧室应安静清洁,布置优雅,阳光充足。有条件的话,宝宝室内温度可控制在22°C-25°C之间,湿度为50°C-60°C左右。每日通风且避免穿堂风。衣服最好纯棉柔软、内衣浅色、宽松、易于穿脱、不限制关节活动。尿布柔软,易吸水,浅色,易观察,勤换勤洗,防侧漏。
2
新生儿的吃喝拉撒睡
新生儿的喂养
6个月内婴儿应纯母乳喂养,绝大多数母亲都能成功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能够满足6个月内婴儿的营养需要。喂奶次数、喂奶量均不要过多,喂奶前避免哭闹,喂奶后不要马上换尿布,喂奶后轻拍背帮助打嗝,垫高床头,右侧卧位预防窒息。若呕吐频繁、量多,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的排便
新生儿期正常的大便性状变化为胎便、混合便,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为稀糊状、金黄色。新生儿期大便次数可达每天7、8次,满月时体重增加600克以上为正常。
新生儿的睡眠
睡眠阶段:熟睡、浅睡、瞌睡、觉醒,循环往复;每天睡眠16~20小时;夜间醒属于正常现象。
3
新生儿的家庭护理
如何抱新生儿
抱宝宝动作要轻、慢、稳,注意保护新生儿的颈部和腰部。
新生儿洗澡
室温:26℃~28℃左右;水温:39℃~41℃;次数:灵活掌握,一般冬季每周至少洗3次,夏季出汗多时可每天洗。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洗澡时注意保暖。应在吃奶后1小时左右洗澡。每次洗澡持续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先放凉水,后放热水。
保暖与体温
新生儿正常体温范围:36℃~37℃(腋下),母婴同室的适宜室温:22℃~25℃,新生儿运动、哭闹、吃奶后不要马上测体温,不裹蜡烛包,不戴手套,躯干凉应加衣服或升高室温,前额、后背有汗应减衣服,室温低时衣服预热后再穿戴。
五官保健
眼睛:如有少量眼屎,用湿毛巾擦洗
眉毛:不刮剃
鼻部:洗澡后用棉棍将分泌物轻轻地卷拨出来,也可刺激新生儿打喷嚏促使分泌物排出
耳朵:防进水
口腔:不要擦“马牙”
脐部护理
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脐部1次,保持脐部干燥清洁,不遮盖,不包扎,不弄湿。
臀部护理
保持臀部清洁和干爽;及时换尿布并洗净尿布;便后用温水洗或湿纸巾擦干,洗后涂护臀霜;经常暴露臀部,洗完臀部,暂时不兜尿布,将臀部暴露在空气中。出现水疱、糜烂或脓疱时及时就医。
4
新生儿常见异常状况的识别
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后2~3天体重开始下降,7~10天恢复,下降程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不需要特殊处理。
生理性黄疸
出生后2~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第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2周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程度轻精神好吃奶正常,则不需要特别治疗。
特殊生理现象
假月经、乳房肿大与泌乳、“螳螂嘴”与“马牙”、粟粒疹、青兰色斑;以上情况均可自然消失。
新生儿异常情况
红细胞增多症,贫血,口唇青紫先天性心脏病,黄疸出现早、持续不退或消失后再现,程度重,发现以上现象应到医院进行诊疗!
5
新生儿疾病筛查及疾病预防
重视新生儿每次常规检查,视力、听力检测;听诊心肺有无异常,触诊腹部、生殖器有无异常,检查腿纹是否对称、髋关节发育问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于疾病预防问题,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同时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学习科学的育儿护理知识,呵护宝宝健康成长,不忽视细节,不矫枉过正,不轻信所谓的“老一辈经验”,让我们一起呵护宝宝的健康成长吧!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